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陕西姿态及带路模式

2021-07-09 16:23:2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王忠民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球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董事长
 
  我们通过五个场景,理解碳中和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个场景:投资逻辑。30·60目标提出后,社会方方面面一定会采取底层投资端第一行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开始影响资本选择,是否继续在生产地收购能源、材料、基础性矿藏?陕西是我国能源大省,重资产比重极高,应将其资产回报投资在减排、改善技术、数字化应用等低碳领域,而不是用重资产投资逻辑在原有技术水平下投资选择。对个人家庭而言,这是一个减持股票、高位套现的机会,而不是加仓追高。
 
  第二个场景:碳汇交易。对企业而言,越早实现碳中和目标,就会得到越好的发展。以垃圾分类为例。如果一个公司生产了一种新的产品,在扔垃圾时可以实现垃圾自动分类。大规模推广后,对公司而言,本来需要买进的材料变成了可以免费获得的资源,也可以作为商品卖出。
 
  陕北地区在碳排放源端口收集CO2等温室气体,进行利用或埋存,实现净零排放,将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果树、草地等都可以作为碳汇卖出,成为“卖碳翁”,使果农的财富逻辑和职业逻辑发生双维变化,在减排领域做出社会贡献。
 
  碳减排领域将成为实现财富自由、商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数字化是提高算法效率、推进技术进步的手段,可以将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碳排放数据化进行销售,也就是碳市场的碳汇交易。
 
  第三个场景:产业生态。产业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所以,宁德时代的市值超过了中石油,隆基股份的市值超过了神华,新能源汽车的神话故事在股市频繁出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光电、风电技术不断发展,发电方式和应用更新迭代,最终导致终端燃油车被新能源汽车所替代。
 
  第四个场景:低碳金融。30·60目标提出之前,绿债市场规模只有千亿,绿色基金规模在百亿以下。碳中和目标提出后,货币资金洪水般涌向低碳领域,半年内,绿碳债券市场增长一万亿以上,千亿以上绿色基金每天都在爆发。
 
  放眼全球证券市场,在低碳、ESG(环境、社会、治理)逻辑下,低碳企业可以获得高估值,甚至可以以一百倍PE上市。低碳企业将未来100年年化收益折算到股价中,直接从市场中融资。最近,大量中资企业从美国市场退市,但碳中和标准全球通用,上市一路畅通。
 
  第五个场景:和。在绿色、低碳、ESG领域中运用中国“和”的思想是最适宜的。“和而不同”,可以包容不同见解、求同存异,向零碳发展。如果有碳交易市场,可以交易碳汇,那么,减排能力有限、尚不能被替代的高碳行业可以继续发展。这就是碳中和交易的逻辑,在碳排放总量不能继续增长的情况下,所有行业共同向零碳发展,实现碳汇的有效分配。催动形成符合社会协调性的治理方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