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月

2021-07-07 09:53:3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陕西
  
  大力支持引导基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今年陕西省将大力支持引导基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7月,省财政厅牵头设立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截至目前,引导基金已发起设立涵盖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子基金。今年以来,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着力强化顶层设计,通过金融手段进一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快引导各类要素流向农业农村。下一步,引导基金拟围绕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和地方区域特色,发起设立系列乡村振兴子基金,预计在5年内实现“纵向区域基本覆盖,横向贯穿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子基金群。
  
  甘肃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逾九成
  
  截至目前,甘肃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全省91.42%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平均跑动次数由2019年的1.12次减至0.38次。据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网上政务服务情况通报显示,甘肃坚持把“不来即享”作为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突破口,建成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累计发布涉企政策622条,向企业推送短信2700多万条。省税务局428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部实现在线办理、“不来即享”,2020年共为企业线上办理减税降费超180亿元,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不来即享”经验做法被作为“放管服”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宁夏
  
  与福建签署“十四五”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
  
  近日,福建、宁夏两省区签署闽宁“十四五”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开启闽宁协作新篇章。协议指出,下一阶段两省区将推动闽宁协作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由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协议明确了推进产业合作、加强人才交流、加强劳务协作、加强消费协作等十项重点工作。包括力争“十四五”期间,在宁闽籍企业(商户)由目前的5700家增加到1万家左右;福建省选派不少于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宁夏,宁夏选派不少于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福建学习进修;福建省帮助宁夏5万名(人次)农村劳动力、约1.5万名(人次)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福建省采购、销售宁夏帮扶产品50亿元等。
  
  青海
  
  三江源区水质状况为优
  
  青海省近日发布的《2020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青海省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流域水质状况为优,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青海省被称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北半球气候敏感区。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青海持续深化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显著增强。据介绍,2020年,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澜沧江干流、黑河干流、青海湖流域、湟水流域及柴达木内陆河流域共设62个水质监测断面,61个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达标率为98.4%,水质状况均为优。
  
  新疆
  
  外贸进出口不断提质增效
  
  为促进外贸稳中提质,乌鲁木齐海关将不断优化口岸防疫、通关、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协同效能,支持国际邮件、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惠政策落地见效。前4个月,新疆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90.1亿元,同比增长9.5%,进出口贸易势头持续向好。4月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9.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0.6%、6%,呈现“双增”态势。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额为182.2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进口、出口双增长。从产品类型来看,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据出口总量的三成多,同比增长59.7%;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分别同比增长21.7%、48.8%;农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同比增长6.8%、4.5%。
  
  重庆
  
  两年多整改污水排放、河道管理问题7400多个
  
  从2019年起,重庆以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等问题为重点,先后发布市级第一、第二号总河长令,展开专项整治行动。为保护长江“一江碧水”,重庆按照水岸同治的思路,全面排查、强力整改污水排放、河道管理相关问题7400多个,正在加快实现河畅、水清、岸洁的生态发展目标。重庆市级总河长令发布后,全市1.75万名河长闻令而动,累计巡河查河212万多人次。通过全面排查、集中整治等环节,累计排查16万余个点位。2020年,重庆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达到100%,较2016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四川
  
  2745个乡村振兴交通项目集中开工
  
  四川省日前集中开工乡村振兴交通项目共2745个、5854公里,覆盖全省21个市(州)和114个县(市、区)。其中,群众热切期盼的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所在地直连硬化路项目2669个、4500公里;乡村振兴发展急需的旅游路产业路项目76个、1354公里。据介绍,这些项目的落实落地,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农村基层治理。未来5年,四川将新改建项目9000个、2.65万公里,实现撤并建制村之间直连道路100%硬化或油化,路面宽度达4.5米以上,方便群众出行办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建成产业路旅游路3900公里,进一步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和旅游发展的能力;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提升农村运输服务品质。
  
  贵州
  
  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近年来,贵州在“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积极培养“名优特”教师,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方式,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大力培养县级骨干教师,组建县级专家团队,发挥好“教学研究室”业务引领作用,对偏远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通过“同课异构”“同行互评”方式,不断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区域内优质教师不断充实,城乡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升级。“十三五”期间,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有适龄学生近36万人,贵州着力加强安置点配套学校规划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新建、改扩建安置点配套学校669所,新增学位43万余个,实现“不落一人,就地就近就学”。
  
  云南
  
  近30年发现新种3718种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许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美誉,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近期,云南省收集整理了自1992年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发现于云南的新物种和新记录种,形成了《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1992-2020)》。名录显示,在近30年间,云南境内共发现新种3718种,其中,新物种2519种、新记录种1199种。这份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包含大型真菌570种、地衣802种、苔藓56种、蕨类183种、裸子植物15种、被子植物1703种、鱼类215种、两栖类52种、爬行类31种、鸟类60种、哺乳类31种。
  
  西藏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西藏近日发布《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涵盖水、大气、声、土壤、辐射、草地、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情况。公报显示,2020年西藏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2020年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昌都市、那曲市和阿里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珠穆朗玛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状态,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
  
  内蒙古
  
  110万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障
  
  由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主办、职工互助保障协会发起的医疗互助保障行动2019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入会单位达到1.3万多家,参加互助保障人数超过110万人,让近5.2万多人次职工受益。据了解,内蒙古职工互助保障行动旨在通过互助互济的方式,解决职工群众因生病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问题。参加互助保障的职工(简称参互职工)交纳的互助金主要用于参互职工住院统筹内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报销之后自付部分的二次报销。自治区行政辖区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在每个保障期内交纳100元互助金就可参加互助保障,根据病情不同,最高可获得25万元的补助。
  
  广西
  
  初步形成“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格局
  
  当前,广西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一张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主的立体大交通网成为广西经济社会腾跃发展的强力支撑。广西基本实现以南宁为中心,2小时可通达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与港口,6小时通达全区14个设区市,一日通达邻省省会、邻国首都,大幅提高了综合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目前,广西有12个设区市实现动车开行,高铁列车与全国2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直连直通,形成了以南宁为中心,动车“公交化”出行、3小时覆盖区内主要城市的高铁交通圈。另外,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标准箱,增速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跻身全国前10位、世界前40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