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农511”

2021-04-16 15:27:4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3月8日上午,杨凌的气温有点低,天空雾蒙蒙的,零星地飘落下几个雨滴。
 
  记者怀着崇敬而神秘的心情,敲开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间办公室的门——一位花白头发,面庞有点沧桑的“老人”起来和我握了握手。这就是选育出“西农511”小麦新品种的科学家吉万全教授,因为本刊记者的预约,这一天,他没有下田。据熟悉他的记者朋友介绍,下田的吉万全,经常头戴草帽,身穿蓝布衣服、运动裤,脚蹬胶鞋,和关中农民并无二致。
 
  办公室的小茶几上,摆着一溜玻璃小瓶,瓶子里装着不同的小麦种子;墙上挂着一排玻璃镜框,框内镶嵌着长长短短的各种麦穗……
 
  455万元,吸引眼球的新品种转让费
 
  在陕西,培育小麦新品种的农业科学家人才济济,吸引记者前去采访吉万全的是技术转让费达455万元的“西农511”小麦新品种。那是迄今为止陕西小麦品种转让费最高的一项成果。
 
  2018年5月4日,由吉万全教授培育成功的优质强筋、多抗广适“西农511”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他自2017年通过国审的“西农529”小麦新品种之后,育成的又一个小麦优良新品种。
 
  由于“西农511”优良的田间表现,新品种技术转让费达455万元。
 
  “这455万多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吉万全陷入沉思……
 
  吉万全对记者说,“有种子企业愿意出高额费用购买这个小麦新品种技术,会以市场行为让这个品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开来。这就是对于育种科学家的肯定啊!”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小“插曲”,2018年春在与经销商洽谈“西农511”新品种技术转让费时,对方主动对吉万全的助手说:企业直接给你们课题组300万元,你们自由支配,给学校上报余下的100多万吧。当助手转告给吉万全教授时,他断然说道:“国家给我们发着工资做科研,我们不能这么做!学校有政策,必须遵守,转让费全部上交!”

吉万全在察看小麦生长情况
  艰难的选育培养,常人无法体会
 
  吉万全1979年考入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后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硕士毕业后,他有幸成为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薛秀庄团队成员,他参与研制的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为小麦性状分析和外源基因导入提供了更便捷的方法。作为薛秀庄研究员的弟子,吉万全的小麦新品种选育手段,传承和发扬了薛秀庄远缘杂交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
 
  吉万全说“一个小麦品种从选育培养,到审定,再到上市,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西农511”的选育,就是最艰难的一次。
 
  从2006年杂交组合,2011年选育而成,到2015年通过省审,再到2018年通过国审,为“孕育”出“西农511”,吉万全及其团队13年间,几乎每年都有100多天奔波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5个省的60多个试验点。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体味。
 
  30多年来,吉万全长期和小麦打交道,使他胸有成“麦”。犹如一个有经验的老农民,望着即将成熟的麦浪,他只要顺着麦浪拨弄一会儿,就能感知到颗粒是否丰满,估算出产量来。更像一个精通“望闻问切”的岐黄大师,他看到各种小麦颗粒,即刻就能辨认出是什么品种。即使是颗粒外观相似的小麦,丢几粒在嘴里咀嚼一会,也能分辨出品种属性来。
 
  生产试种期间,表现不俗
 
  “西农511”2015年9月参加国家小麦新品种黄淮南片区域试验。
 
  2014-2016年河南、江苏、安徽等省赤霉病连续大发生,“西农511”在国家黄淮南片各试验点田间表现赤霉病发病很轻,得到了各点专家和同行的认可。“西农511”不仅综合抗病性表现突出,而且又是优质强筋,因此破格进入生产试验。
 
  2017年,黄淮麦区条锈病大流行,西农511小麦新品种在各试验点表现高抗条锈病,又一次经受了病害的考验。
 
  2017和2018年农业部小麦联合攻关在河南南阳鉴定赤霉病抗性,西农511赤霉病抗性都达到中抗。2018年5月21日,西农511在国家小麦联合攻关石家庄会议上发布为第一批绿色抗病品种。
 
  “我记得2018年清明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极端低温,黄淮麦区发生严重倒春寒,造成部分品种严重受冻,大幅度减产。而‘西农511’表现突出,长势良好,经受了50年不遇的极端低温气候袭击的考验。”吉万全向记者介绍“西农511”时说,“在丰年,‘西农511’的丰产性并不比其他品种有明显优势;但是,在灾年,它的抗灾害性能就凸显了出来。”(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