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实质在于节能减排
再生资源是相对于原生资源而言,俗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在工业和城镇化过程中,人们在生产中淘汰下来的黑色有色金属废料、非金属废料,废旧机电设备、报废机动车辆、废柴油、机油等称为生产性再生资源;而废旧家电、废旧金属、橡胶、玻璃、毛麻棉及制品、纸张及塑料包装物等则称为消费性再生资源;报废或失效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废弃的电子产品、电池等则被称为特定废弃品。这些再生资源含有大量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再生资源,可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煤1.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4万吨,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炼钢8500吨,节约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少产生废渣1.2万吨,减少废水排放9.6万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02万吨;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能1.2万吨标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节电600万度。
还有资料表明,从1吨废旧手机中可以提炼400克黄金、2300克银、172克铜;从1吨废旧电脑中可提炼出300克黄金、1000克银、150克铜和近2000克稀有金属等,而笔记本电脑中还有50%左右可再生塑料。然而,开采1吨金砂,仅能提炼出5克黄金,可见电子废物的含金量是同等质量矿石的60到100倍。而且,与开采天然资源进行加工提炼相比,电子废料加工利用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更低。
总的来说,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比原生资源产品生产,原料消耗降低60%;综合能耗降低80%;三废排放降低70%。因此,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既有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大量原生资源,弥补我国原生资源不足,又能改善城市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实现。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状况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形成遍布全国各地、网络纵横的格局。
目前,全国已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余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1万多家。从业人员1800万人。再生资源行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模式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广州、浙江、江苏、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再生资源从进口拆解废金属等简单的加工逐步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山东、河北等省也是进口拆解废旧金属发展较快的地方;中部地区的湖南汨罗、永兴等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特色;西部地区的重庆也在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配送中心。同时,随着再生资源行业的逐步发展,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行业规模较大、回收体系较完善、产业集群基础较好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3.20亿吨,同比增长13.4%。回收总值接近9000亿元;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率超过70%。初步测算,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相当于节约3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213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5万吨。
陕西再生资源在节能减排上大有潜力可挖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初步形成,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资料表明,全省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2500余家,回收网点1万多个,回收加工企业500多个,从业人员5万余人,回收总值10亿元。
从废旧汽车拆解来看,据《陕西省统计年鉴2020》显示,2019年陕西全省汽车保有量676万辆,西安市汽车保有量为343万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报废汽车的数量将会快速增加,这些汽车的逐年报废会成为再生资源的来源之一。根据国家发布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报废汽车的材料利用率应达到80%,回收方式主要为各种材料的分选处理,主要回收钢、铸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物质。按照轿车平均重量为1吨,客车和普通货车平均重量为2吨,重型货车10吨,汽车报废量按每年5%的报废率保守估计,全省每年报废汽车至少可以回收钢材56万吨、回收铸铁10万吨、回收有色金属8.2万吨、回收塑料7.2万吨、回收橡胶12万吨、回收玻璃0.96万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根据家电产品使用周期分析,8-12年为一轮淘汰周期。自2009年我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实施开始,截止2019年底,我国家电“以旧换新”带动新家电销售已突破9248万台。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家电报废高峰期,每年淘汰废旧家电数量达1-1.2亿台,家电报废量年均增长20%。有资料表明,2019年陕西全省居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1.8台,电视机104.7台,空调84.4台。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细则》规定,陕西每年有120万台电冰箱,130万台电视机,110万台空调淘汰报废。废电冰箱、废电视机、废空调外观体积庞大,含有铁、铜、铝、橡胶等材料。据测算,仅回收电冰箱、电视机和空调三大家电产品,每年可回收废铁3.5万吨。废铜、铝1.2万吨,废塑料2.2万吨,废玻璃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多吨。
陕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回收体系不完善、资源回收率低。成熟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一般要达到以下标准:①分布合理的绿色回收站;②若干个回收亭配套一个配送中心;③规划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从而形成三级一体的再生资源供应链体系。目前,陕西尚未建立达到以上标准的回收体系和龙头企业,再生资源流失丢弃现象比较严重。
据测算,目前陕西省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数十亿元。每年有大量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由于我省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销售价格低,致使部分品种回收量减少,与实际生成量相差较大,资源流失严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偏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供销社的传统主业。但多年来社会各界普遍重视程度不够,省市县各级再生资源项目寥寥无几,骨干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但目前绝大多数回收加工企业仍旧是微利或无利,基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从而阻碍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作为主渠道的供销社回收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人员、债务包袱沉重,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效益差,相当一部分回收企业亏损严重,某些回收公司经营难以为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呈低水平徘徊。
三是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含量偏低。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开发能力弱,导致废旧物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技术及装备水平极低,一些与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相伴的环境污染物未能妥善处理。即使是先进适用的技术,也由于缺少资金而难以推广应用。大部分再生资源的加工处理技术还十分落后,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甚远。
四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人员素质偏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准入和行业管理手段滞后,凌乱无序的从业人员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走街串巷就地收购,挤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形成资金压力、利润压力、市场占有率压力等等,消磨了大型企业改进技术含量的动力。早期的再生资源产业局限在废品回收,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受到社会重视,从业环境有一定改善,社会歧视正在变小,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距离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尚有较大差距。
做大做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思路
一是合理规划,着力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体系。目前,陕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力军是供销社的回收公司、个体户和不规范的营业网点。无证经营和不规范网点占总网点的80%以上,再生资源大部分产值是由这80%的网点完成,他们既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没有规范的技术操作流程,更没有完整的环保体系。究其原因主要与大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有关,因为缺乏再生资源收购的交易市场,很多个体收购户不能集群发展。因此,积极扶持建设以供销社回收企业为主导的大型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和创造成熟的产业发展环境,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 建议组建陕西再生资源集团公司,以完善产业体系,形成企业组织机构合理、人员素质较高、产值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先进齐全的大型具有强力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二是政策扶持,努力营造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三公”环境。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纳入碳达标碳中和考核体系当中。每年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折算出来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给与相应的资金补贴。如同排碳要付费一样,减排要给与相应的回报。同时梳理现有优惠政策,给予“互联网+”回收平台免税等普惠政策;加大价格改革力度,形成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合理比价关系,提高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低值废品的回收水平;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基金征收、使用、减免和回收处理厂的资质认定;海关、工商、税务、质检和环保等部门应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三是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目前,一般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均没有开设与再生资源相关的学科和专业,这一现状严重制约再生资源产业高端化发展。未来的再生资源产业需要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归集,自动化处理,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高职院校要根据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尝试开设再生资源相关学科和专业,或校企合作培养再生资源急需人才。要推广再生资源职业资格上岗制度,针对岗位开设专门技术培训班,以各地的再生资源龙头企业为教育培训基地,并加大国家扶持力度,使之能够尽快培养出再生资源产业急需的有用人才。
(文/刘孝奇 作者系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原监事会主任、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