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要有信息思维

2021-05-18 14:46:55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正逐渐步入信息社会。人们的信息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随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用信息思维理解、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及应对带来的变革。
  
  深刻理解信息社会带来的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
  
  当前,我们正处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工业文明的信息活动方式与信息文明的信息活动方式相互交迭。我们明显能感受到的是信息接收、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用户终端的便捷、普遍联网使得信息传递的快捷、方便前所未有。信息传播可以便捷、实时地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组织之间、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信息的全球共享随之到来。在全球信息网络中,信息以极大的数量,以不同的种类、模式迅速传播。借助一定的工具,世界上不管是处在哪个角落的人,只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的能力,都可以获得不同行业、种族、机构、国家,甚至个人的大量信息。
  
  同时,信息活动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由信息发出者一方单独主宰的行为,信息发出者要随时受到来自信息接收者的提问、质疑、挑战和反对。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的身份也不再固定不变,两者可以随时转化。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传播的信息、他的观点都可能影响或者改变其他人。
  
  因此,信息的处理、创制和传播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开放性、多元性、自由性、交互性、非权威性等显著特征。
  
  深刻理解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带来的生存方式的改变
  
  信息社会,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对组织管理模式和个人生存方式提出挑战。网络的全球性特征和开放性,把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传播交给了世界各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信息交往活动的“全球村”效应出现。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推动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促进多元信息良性互动,是组织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新技术的不断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交往、工作、生活方式。不管你愿不愿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模式也在发生着极大地改变。在信息社会,我们很难给由信息和网络建构的虚拟世界和我们所处的物理空间的客观实在的世界做一个清楚地界定。网络世界与客观世界混淆的情况,可能产生人类认知层面的混乱,虚拟性与实在性之间的价值冲突不可避免。
  
  大数据、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万物互联互通触手可及。在信息社会,我们的一举一动、大自然的千变万化都会产生许许多多数据。数据渗透到各个领域,并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不管你愿不愿意,每天都会主动或被动接收到大量信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也生产着大量信息。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断生产出数据,同时又离不开数据的服务。这些形形色色的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与我们发生密切关系的信息。大数据、信息大爆炸,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充分认识信息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界普遍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组成大千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哲学认为,信息是世界存在的基本领域,我们处在一个由物质和信息构成的双重存在和双重演化的世界。社会信息是整个信息世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信息活动。客观存在的物质、人的主观意识,人与客观存在的物质,人与人的关系都在社会信息的活动中交互作用。因此,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巨大的价值。
  
  我们以社会信息的一种——大数据为例。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大数据的特点决定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具有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的鲜明特征:在农业社会,生产劳作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之上;在工业社会,产品生产着眼于当下的市场需求;在信息社会,未来尤为重要,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谁能够准确预测未来,把握未来的趋势和潮流,谁就能够赢得主动。预测未来的关键是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信息纷繁混杂。如何利用海量数据来辅助决策,也就是在纷繁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成为信息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预测未来体现了信息的预测性功能。信息具有载体的可替换性,内容的可存储性、可传输性、可共享性,可复合性、可重组性等特性,以及显示、启示、代示、联系、解惑、组织、传播、宣传与教化、探测与监控、评价、保持模拟、建构、预见等功能。信息的特性和功能赋予它重要的价值。我们不仅通过信息去认识、了解、改变我们所处的世界,还通过信息活动塑造我们的自身。
  
  信息的价值要经过整合、分析、挖掘之后才会显现。我们只有系统性地从宏观层面认识信息创制、传播等的系统性规律,才能很好地整合、分析、挖掘信息的价值。
  
  用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应对信息社会的变革
  
  长久以来,人们着重于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问得最多的是“为什么”。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专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人有两种思维模式,即不费力的快速思维模式和比较费脑力的慢性思维模式。在快速思维模式中,人们偏向用因果联系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使这种因果关系并不存在。信息社会的到来,要求我们不能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特征,才能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在信息社会,我们应该运用系统性的思维模式,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关联,而获得新颖且有价值的发现。
  
  西安交通大学邬焜教授认为,信息思维是人们将现存事物的结构、关系、程序、过程作为信息的载体或符码,并由此破译出其中蕴涵的关于事物历史状态、现实关系、未来趋势等内容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将显示对象物或信息再进行人为的符号化,并赋予其特定的代示关系的方式和方法。信息思维的关键点是要对构成世界的信息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信息因素在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方面的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挖掘,在普遍联系、相互作用、变化发展中系统性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属性,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思维必将成为21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全新思维方式。(文/张梅)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