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月

2021-05-17 11:37:11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陕西
  
  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陕西省多措施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创新发展。其中包括: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将持续推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鼓励转制科研院所更好发挥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作用,提升为产业、企业服务效能;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体系,将加强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全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实施高新区提质升级工程,将开展高新区发展综合评价,落实奖励激励政策;推动市县科技创新发展,将“一市一策”实施特色产业创新链项目,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合作新格局,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
  
  甘肃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加快转变国土开发利用方式,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基本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形成甘肃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目前,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已初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城镇开发边界试划,提出“系统保护、核心引领、全面开放、城乡协调”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战略,形成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性初步成果。今年9月底前将形成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同时,全省已开展省级自然资源“十四五”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测绘、科技创新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宁夏
  
  今年营造林150万亩
  
  今年宁夏自治区将完成营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9%。宁夏将治理荒漠化土地9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草原生态修复20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6%;恢复湿地18.3万亩,湿地保护修复22.5万亩,湿地面积稳定在310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55%;绿化美化村庄200个。全面落实《黄河流域宁夏段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规划(2020年-2025年)》,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着力构建稳定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持续扩绿量、增绿效、提绿质。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成效。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支持开展林草良种选育、申报、备案工作,良种使用率提高到60%。
  
  青海
  
  累计投入1.38亿元经费用于长城保护工程
  
  从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青海省累计投入1.38亿元经费用于西宁段、大通段、湟中段等一批长城保护工程项目,对长城本体进行了抢险加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排除了长城本体存在的险情,改善了长城环境景观。青海省内的长城为明代长城,主要分布在西宁、乐都、互助、大通、湟中、湟源等12县(区)境内,全长363千米,形制上有墙体、壕堑、烽火台、关、堡等。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推动长城保护工作,组织建立了长城义务保护员队伍和机构,全省长城沿线共聘用长城义务保护员127名,同时开展了长城保护标志标识和界桩设置工作,为长城保护夯实基础。
  
  新疆
  
  卡拉苏口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中塔卡拉苏口岸于2004年5月正式向中塔两国开放,口岸位于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冰山脚下的314国道旁,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距离喀什市219公里,距塔吉克斯坦边境城市穆尔加布90公里。2021年以来,新疆卡拉苏口岸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提高通关效率的工作要求,加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通关效率,企业通关成本大幅下降,对塔吉克斯坦贸易增势强劲。据卡拉苏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不断探索优化,目前卡拉苏口岸通关过货成效明显,今年3月口岸过货10267.73吨,货值6779.59万美元,与2月份环比分别增长6.03倍和4.33倍。
  
  重庆
  
  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全部落实
  
  在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4周年之际,重庆市发布的“成绩单”显示,重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部落实,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等6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重庆自贸试验区开立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实现批量化运用;制定的国际货运代理铁路联运作业规范等3项标准已于2020年获批为国家标准;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签发了全国首张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多式联运提单,实现通关时间压缩40%。4年来,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万户,是设立前的3.5倍,在集聚重庆超四分之一进出口企业的同时,自贸试验区还贡献了重庆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四川
  
  年内全面建成智能消防接处警指挥系统
  
  目前四川省正着力打造消防应急救援的“智慧大脑”,将于2021年内完成所有市(州)指挥中心新系统的迭代更新,配套制定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应用的运行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据介绍,消防救援队伍自2018年改革转隶以来,承担的职能任务已从应对处置相对单一的灾害类型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任务复杂多样,处置难度增大,专业要求激增,传统的指挥系统和预警、处警、辅助指挥手段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通过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打造的“一张图”作战指挥平台,能让接警员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准确调度,让消防指战员在未到场前就能做到耳聪目明、有效应对。
  
  贵州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正式成立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正式成立。目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建成14个大数据领域的专业委员会和6个公共服务平台,牵头或参与创制技术标准200余项。2020年11月26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筹建工作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的成立,对完善大数据领域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探索研制大数据关键共性标准,推动贵州省大数据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大数据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协调发展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
  
  加大投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制造业、重点也在制造业。“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共安排制造业发展相关资金70.6亿元,围绕制造业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发力。其中,19.3亿元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龙头带动项目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6.2亿元支持重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制造业集群发展;31.6亿元支持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项目、民营企业融资增信等,促进制造业上下游市场主体培育。2020年,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制造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79个项目成功融资180.6亿元,加快补齐制造业集群硬件设施短板,形成区域内链条式、系统性的产业生态环境。
  
  西藏
  
  高质量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
  
  西藏自治区将加大有组织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和项目的吸纳带动作用,推动农牧民转化为“产业工人”,促进农牧民持续就业增收。据悉,西藏将聚焦青稞、牦牛、蔬菜、藏羊等产业,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力争2021年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达6.5万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5.5亿元以上;通过支持文化旅游文化企业研究开发新的文旅融合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7.5万人以上,劳务收入6亿元以上。同时,还将从清洁能源产业和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四方面拓宽农牧民群众就业渠道,力争2021年上述产业累计带动农牧民转移就业11万人以上,劳务收入达8.5亿元以上。
  
  内蒙古
  
  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双增长”
  
  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双增长”。目前,内蒙古森林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森林资源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的休养生息和保护修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施策,统筹推进黄河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建设,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预计到2025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45%的目标,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湿地保护率达到32%以上。
  
  广西
  
  持续优化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
  
  今年一季度,广西自治区新通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北部湾港深入开展降费提效优服,新通道互联互通能力持续提升,通道物流规模快速增长。新通道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据统计,1-2月,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5亿元,完成全年投资目标的17.8%;深入开展降费提效优服,目前,北部湾港中介服务收费除报关报检费、舱单录入费、换单费外,已降至宁波港收费水平。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业务人工环节由36个减至目前的8个,纸质单证由41份减至8份;通道物流规模快速增长,今年1-3月,中越跨境班列累计开行390列,同比增长56%,其中南宁-河内跨境集装箱班列累计开行77列,同比增长4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