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21-05-17 11:48:3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阳春3月,我刊发行了2021/03/总第296期杂志。《封面报道》栏目聚焦西部异地搬迁扶贫,记者深入移民搬迁现场,将“西部新移民”的新生活状态与感受撰写成文,为读者们展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本期策划》栏目中,《春走闽宁镇》将波澜壮阔的闽宁镇探索之路重现;《西北故事中的“平民史诗》则在生硬粗粝的西北故事中体味细腻婉转。《专题报道》栏目中,记者来到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揭开了小麦新品种“西农511”背后的故事,并讲述了陕西苹果新品种“瑞香红”的培育历程。另外,《特别关注》栏目中的多篇文章分别关注了合村并居、社区团购、“口袋公园”,以及大数据杀熟等民生话题,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最后,在《西部文旅》栏目,有国家工业遗产王石凹煤矿浴火重生的壮烈过往;有失落3000年的古芮国文明细节;亦有西安城内东大街的风雨变迁旧事……诸多精彩篇章不一一赘述,尚需读者摸索品味。
  
  @行者: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最有效的途径。如果说一个人的搬迁,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么1000万人的搬迁,就是生产力的重塑。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一场从困苦到宜居的地理位置的大迁徙,还是一场从落后到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迁徙,一场从闭塞到开放的思想观念的大迁徙,一场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的大迁徙。异地扶贫搬迁,改变的是机会和发展的权利,对于落后闭塞的西部来讲,更是如此。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的那样,当条件重置、资源聚集、机会均衡、成果共享,人的种种可能都被激活了,这一点,在西部同样适用。
  
  @风中的秤砣:虽然不是地道的西安人,但我大学的娱乐时间,几乎都是在东大街度过的,《风风雨雨东大街》中描述的些许场景我还历历在目。一条街的成名,不在于地理位置,而在于它的故事所塑造的历史。在西安东大街上,有着太多底蕴深厚的店铺,它们是街道的灵魂。当客人的印迹在这里沉淀时,时代的变幻也在这里体现。如今,西安这座城规模不断扩大,以前围绕钟楼的单核商业圈,逐渐变成了多点开花。小寨、曲江、纺织城......在城市的每一个方向,都有了自己的“东大街”,但那条独一无二的“东大街”始终在我心底。
  
  @问斜阳:《村落消失,乡愁何处寄托》中恐怕不止有作者的遗憾,也留有诸多现代人的唏嘘。我国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但是,随着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的步步推进,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遭到侵蚀,传统村落正在急剧消失,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该努力唤起国人的保护意识,并且端正观念,即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村落建筑的层面,忽视村落里已经经历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原住民的文化观念、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多样化的生活形态等非物化的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