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四年,惟创新者强——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创新发展纪实

2021-05-19 15:13:4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20年,是西咸新区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的一年,是围绕制度创新成果颇丰的一年,是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联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创新探索的“三服四化”改革,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一省一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这一年,创新探索的“互联网+进口快件”通关监管新模式,使得国际快件通关审验效率较原先提升30%,最快仅6秒钟便可完成清关审验;
 
  这一年,创新探索的以租代建、以租代购弹性土地供应新模式,使得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土地投资强度不断提高,企业入驻综合成本不断降低;
 
  这一年,创新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类服务贸易及供应链合作,搭建的“一带一路”能源类特色供应链合作平台,吸引1000余家能源类企业汇聚,为西部地区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空间;
 
  ……
 
  四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制度创新成果案例达到149项(全省511项),全国复制推广案例增至10项(全省21项),全省复制推广案例增至30项(全省83项),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增至12项。
 
  截至2021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8700家。其中新增企业12611家(其中外资企业126户),占全省自贸试验区的22%,较上一年度新增企业5652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72家,占全省自贸试验区的20%……
 
  这些成绩说明,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共同赋能的西咸新区,逐步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下的西咸新区发展新格局。
 
  深化制度创新,为改革探索经验
 
  2021年1月,西咸新区召开了一场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大会,这也是西咸新区迈进“十四五”,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开局谋篇的一场重要会议。会上围绕自贸试验区和服务贸易试点建设,通过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三年建设方案》,这也是西咸新区发布《西咸新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一个月后,发布的第二个“行动方案”。
 
  近年来,西咸新区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探索“自贸+服贸”试点建设的系统性谋划和差异化改革,形成一大批立足新区实际、紧贴功能定位、体现区域特色的制度创新案例,为西咸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功能区在全省率先搭建了“中英联合远程视频诊疗”平台,探索出了国际远程会诊和国际医生执业资格互认模式,实现数字化分析与诊断和中英两国医生同步同频诊断。
 
  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探索的大型枢纽机场高效运转新模式,建立了全国首家融合CDM数据的ACDM系统,全面整合空管、机场、地勤等8个运行主体、20多个生产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时间节点可预测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机场整体运行效率。
 
  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功能区充分发挥“自贸+服务贸易+双创”三试联动优势,搭建“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弱势及特殊人群、失地农民等各类国内灵活就业人员和部分持有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就业,提升了外国人来华工作、投资的便利性。
 
  如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功能区依托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国家级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设立国际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搭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出入境、海关、人才落户、人事关系及家属随迁等精准服务。
 
  ……
 
  四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坚持“制度创新”这一核心,围绕临空经济、医疗大健康、文化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改革、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2020年,新增改革创新成果53项,新增机场协同运管模式等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新增“以租代建(购)—土地集约供应新模式”等4项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改革创新方面,累计形成52个创新案例,其中5个被商务部评为最佳实践案例。2020年新增“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国际远程医疗会诊和国际医生职业资格互认模式三个案例被评为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这些制度创新案例的实践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在此聚集,助力企业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据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朝杰向记者介绍,西咸新区在推进制度创新的工作中,一方面是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专项开展了临空经济、平台经济、税制改革、文化贸易等多项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建立了多个制度创新推进机制,如自贸办联同改革办、考核办建立了“三办”协同工作机制,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西咸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统筹开展,将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及产业集聚相关内容纳入自贸管委会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并以年度为单位评选出优秀改革创新案例予以表彰,形成了“考核+鼓励”的工作机制。
 
  另外,为解决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浅层化、碎片化、同质化”问题,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创新,构建了“一部门一清单一件事一方案一专班”的“五个一”改革推进工作机制,达到“提前谋划+深入推进+确保落地”的效果。2020年,西咸新区形成了“新区+功能区”两级改革事项清单,确定了31项改革创新事项,其中区域医学检测、科技协同创新、“四电”改革等4项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李朝杰表示,今后,在制度创新工作中,西咸新区将紧盯市场诉求,按照“五个一”改革推进机制要求,建立“新区管委会+新区自贸办+新区各部门+四个功能区”四级事项清单,重点推进“双链”融合、一套流程管项目、综合行政执法、商事集成注册等改革,为全国全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改革经验。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减压赋能
 
  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创新的“三服四化”(即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和服务事项清单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重心基层化)案例作为“一省一案”入选其中,并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西咸新区紧盯“四最”(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营商环境目标,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集成化、智慧化服务。
 
  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八办”(大厅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马上办、异地办、手机办、廉洁办)改革和“四电”(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改革, 获评“2020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积极推行企业和群众在线提交电子材料、审批部门在线审查电子材料、审批结果发放电子证照、全过程材料电子档案归档,用传统CA数字证书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打造线上可靠可信的政务服务环境,实现全程电子化的闭环流程。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2%,列全省地市第一名,政务服务满意率达到99.98%;新区、新城、街镇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办事时间总体压缩57%、申报材料总体减少60%……
 
  全国首推“微信办照”,全省先试“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商事集成注册”改革、开发PC端和移动端系统,整合工商办照、刻章、税务登记、申领发票、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及相关经营许可等企业开办全部流程,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不见面一次办结。
 
  深入推进“一套流程管项目”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625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时间压缩至38个工作日。
 
  西咸新区变政务服务的“单一模式”为“集成服务”“智慧服务”,让企业、市民在西咸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务。
 
  “我最大的感受是‘简化’,企业报建在过去是一个比较烦琐的过程,但是现在企业电子印章项目真是给我们企业报建工作带来了特别大的便利,审批材料、流程都是极简化,效率太值得点赞了。”中旅(西咸新区)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发展总监宋洋说。
 
  此外,西咸新区为每个企业配备了“驻企联络员”,从招商引资、行政审批到投资运营,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这些“驻企联络员”在疫情期间帮助企业解决了防疫物资短缺、融资难等13类300余个问题,主动上门兑现防疫、交通补贴资金3627万元。
 
  并按照“凡办事必评价、凡不满必回访、凡问题必整改、凡失职必追责”的原则,西咸新区推动“好差评”全覆盖,群众满意率达99.99%。同时,坚持每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建立营商环境问题“交办-督办-问责”三级联动体系,畅通监督渠道,搭建企业、群众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营商环境监督新机制。
 
  提升开放通道,为产业提质增效
 
  2020年,是西咸新区扩大开放,打造内陆高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设立;陕西首条洲际第五航权全货运航线“首尔—西安—洛杉矶”开航,累计已开通第五航权航线3条;首例干线飞机进境维修业务、首单国际航材供应链业务、保税航油和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启动;成功落地全省首台A320模拟机保税融资租赁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服务中心、临空自贸法庭、临空经济仲裁院等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这些成果,是西咸新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平台优势,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全面参与全球临空经济产业链的重要体现。
 
  四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紧紧围绕“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全力构筑“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六大开放平台,累计开通国际航线92条,通达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其中全货运航线开通33条,货量排名全国第 10 位。2020年,航空货邮吞吐量完成37.63万吨,其中国际航线货邮吞吐量5.75万吨,同比增长30.7%。
 
  同时,西咸新区通过港港联动海关异地委托、智慧旅检、行邮税移动支付、快件进出口通关智能化等通关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空港口岸进出口货值约占全省75%以上,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临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入东航、海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聚集圆通、申通、普洛斯等176个国内外物流企业和77个临空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包括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在内的临空经济全产业链,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法国达能、西门子创新工业技术中心、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在区内集聚。3家合资旅行社、15家生物医药科技类企业相继落户,文化旅游、健康医疗产业快速发展。引进东航和法国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等项目,逐步形成以整机维修为龙头,起落架、APU等部件维修集聚的一站式维修基地。特别是在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内,已聚集供应链管理、融资租赁、航空维修、跨境电商等各类注册企业95家,累计进出口货值达64.54亿元。
 
  如今在西咸,临空经济已成为“空中丝路”上一抹靓丽的色彩。
 
  正如长安航空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久华所说,西咸新区持续以政策优势打造开放高地,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有力支持下,长安航空开航四年多来,累计开通航线超过百条、通达近70座城市,累计运输旅客约940万人次,为西咸新区临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架架“芯片航班”“生鲜航班”沿着“空中丝路”拥抱世界,繁忙的“空中丝绸之路”成为陕西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突破口。西咸新区紧盯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建设国际一流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努力把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成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除过临空产业外,跨境电商也是西咸新区近年来产业集聚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四年来,西咸新区强化“自贸+综保+跨境”的叠加优势,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陕西首个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开园运营,一批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落户,为跨境电商贸易注入新动力。
 
  “我们依托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国际寄递物流’,可满足国际快递、跨境电商等数十家企业同时开展业务,未来可增加机场跨境寄递通关吞吐量至3.6万吨,更好满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跨境寄递物流需求。”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市场经理文思说。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充分融入“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综合服务”这一理念,自主研发出功能完备的国际快件综合服务平台和大数据风险防控平台,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的枢纽信息网络,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实现了空港跨境电商产业由“开放功能创新”到“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全链条布局的一次全新突破,切实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深耕“一带一路”,为发展拓宽道路
 
  四年来,陕西自贸区西咸新区不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创新合作与日俱增。
 
  在沣东新城功能区,不断深化“一园两地”国际合作模式,以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加国际创新中心、中德国际创新中心三大创新载体为支撑,加快国际离岸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步伐。为境内外企业提供包括创业培训、技术开发、成果交易与转化、科技金融等一体化服务,促进了全球科技要素通过“落地资本+资源+产业+市场”的有效聚集。
 
  其中,中俄丝路创新园聚集了俄罗斯农业集团、金苹果集团、俄罗斯立德集团、中俄海洋工程联合实验室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3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引入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等国际科创平台10余个,院士工作站3家。搭建了面向“一带一路”的贸易信息服务平台——中俄跨境商品体验及云服务销售中心,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贸易生产端、运输端、消费端等特定客户,不断完善贸易产业链,增加区域贸易额。
 
  沣东新城功能区依托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通过打造国际汉唐学院、沣东国艺馆、中国书法学院、互联网文物教育、文物数字化及渲染服务平台等载体,把互联网的超时空传播效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在全国首创“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打造了全国首个从“云端”到“终端”,电视、电脑和手机“三屏互动”的多维矩阵文物传播体系,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秦汉新城功能区,搭建的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体系及大数据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工业、金融、医疗、交通、政务、文化教育、科技服务等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提升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认同感和感知力提供强劲动力。通过“中译语通”语言服务平台,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新疆阿拉山口综保区提供跨语言大数据和语言科技领域服务。
 
  2020年,西咸新区通过举办“一带一路”数字健康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世界自由区组织线上研讨会、中泰国际经贸云上洽谈会、陕西省国际学生文化艺术周等活动,设立泰国空港服务站、法国陕西商会空港服务站、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数字化医疗与健康分会等交流合作载体,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与此同时,为有效推动区域联动、协同发展,实现自贸试验区与非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协同、创新协同、产业协同,西咸新区与韩城市、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市、迪拜机场自贸区、澳大利亚陕西商会等对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西咸新区充分发挥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建立“一建一推”金融服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试点,推出小微商票批量融资、综合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等金融创新,成立了中国银行西咸新区自贸业务特色支行,建成全省首家市级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服务中心,临空自贸法庭、临空经济仲裁院,引进全省首家中港联营律师事务所……
 
  如今,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深抓制度创新,全力推进平台经济加速发展,特色产业加速聚集,新动能加速释放,霍尼韦尔、同方股份、中车株洲、启明星辰、京东健康、喜马拉雅、西北云翼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落地西咸,西咸新区已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