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2021-03-12 16:43:4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早在战国时代,人们曾用“浊河”来称呼黄河,到了唐朝正式称为“黄河”。黄河西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四个地貌单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滚滚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上,自夏至宋,黄河流域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3000多年,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古都。从炎黄二帝,到孔子、孟子、老子等思想巨匠,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诗经》《易经》《道德经》《史记》以至汉赋、唐诗、宋词,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到天象历法、农学、医学、水利等,中华文化诸多元典、古代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都诞生于黄河流域。黄河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塑造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中华民族怀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她像温柔慈爱的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孕育出灿烂的文明;又像恣肆的怪兽,带来诸多苦痛的灾难。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患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黄河保护与治理,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足迹遍布大河上下、长城内外。2016年7月,在宁夏,他要求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绝污染黄河的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2016年8月,在青海,他嘱托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2019年8月,在甘肃,他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2019年9月,在河南,他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河奔流,岁月悠悠。古老的母亲河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时代林业部门扛起时代重任,不辱时代使命,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把目光放长远,走实走好黄河生态保护的每一步。需要新时代的林业人坚守“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誓言,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抔水到一条河,只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就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让黄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真正变成造福子孙万代的幸福河。
  
  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先生曾这样描述绿色中国的美丽远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新时代林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愿和梦想。(文/昝林森)
  
  (作者系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大秦岭研究院院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