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幸福产业 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

2021-07-07 16:56:0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幸福产业,是提升服务消费供给能力和水平、构建多层次服务消费供给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我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最早由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提出,主要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行业。
  
  发展幸福产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幸福产业是提升群众幸福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人民群众从温饱迈向小康社会,从落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在吃饱穿暖后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幸福产业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幸福感。
  
  发展幸福产业是拉动消费增长、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近年来,陕西尽管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却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例如,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2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0.9亿元,增长19.1%,高于整体经济增速。发展幸福产业能够减少对房地产、汽车等传统经济增长点的过度依赖,拉动新消费增长。
  
  发展幸福产业是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幸福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幸福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推进的交汇点,尤其是疫情塑造了商业新模式,在线旅游、在线医疗、在线健身等“云经济”异军突起,孕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趋势,是下一步可乘势重点发展的新领域。做大做强幸福产业能够有效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促进服务业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发展幸福产业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需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公共服务格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通过加快发展幸福产业,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供给能力,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和方式创新,促进社会更加广泛参与,实现公共服务付费享受、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不断提升群众公共服务体验。
  
  陕西幸福产业发展现状
  
  多元融合打造产业新模式。“幸福产业”在新形势下求新求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塑,加快组团融合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建设,全力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等研学旅游基地、青木川镇等文化旅游名镇、营盘镇等运动休闲小镇成为典型示范产品。加速产城融合,西咸新区发挥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田的综合功能,创新城市产业体系,激发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形成产业创新的西咸样本。加强产教融合,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咸阳市获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体验升级满足消费新需求。大量以打造良好消费体验为核心的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模式出现,大大提升了服务有效供给。个性化需求方面,针对旅游移动化、散客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多样化需求方面,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推广“时间银行”的做法,开展互助养老服务,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丰富托养、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供给。高端化需求方面,曲江新区结合整体发展规划,积极引入高端医疗资源,聚焦健康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产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加强生态和健康等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三高四化三满意”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
  
  政企联动培育增长新动能。积极推进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强与企业联动,为拓宽产业链、打造增长点、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创造契机。养老服务方面,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投标,以承包、租赁、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市场化运行。托育服务方面,鼓励有相关资质和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举办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通过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构建多种形式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托育供给体系。体育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通过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经营特许权拍卖,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扩大增量。
  
  网络共享释放发展新活力。互联网应用和共享平台促进“幸福产业”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在提供更多信息技术、广告营销、消费咨询服务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获取服务更便捷。促进“互联网+旅游”建设,加快旅游服务信息化、旅游管理智能化和旅游营销精准化步伐,选择大唐芙蓉园等18家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景区、酒店、乡村旅游点、旅行社、自驾车·房车营地作为智慧旅游示范点试点单位。提供服务更智能。积极推进“互联网+”智慧养老发展模式,遴选了100个社区开展居家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推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4家、示范街道6个、示范基地1家,推动智慧健康养老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方式发生变革。推进卫生计生行业管理大数据、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培育发展数字化健康医疗企业和产业,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推动健康医疗继续教育培训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
  
  此外,新形势下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明显。2019年底,陕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02.37万人、占人口数的18.12%,老龄化程度已超过全国18.1%的平均值,已呈现出“中度”老龄化特征,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大。然而,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居家社区养老、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短板明显,养老机构存在“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的现象,社区嵌入式小微服务机构和护理型床位较少。与此同时,文化旅游融合层次不高、体育产业发展实力较弱、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也制约着幸福产业的发展。
  
  着力发展幸福产业的任务措施
  
  “十四五”期间,陕西创造高品质生活,需围绕多元幸福诉求导向,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幸福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展演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型文化旅游新业态。二是大力发展登山、水上、航空、自行车、山地越野以及冰雪等相关运动和产业,培育一批健身俱乐部、体育场馆、体育综合体等市场主体,扩大智能跑步机、踏步机、划船器、动感单车、哑铃等健身器材生产规模,鼓励体育培训、展览、策划、咨询、经纪、营销等业态发展,促进体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对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房、专业性传染病医院规划建设,着力提高医学应急救援和传染病防治能力,继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升县医院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四是推广“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新模式,引导公益社会组织和慈善人士积极投身养老事业,连通省市县三级“12349”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让老年人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即可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等便捷优良的服务,持续开展养老院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打造“连锁化、品牌化”的陕西养老名片。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一是建设关中综合文化产业带、陕北民俗及红色文化产业带、陕南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带,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一批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大众旅游和乡村旅游,全面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二是改扩建一批设施设备落后、服务能力低下的养老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加大护理型床位供给,构建“一院(社区小型养老院)一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站(养老服务站点)”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三是加快安康、铜川、西安等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建设一批省级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四是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快县域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探索在医疗资源短缺、覆盖人口多、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设置县级医院分院,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持续推动“百优”“百青”人才计划,培育一批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二是大力加强体育创新团队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体育科学技术人员为竞技体育一线运动队服务,不断提高体育教练员把握竞技体育发展趋势、掌握训练竞赛规律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三是健全公共卫生和卫生应急人才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适当扩大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训,拓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就业渠道。四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实施“千人培训计划”,从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护理员培训工作进行规范和支持,定期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来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极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
  
  提升智慧化发展水平。一是以智慧化旅游、IP化旅游融合为重点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开发智慧旅游手机端APP,提供旅游景区咨讯、旅游电子地图、旅游景区监测、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产品预订支付、旅游电子导游、旅游交流分享等智慧服务,积极培育沉浸式旅游、体验式旅游、虚拟式旅游等新业态。二是支持体育互联网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借助平台实现体育产品、体育培训、体育服务等产业项目互联网交易,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体育领域万物互联、四通八达的产业发展新态势,支持“体育+科技”新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体育领域相关)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沉浸式旅游、体验式旅游、虚拟式旅游等新业态。三是开展“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开展一批医疗卫生设施智慧化融合应用示范,发展“互联网+医疗”,推广远程医疗服务。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做好各类人群参保和医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结算。四是推动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农村互助幸福院,积极融合为老服务组织、社区卫生机构等,采取互联网+智慧养老、智能化呼叫、APP等多样化信息化手段,为独居、贫困、残疾等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关爱服务。(文/张建涛)
  
  (作者系陕西省信息中心研究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