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创新港”

2021-05-19 16:43:3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最近两年,陕西最高光的莫过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西部创新港”),从它的建成到投入使用,备受各方关注。特别是今年以来,动作频频,从战略定位到政策赋能,一阵阵“创新之风”“科技之风”徐徐地从西部创新港吹来,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
 
  立于“风眼”
 
  4月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迎来建校125周年暨迁校65周年之际,西安交大在西部创新港举办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启动暨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孵化器)成立大会。西安交大依托西部创新港,通过实施“6352”工程,开启了“打造产教融合新平台,开创协同育人新模式,创建两链融合新特区”的新征程。
 
  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揭牌成立。该平台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而该平台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窗口设在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3月16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在西部科技创新港调研时强调,要以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平台为基础,建好政府和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市场化运行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统筹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现在和未来、国内和国外,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和西安、咸阳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3月2日,陕西公布的《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以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科学城等为创新载体加速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双链深度融合示范区”。高起点、高水平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政策洼地和创新高地。同时,陕西省将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设立省级技术交易中心,健全以投资人为主导、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努力打通科研人员迈向企业家的通道。
 
  3月1日,陕西省长赵一德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两链”融合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港科教资源富集优势,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把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特区”和“两链”融合示范区,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
 
  “工程”“平台”“特区”“示范区”……这一系列的措施与定位,是陕西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有力举措,是陕西加快建设西部创新高地、探索创新体系效能的重要手段。而西部创新港正是位于这些举措和手段的“风眼”。
 
  赢在合作
 
  西安交通大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推进“6352”工程(即“政产学研用金”6进创新港,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孵化器),营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法律”5大生态,打造“创投、交易”2个支撑平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举措、创新路径,开启了“校地合作”新篇章。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前来西安交大寻求合作的省市络绎不绝,如黑龙江省,希望在联合培养人才、共建科研平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推地方产业升级等方面,探索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如福建省,希望在科技治理体系、人才队伍、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等方面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如青海省希望在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探索有效路径。
 
  如四川省,希望在空天科技、生命科学、核能和军工方面扩大合作半径,深化合作内容……
 
  而在省内,各厅局对西安交大及西部创新港的合作与支持也有序展开,如陕西省发改委,将聚焦各自产业优势,以科技攻关项目为导引,依托创新港,与西安交大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如陕西省科技厅,将把创新港打造成为创新要素的“集聚区”,形成全省人才、技术、资金向创新港汇聚的新格局,最大限度释放全省科技创新动力,破解制约陕西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难题。
 
  如陕西省财政厅,理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机制,不断畅通科研项目资金拨付渠道,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加强对西部创新港等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和孵化的支持力度,使得财政投入更加精准地助推产学研融合发展。
 
  如陕西省国资委,要从以往“一纸合同、一笔经费”的项目式合作,转变为企业带着需求、资金、管理团队和研发人员进驻创新港,与学校科研团队共建新型创新联合体,真正破题产教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如陕西省商务厅,依托交大人文社科资源,深入推进智库合作,携手就服务贸易、会展产业、内贸流通、制度创新等领域共同开展合作研究。
 
  如陕西省教育厅,希望创新港成为陕西每一所高校创新资源成果转移转化的载体和平台……
 
  同时,陕西各地市也瞅准了西安交大和西部创新港的带动优势,纷纷寻求合作支持,如咸阳市,双方共同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创新深化校地合作、“政产学研用金”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新模式,携手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样板”。
 
  如榆林市,双方立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培养造就优质创业人才、孵化优质科创企业等方面,在能源化工、氢能、智能产业、现代农业、重大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合作。
 
  如铜川市,双方围绕铜川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创新港研发孵化、铜川落地转化”,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铜川创新谷飞地“人才池”,打造校地合作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如商洛市,双方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抓好西安——商洛“飞地孵化器”建设,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力争西安交大更多成果在商洛孵化落地。
 
  如安康市,双方围绕“两链”融合,充分发挥西安交大的教学、科研等优势,开展多领域合作,一起加快相关项目落地。
 
  如延安市,双方凝聚发展共识,校地携手,构筑“资金池”“人才池”,深化高端能化、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如渭南市,双方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在空天科技、生命科学、核能和军工方面扩大合作半径,深化合作内容,共同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路径……
 
  而这,只是西安交通大学深入推进“6352”工程的开端。“风眼”的作用大而无穷,我们相信,类似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谋其突破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549353项,成交额28251.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8%和26.13%。
 
  而陕西,则是以西安为主力,在输出技术、吸纳技术方面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在输出技术方面,2020年西安市以1648.56亿元的成交额排在全国第三,这一交易额占到陕西全省输出技术成交额的93.7%。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广州、西安、上海、成都。
 
  而在吸纳技术方面,2020年全国合同成交额前五城市,依次为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武汉,西安以661.59亿元的成交额排在武汉之后,占到陕西全省吸纳技术成交额的70.3%。
 
  在西安强大的科研实力带动下,2020年,陕西省最终以1758.95亿元的成交金额,超额完成了全年1200亿元的目标,位列全国第六,排在前面的五位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
 
  此外,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68.39%,排名保持在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97%,保持在全国第4位。
 
  这些数据,最直观地反映了西安乃至陕西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科研技术转化成果。从输出和吸纳技术交易额来看,陕西对外输出技术的能力明显高于吸纳技术的能力。或者说,相对于吸纳技术来说,陕西更擅长于输出技术,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贸易“逆差”。
 
  而在这些输出贡献的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等陕西高校功不可没。根据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公布,在重大成果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学跻身全国第六,是前10名中唯一一所西部高校。
 
  据了解,2021年陕西“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将聚焦12个产业领域,一体化布局项目、平台、人才、经费,从资源配置全链条加强统筹实施,着力突破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力争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600亿元,到“十四五”末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000亿元以上。
 
  到“十四五”末,陕西省将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100家科技型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上市,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创新主体相互促进、滋养共生的良好格局。
 
  陕西还将梳理企业、创新资源、关键核心技术“三张清单”,围绕产业链“堵点”和创新链“痛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重大项目牵引,联合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支撑主导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聚焦空天、能源、信息、材料等优势领域,加强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积极筹建陕西实验室,高水平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和西部创新港、翱翔小镇、西安科学城等为核心的重大创新载体,发展“创新中心+孵化器+科创企业”型创新创业体系。同时,制定《“两链”融合科技行动计划》,在高端机床、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高性能计算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推动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实现对接。
 
  此外,陕西还将加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积极探索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新模式新路径,以西部创新港为突破口,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深化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属”和“收益”分享机制改革,健全以投资人为主导、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优化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产业带、经济圈。
 
  陕西对于西部创新港这个“特区”满怀期待。
 
  “西部创新港的推进是大规划,小切口,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推进‘政产学研用金’的深度融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将充分依托西部创新港,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链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陕西高校创新资源进驻,汇聚全省创新力量,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聚焦,创新成果向企业转化,将西部创新港打造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