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约: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1-03-16 15:28:4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8年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启了祖国与人民迈向小康社会的“八年之约”,到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的搬走了贫困“大山”,承诺完成,履约兑现。
 
  迈进2021,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端,祖国擘画乡村振兴蓝图,又一次向人民群众开启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五年之约”,这也是我国对“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想想五年后的中国乡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般的欣欣向荣,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般的美景如画……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所说,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产业兴旺,农业高质高效
 
  陕西洛川,全国著名的苹果之乡。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54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3亩,居全国之首。2020年苹果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5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万多元。在洛川乡村,农民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苹果,年收入10万-20万的家庭占到近70%,全县82%的家庭购置了私家小汽车,苹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果。
 
  每年苹果采摘的季节,记者都会去洛川一趟,十里八乡,车来车往,人人都很忙,果农忙、客商忙、打工的更忙,络绎不绝的打工人涌向洛川,因为每人每天最少可收入300元,却常常出现“一人难求”的场面。
 
  洛川苹果不是卖一季,而是卖全年。在洛川,与苹果关联的企业400多家,冷气调库存储能力达65万吨,每年有70%的苹果就地入库,全年都有鲜果可卖,每斤苹果可多收入1元左右。
 
  陕西周至,猕猴桃栽植面积全球第一,种植面积达43万多亩,产量50多万吨,综合产值达到50多亿元。同样在陕西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30.2万亩,年产量47万吨,综合产值达46亿元。无论在周至还是眉县,始终把猕猴桃产业作为脱贫主导产业,闯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由“一业”到“多业”的跃升,形成了“户有长效产业、村有主导产业、镇有支柱产业、县有产业品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如今,陕西苹果种植面积1100万亩,世界上每7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陕西,猕猴桃产量世界第一,每3个猕猴桃中有1个来自陕西。此外,陕西奶山羊存栏达到 280 万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奶山羊群体,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85%,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设施农业发展到 360 万亩,规模居全国第 6、西北首位。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陕西三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同时,全省猕猴桃面积达160万亩,茶园面积达到288万亩,中药材达到330万亩、魔芋90万亩,核桃、板栗等林特产业快速发展,柞水木耳、平利茶叶、清涧红枣、米脂小米、韩城花椒等优质农产品产销两旺,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陕西立足“大产业、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发展格局,不仅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又将群众紧紧镶嵌在产业链之中,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并有着广泛的带动性和持久性,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面向“十四五”,陕西按照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循环发展的定位,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力量来继续推进“一县一策”“一县一业”的产业体系,为乡村的全面振兴、群众收入的长期稳定提供关键支撑。
 
  乐业安居,乡村环境优美
 
  陕西平利县,全县12.3万名劳动力中,外出务工达4.8万人,而留守在家7.5万人中,且大多数为老、弱、病、残、妇,乡村没有发展活力,宜居环境较差。为了破解这一问题,平利县把“搬迁与就业同步、安居与乐业并举”作为发展思路,依托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大力兴办社区工厂,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社区工厂”。 全县累计搬迁贫困群众3.8万人,建设集中安置区110个,发展各类社区工厂89家,形成了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4个产业集群。
 
  如今,群众居住环境好了,还可以就近就业创业,很多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家人团圆,居家有业,发展有望。习近平总书记到平利考察时,对 “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
 
  截至目前,陕西全省共建设社区工厂1460个,每个涉贫县均建有社区工厂,吸纳贫困群众就业1.62万人,平均每家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11人。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分别占总数的62.05%,25.93%,12.02%。
 
  而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大荔县,该县将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危房改造同步推进改厕和垃圾污水治理,建设水冲式、双瓮式等卫生厕所,并配套建成村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40座,配备吸粪车230辆,村村建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60%以上。结合危房改造同步推进村庄绿化,每年栽植苗木2000万株,镇村、主干道路周边建经济林带,并恢复重建540座景观涝池,全县绿化覆盖率达55%。结合危房改造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庭院室内广泛栽花植绿,做到“户户养花、家家靓丽、村村优美”,村巷道实现全硬化,美丽庭院创建率达到70%以上。
 
  如今,陕西的大荔、西乡、陇县、宜君、黄龙、太白、留坝、岚皋等8个贫困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留坝、镇平、平利等3个贫困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23个贫困县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占到创建总数的74%。
 
  此外,陕西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客车,所有贫困村常住农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所有贫困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所有贫困村实现生活用电、动力电、通讯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以村为单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改造,56 个贫困县累计改厕157.61万座,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群众出行难、用电难、吃水难、通信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普遍解决。
 
  面向“十四五”,陕西将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宜居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
 
  生活幸福,农民富裕富足
 
  陕西榆阳区赵家峁村,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个试点村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传统村落试点。2017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二批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2019年底,赵家峁村集体资产突破5000万元,村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73元,成为全国农村改革明星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究其原因,赵家峁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承包地“三权分置”与产权改革相结合,统筹盘活土地资源,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发展山地林果、特色养殖、乡村旅游,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人民生活幸福。
 
  宝塔区南泥湾镇陈子沟村,全村共有人口417户1403人,以前底子薄、基础差,贫困人口就201人。2017年以来,陈子沟村与延安意惠万家商业有限公司合作,以“反租倒包”的模式承包了全村105座大棚,全村105座大棚茁壮成长,带动78户贫困群众增收450万元,每户增收5.7万元。与此同时,企业在招收岗位工人中,优先选择贫困劳动力,贫困户月均工资达2400余元。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专业化、规模化、园区化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紧密结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旬邑县扶贫开发重点村西头村,全村耕地面积4242亩(果园3810亩),共715户2696人(2014年贫困户186户999人),人均年收入8979元。2015年以来,西头村坚持做强苹果产业、坚持培育新型产业、坚持发展旅游产业,截至2020年12月底,人均年收入达到1296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美丽乡村,电视剧《黄土高天》在西头村拍摄取景。
 
  洋县草坝村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精准扶贫以来,草坝村深化农村改革,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股本,探索和破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小、散、乱”向合作社经营参与大市场转型升级,实现了村民变股东,集体“空壳”变“实体”。 大力发展梨果产业,全村梨果有机认证3800亩,亩均4000元,成为走俏全国大中市场的“香饽饽”,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脱贫攻坚以来,陕西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为抓手深化改革,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夯实群众脱贫基础,构建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近五年来,全省1.45万个村集体经济有了实质性发展,新增农业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63万个,各类主体通过入股分红、劳动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贫困户61.8万户,让贫困户稳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目前,陕西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甲衣未解,再跨征鞍。陕西将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我们有理由期待,五年之后,一个个美丽、宜居、富裕、幸福的小康乡村如期而来,祖国给人民群众的“五年之约”圆满实现。(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