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6-10 19:08:5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近年来,铜川市围绕实施“一区(县)一策”,精准指导,全市区(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产业强基固本、城市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增进,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县域经济迈出新步伐

  区县实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三个城区实现生产总值345.66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区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115.22亿元,比2015年增加35.32亿元。宜君实现生产总值36.08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2019年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三区一县全部实现进位,均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王益区、耀州区、印台区较上年分别前进6、8、5位;宜君县较上年前进17位。

  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持续壮大特色优势农业,水果产量61.83万吨,干杂果、中药材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和20万亩,畜禽养殖规模化率75%,周陵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推动工业强链成群,商业航天测控网铜川中心站投入运营,落地企业30户;新增数字经济市场主体121户,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建成达美轮毂、特必克刹车片等汽车零部件项目30个,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80亿元;澳威激光、全通激光芯片、日月芯半导体等项目建成投产;千禾易道、方舟制药二期、天一秦昆一期建成。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三个城区服务业增加值200.29亿元,是2015年的1.7倍;宜君县建成全国首个县级菜鸟乡村农产品上行中心和共配中心综合体,服务业增加值“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1%,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突出区域协同,南市区提质扩容,北市区“双修、三疏”,扎实推进新区耀州、王益印台一体化发展,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创建三甲医院3所,实施了211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改造提升城市道路29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复审双战双捷。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43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54元,增长8.1%。建成社区工厂60家,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工伤社保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占比稳居全省前列,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免试就近入学。新建村级孙思邈中医堂40家,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全面达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9个。铜川剧院、博物馆、体育馆、书画公园柳范馆对外开放。列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期试点,连续四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差距及方向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铜川站在新起点上全方位推动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综合位次普遍靠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引领不足;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生活品质有待提高。“十四五”时期,铜川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上规模,区域中心建设上水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措施与路径

  培育优势产业,推动特色发展。一是深化一区(县)一策。支持新区加快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耀州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承载区、中医康养聚集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王益区加快实施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先进陶瓷聚集区、城市“三疏”“双修”样板区、高端装备制造联动区。支持印台区加快创建省级农高区进而争创国家农高区。支持宜君县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避暑康养先行区、食品医药产业集聚区。二是壮大产业园区。狠抓重点产业“链长制”的落实,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扎实推进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加快园区布局优化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升级,加强园区与交通主干道的互联互通,提升专业化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培育创新平台。鼓励县(区)域主动对接秦创原等各类创新平台,加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县(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器对校企、院企合作科技成果和技术进行转化和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

  夯实城镇基础,提升承载能力。一是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抓好市政基础设施提速提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南北市区污水管网、道路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改造老旧小区,推进拆墙透绿和开放式街区建设,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二是落实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推进县域基础设施城镇化,推行 “窄马路、密路网”,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建设幼儿园、小学、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化布局县城商业综合体建设,推进县城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三是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围绕镇乡(街道)域经济规模提升、市场主体培育、财源培植、金融保险支农惠农等重点方面,激活以乡镇(街道)带村、乡镇(街道)兴县(区)的发展活力。巩固 “两镇”建设成果,率先在经济条件好、人口相对密集的重点镇和中心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突出居民增收,持续改善民生。一是持续增进居民增收。发挥各类工业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推进创业中心向产业集中区集中,吸纳更多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二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支持县(区)综合商圈建设和改造提升,开展市级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创建,“铜川老字号”“铜川味道”评定。鼓励品牌连锁商业企业完善县(区)及乡(镇)便利性、高品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开展县(区)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统筹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运输资源,探索建设县(区)、乡(镇)、村三级运输服务体系。三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准入条件,取消城镇落户限制,推进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持续抓好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村级孙思邈中医堂建设。

  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激发活力。一是加大精准招商力度。认真谋划产业链,绘出产业链地图,明确拟招商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相关服务性企业,注重做好全程服务。二是强化资金要素支持。强化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县(区)域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大力推进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扩大市场化债券融资规模。三是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快“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三变改革。四是加大人才要素支持。充分发挥人才“编制池”作用,选调、引进更多紧缺专业毕业生到县(区)及基层工作,畅通基层干部晋升渠道。推动市级部门、市属企业干部职工与基层干部双向任(挂)职交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到乡村发挥余热。

  (文/张兵    作者单位: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