“十四运”:体旅融合发展的契机

2021-08-11 16:43:4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近年来,陕西各地市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在发展体育旅游方面都做了积极探索。但体旅融合发展仍处于成长期,面临融合模式单一,体旅融合度不高;体育产业化水平低,影响体旅融合发展;高等级体育赛事少,缺乏体育旅游精品;区域发展差异大,缺乏联动发展;体旅融合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参与度低;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体旅融合创新能力等问题。“十四运”的举办为陕西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突破口,应以此为契机,推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思维,积极拓展体旅融合模式     

  主要可以采取场馆利用支撑、文化赋能、市场共拓以及技术引领等融合模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陕西体旅融合发展。场馆利用支撑模式是充分利用十四运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及周边资源,将其打造成集体育竞赛、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和会议展览于一体的都市新地标,成为陕西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文化赋能模式是将陕西的地域特色文化注入体旅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体旅产业品牌,以提高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如革命圣地延安、黄土高原、秦岭中央国家公园、丝绸之路起点、十三朝古都、华阴老腔、大地原点等均是陕西特有的文化符号,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资源,将地方文化与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相结合,围绕体旅产业链进行IP设计,最终实现文化赋能—体育赛事引领—体育旅游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推进的发展模式。市场共拓模式是通过制定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体育、旅游与相关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提高行政效率,推动旅游与体育联合营销的模式。例如,借助体育彩票版面,宣传体育赛事和旅游景区。开展对参加十四运的运动员、教练员、领队、裁判员、体育记者等提供部分景区持证免费旅游活动。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融入陕西文化特色展演(如皮影戏、秦腔展演、设计富有陕西元素的比赛服装)等,充分借力各类国际国内品牌赛事,向国内外推广陕西的文化旅游产品,鼓励景区冠名体育活动,借助各类体育活动,扩大景区知名度。技术引领模式是发挥西安“硬科技之都”的优势,利用动漫技术、VR 技术、AR技术和 4D 环幕系统等新技术,将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塑造等结合,形成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通道,进而将体育文化渗透与扩散到旅游产业链中,形成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技术模式。     

  多措并举,提升体育产业化水平     

  以全力打造西安、咸阳、渭南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各项体育产业政策落地落实,持续优化体育消费市场环境,改善体育产业布局,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提升陕西体育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大对重点区域及关键领域的扶持力度,在招商引资、金融支持、体育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培训、体育康复、体育咨询、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比重。二是依托陕西“一带一路”五大中心优势(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大力开展“体育+文旅”“体育+康养”“体育+科教”“体育+商业会展”“体育+制造业”“体育+社区”“体育+乡村振兴”“体育+金融”等工程,积极发展陕西省体育新业态、新动能、新空间。三是鼓励各级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联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劵、奖励补贴等方式促进体育文化消费,以体育消费带动产业发展。      

  积极承办优质体育赛事,打造体育旅游精品     

  以十四运为契机,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体育赛事落户陕西,着力构建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职业体育赛事和地方特色赛事为支撑的赛事品牌体系。在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重点发展国内体育赛事和体育职业联赛,如全国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俱乐部、职业联赛和体育旅游IP。对具有一定办赛经验和规模的地方特色赛事,如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环秦岭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华山国际攀岩赛、延安圣地徒步行挑战赛等应做精做细,不断提升赛事服务能力和办赛质量,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质品牌赛事。进一步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世界赛事名城。     

  充分挖掘陕西各地市资源特色,打造系列知名体育旅游精品。鼓励旅游景区与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组委会、承办方合作,开发多样性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休闲产品、体育度假产品等。对景区的设施及活动进行体育功能改造,丰富游客体验,增加活动乐趣,促进体育旅游消费。特别是设计年轻人喜爱的新潮时尚的项目,拓展体育拥抱旅游的途径,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目标推动赛事举办,推动已经开展的体育赛事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制定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各地市形成互补、产生合力是陕西体育旅游的深入融合和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对全省体育旅游资源赋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各地市体旅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诊断和研判,制定全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全省体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工作联动机制等,实现体育旅游产业优化布局和空间互补,做到“季季有赛事,处处有活动”。     

  出台保障政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和政策性投入,进一步完善对大型体育赛事市场开发有关的税收、能源、土地和其他配套政策,培育知名的企业、组织、社团,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以陕西旅游集团和陕西体育产业集团的重组为突破口,助推省内文化旅游和体育相关企业的重组和联合,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体育旅游发展运营公司,全力推进以十四运为载体的陕西体育旅游大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结合自身优势,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运动休闲小镇,对申报成功的给予奖励。     

  着力引进和培育人才,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创新活力     

  体旅融合发展需要一批懂体育旅游管理、商业策划、市场运作和营销的专业人才。自主培养是人才建设的基础,积极引进是人才扩充的重要通道,志愿者参与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模式等多元模式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创新方式。一方面,发挥陕西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相关院校自主培养体育旅游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助力陕西体旅融合发展;还可以志愿者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等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确保体育旅游的创新活力。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 刘玉明

  陕西省决咨委原委员、省社科联原党组副书记/冯家臻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杨敏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艳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