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2021-05-17 11:50:0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数字赋能盘活文化空间
  
  事件
  
  最近,一组名为《博物馆说》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珍品纷纷亮相,由馆长或专家以短视频形式,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为观众奉上云端文化大餐,让人足不出户便能漫游历史文化长河。
  
  点评
  
  文化艺术展馆从以线下展示为主,到线上辅助线下,再到专门策划线上项目;文化空间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变成了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立体式文化体系。与此同时,线上文化空间还可以反哺线下,进一步促进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承。这也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提出要求:数字化并非简单地给馆藏品拍照、录像,把线下内容机械“搬运”到线上,而是要进行适应化改造、针对性开发。灵活运用VR、5G、全息投影等丰富多样的技术,大胆创新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层出不穷的形式,才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互相融通,加深了文化与人的联结。期待更多文化空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文化人,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为引领社会风尚、传承文化发展汇聚新动能。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事件
  
  “震撼,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精美绝伦的文物,无一不让人惊叹”……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华丽的金面具、精美的牙雕、双手合拢的顶尊铜人像,人们在一张张文物图片、一段段发掘视频中,领略考古工作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点评
  
  一个个考古发现,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丝绸遗迹的发现,拓展了人们对“蚕丛及鱼凫”的认知;象牙残片上的云雷纹和羽毛纹微雕,印证着古蜀国与中原地区的频繁交流;青铜神树、鸟形金饰片等,丰富着人们对古蜀文明的想象。人们关注三星堆,不仅在于文物之精美,还在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考古成果与公众距离越近,文化自信的根基就越深厚。这些年,从海昏侯墓考古引发观展热潮,到《国家宝藏》等文博节目热播,再到云端博物馆蓬勃发展,考古成果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着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进一步讲好文物故事,让考古更好走近大众,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