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再踏新征程

2021-08-16 18:38:1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6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等工作。此前,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开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这次会议,则有力地推动西部大开发迈上新台阶。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经济稳健发展,走向对外开放前沿
 
  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三峡大坝、世界水平的大海港……这些构想与西部息息相关。当时有外国记者认为,这些完全是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中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中国经济发展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设想。曾经闭塞贫穷的西部广大地区,到处都是“桥梁架沟壑,隧洞穿山岳”,贵州、陕西、宁夏也率先实现了高速公路“县县通”。海陆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2个省份向南出海通东盟;天堑变通途,欧亚大陆桥向西出关入亚欧,“一带一路”让西部走上对外开放的前沿;西部大开发20多年让西部从贫穷走向富裕,走向繁荣。
 
  西部100年,发生巨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20多年来,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辽阔的西部到处是广袤的大草原,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和青海,100年前的经济特点是“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钉马掌,运输业则为马、骡、骆驼和勒勒车”。新中国成立后,现代钢铁业、煤炭业、制造业、运输业等在草原上应运而生。历经70余年的努力,现代产业在草原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强,从求数量到求质量、求绿色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生产方式深刻变革。
 
  去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达到1.7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自治区成立时的600多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如今,放牧靠北斗导航、种地靠无人机、养殖靠大数据……畜牧业已告别“看天吃饭”“逐水草而居”的原始形态。内蒙古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牧民额尔登特古斯近年来累计投入30余万元,安装草场无线监控设备、自动喂料机、智能水井提水及感应抽水设备等智慧牧业系统,实现了牧业生产的远程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神东集团上湾煤矿,无人机在5G信号的引导下,穿行在井下的综采工作面中。这里的洗煤厂,智能决策、智能处理、智能运输等现代技术已经全面应用。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始终受到党中央的关心关怀。1951年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通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让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开创了西藏各族群众掌握自己命运、当家作主的新纪元。西部大开发以来,西藏经济突飞猛进,与其他省区的交往交流日益频繁。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今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首次开进西藏。截至2020年12月,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货物6465.9万吨,运送进出藏旅客2870.9万人。
 
  和铁路、公路一同建起的还有“电力天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藏中电力联网3条“电力天路”之后,2020年12月,阿里联网工程投运,沿线16个县38万农牧民用上了安全可靠的国网电。
 
  西藏开通航线141条、通航城市67个;公路通车里程达11.88万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688公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落户西藏。
 
  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贺兰山下,黄河西岸原本是一片干涸的砂砾地,如今成为世界级的酿酒葡萄产地。黄河东岸,珍贵的黄河水也哺育出盐池滩羊。今年,盐池县滩羊饲养量已达322万只,羊肉产量2.8万吨,滩羊全产业链产值达52.6亿元,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盐池县农民增收贡献率超过80%。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60%的耕地用黄河水灌溉,78%的人口喝着黄河水。沿黄经济带更创造了全区85%的经济总量、94%的财政收入,生产了74%的粮食。
 
  去年,甘肃省生产总值达到9016.7亿元,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670倍。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甘肃形成了以石化、电力、有色、冶金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煤电烟酒”曾是贵州的四大传统产业。西部大开发20多年来,贵州勇闯新路,以大数据为引领重构后发地区整体发展方式,摆脱旧产业体系的依赖。截至目前,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大数据已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五”时期,国家在西部布局了许多重大项目。半个世纪前,三线建设者们扎进茫茫大山,开启了筚路蓝缕的经济建设,让贵州、四川、陕西、重庆等西部内陆省区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西部大开发20多年来,西部12省区市,经济发展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发展速度也缓急不均,但是,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双重政策下,东西部差距日趋缩小,对于国家经济总量的贡献日益增大。
 
  今后,西部大开发还将迈上新台阶。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持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提高西部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和生态一起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吴起县,曾经因是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而被人们知晓。20多年前,吴起在全国率先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设施养羊,掀起“绿色革命”。这场绿色革命,几乎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步实施。艰难转型20多年后,吴起再次享誉天下。从吴起到延安,从陕西到西部各省区,迎来由黄到绿、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蜕变。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兵团人通过努力,将新疆的亘古荒原变成绿洲良田。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也掀起了“绿色革命”热潮,仅“十三五”期间,新疆累计完成造林1113万亩,逾6000万亩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的“八步沙”,曾是甘肃省武威市生态植被最恶劣的地方之一。1981年,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的石满、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源等6个老汉以守护家园为己任,封沙造林、治理沙害,成为“八步沙”的第一代治沙农民。40年来,“八步沙”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榆林市曾饱受黄沙肆虐,历史上榆林城曾被迫三次南迁,形成“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在数十年的治沙过程中,曾涌现出石光银、牛玉琴等“治沙英雄”,今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石光银颁授了“七一勋章”。如今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榆林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毛乌素沙地也得到了有效治理,乌审旗的植被覆盖率达80%,森林覆盖率32.89%。根据统计,如今,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了70%,实现生态整体改善。
 
  西北省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省区多少曾像武威、榆林、鄂尔多斯一样在沙漠边缘挣扎的地方披上绿装,重现生机。
 
  对于生态脆弱的西北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百年大计。
 
  近年来,内蒙古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实施,全区87%的面积划入限制开发区域、51%的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恶化的点位、区块、条带加快修复,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甘肃全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成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1个,封禁沙化土地面积462.84万亩。同时,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打造生态建设“四屏一廊”,草原植被覆盖度超过52%,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6%提高到11.3%,黑河流域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6年不干涸,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水面扩至26.7平方公里,干涸消失近300年的疏勒河终端湖“哈拉奇”水域重现。随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段生态整治修复任务逐步完成,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开始频频亮相。
 
  青海湖碧波浩荡,西部大开发以来,水域面积增大逾300平方公里;牛头碑下,从喜马拉雅山飞回来的成群斑头雁,正在黄河源头忙着“生儿育女”;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余只……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资源服务价值18.39万亿元。
 
  好生态,成为青海的一张靓丽名片。
 
  西南诸省区,也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求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广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呵护好漓江这个全国全世界的宝贝,治理好西江和北部湾等重点流域和海域环境,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一步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云南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生物多样性绿洲”,哺乳类种数占世界的5.4%;鸟类种数占世界的9.7%……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物种惊艳“上新”。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将国土的三成多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全省森林、草原、湿地总量持续增长,开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同时,云南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世界一流“三张牌”,为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贡献力量。2019年,绿色能源跃升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居全国首位。
 
  贵州持续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强音。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正在重庆全域持续推进。广阳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绿岛,地处长江、嘉陵江汇入三峡库区的“咽喉”,对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修复治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10年前,岛上开发项目、修建别墅,挖掘机轰鸣声中,山坡被削平,植被遭破坏,芦苇不再,鸟儿绝迹……曾经的绿岛,变成了光秃秃的工地。2017年8月,广阳岛踩下大开发的“急刹车”。如今的广阳岛转向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除了广阳岛“一岛”,重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还涉及“两江、三谷、四山”:长江、嘉陵江;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及四山相夹形成的山谷。
 
  青山满目,重庆森林覆盖率超过50%;碧水长流,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蓝天常见,2020年重庆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3天。
 
  一片片荒原变绿,一个个沙丘止步,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从森林匮乏到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西部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西部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质量越来越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出现,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西部大开发正在迈上新台阶。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发挥西部地区风、光、水电和矿产资源优势,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转化效率,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增强国家能源和重要资源保障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山乡巨变:穷乡僻壤日益美丽富裕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贵州遵义,到四川凉山,到甘肃岷县,再到陕西延安,红军长征所走之路,所经之乡皆为穷乡僻壤。许多红军将领描绘当时眼中的西部乡村图景,都会让今天的读者动容、黯然落泪。
 
  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在茫茫大山中辗转腾挪地战斗、休整、开会,为贵州留下许多红色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浪潮下,助力贵州人民走上小康之路。去年底,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综合评价为“好”,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
 
  曾几何时,云南也给人留下僻远和落后的印象。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发展进位争先,GDP全国排名上升至第十八位,解决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各项事业沧桑巨变,以“美丽”取代“贫困”,成了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火普村,50亩蓝莓染绿了昔日的荒坡。“马上就要坐果了,有了脱贫产业,致富路会越走越宽。”脱贫后的村民吉地尔子满怀信心地说。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聚焦大小凉山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全省现行标准下6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交通闭塞和缺水,曾是困扰西北省区广大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86年前,甘肃省迭部县高吉村还是一个外人罕至、封闭的村寨,仅有20余户藏族人家,少吃缺穿。1935年9月,长征中的红军在这里短暂停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召开了俄界会议。2006年5月,国务院将俄界会议旧址等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俄界会议旧址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如今的高吉村因红色历史而人气颇旺,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参观俄界会议旧址。这个村寨,正依托红色底蕴和依山傍水的优势,趟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致富路。
 
  2020年11月,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首次在星海湖南域检测到8只珍稀鸟类品种——黑鹤;2021年3月,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世界濒危物种马麝;2021年3月,宁夏六盘山记录到中华秋沙鸭……新物种频现的背后,是移民与生态空间大腾挪的故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20多年中,宁夏先后组织6次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123万人迁出生存环境恶劣的家乡。戈壁荒滩上,新居民的到来拓展了生态增量,建起了美丽乡村——闽宁镇;而原本超过承载能力的西海固也因为移民迁出,通过不断造林实现了生态修复,青山绿水,风景如画。
 
  西部大开发以来,建设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让西部富饶的物产,走出深山,走向市场;让西部的山川美景,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
 
  群众脱贫致富,山乡迎来巨变,西部大开发不会止步,还要再跨新台阶。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乡村振兴。
 
  今后,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拓展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新空间。(文/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