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访陕西省生态文明协会、省环保产业协会高级顾问陈再生

2021-03-12 16:12:4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建议》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并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作出专门部署。
  
  这一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形势,着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作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绿色发展的环保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下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机遇和任务?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原副主任,现陕西省生态文明协会、陕西省环保产业协会高级顾问陈再生,解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环保产业的新变化。
    
  《西部大开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对于环保产业而言,如何理解这一目标的设定?这一目标对于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陈再生:所谓环保产业,我的理解是,环保产业是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绿色发展而进行的环保技术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环保设备制造、工程运营管理、环境监测评价等经济活动和环保服务职能发挥的总称。这是一种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环保产业实质上是生态工程在各产业中的应用,从而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三产服务等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所以,关注党和国家战略大局、重大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的指向,服务于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环保产业、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成功的必由之路。当前,就是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下,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今后环保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刻指明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方针、日标任务、战略举措。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全会高度肯定了“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成绩,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的严峻现实。提出了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愿景,并对“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做了具体部署。
  
  全会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要发展环保产业,强化环保产业支撑作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这些要求所表达的核心信息,一是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把自然生态安全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是更加强调建立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四是明确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有着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意蘊,更指出了环保产业肩负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西部大开发》:您刚讲到,环保产业将肩负起新的使命和新的担当,这也是发展环保产业的时代意义。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还没完成,这个转型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在进入新的阶段,环保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陈再生: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的环保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陕西省统计局调查显示,全省环保产业从业单位2500家,从业人员91000人,环保门类涉及环保成套设备、监测仪器、试剂、助剂生产、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固废处理、危险废物经营等多方面。这些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为改善陕西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当前,陕西和全国一样,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但是,正如生态环境部分析的那样,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也就是说,挑战压力依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从总体上讲,生态环境质量仍处于中低水平的上升,成效还不够稳固,与人民群众期待和美丽中国建设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非常严峻和艰巨。
  
  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个“深入”,意味着触及矛盾和问題的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意味着是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意味着要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系统治理、智慧治理。继续开展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按照国家要求,其基本思路应是: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主要内容是: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要推动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提升空气质量。二是降低碳排放的强度。三是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继续保好水、治差水、用中水,以增生态用水。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是以土壤安全利用包括危险废物的强化监管利用处置。六是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七是紧盯核与辐射安全。这些重点攻坚任务都是环保产业发展转入新的阶段所面临的新课题。
  
  《西部大开发》: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总体改善到实现根本好转,在这个转变中发展环保产业,应做哪些思考?
  
  陈再生: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将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理念启迪和现实遵循,应深刻认识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明确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文明蕴含着对人类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阐明了生态建设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求围绕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各个领域,做到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相统筹;城市治理和乡村建设相统筹;流域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相统筹;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相统筹;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减污和增容相并重,努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为此中办、国办专门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积极发展环境科学、生态技术,拓展生态产业,强化污染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用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原则、法律、政策来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促进文明形态转型升级,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伤害,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比如,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坚持最低标准三条原则:①使用可再生资源不得超过其更新速度;②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可超其替代品开发速度;③污染物排放速度不得超过环境承受程度,也就是环境容量度。
  
  同时,环保产业必须超前适应构建生态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发展趋势。大家知道,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发展中,与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研究发展生态经济学。要高度重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对环保产业提出的新技术、新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有效地推进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的转变,更多更好地把发展经济的基础转到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优势上。
  
  再者,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密切相关。在未来继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环保产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利用这一机遇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就必须用环保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中环协研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环保产业发展近期要补短板,加快发展高效和小型化的医废、医疗废水处理设备和高效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Vos治理设备。要着眼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要,在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治污工艺和技术装备,针对新的污染物类型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服务排污企业生产工艺环节的治污工艺和技术装备;固废和危废高价值、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染地修复,污染农田低成本修复技术和工程装备;第三方治理、环境管家、社会化监测等服务;远程控制,智能化设备,发展和完善线上服务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西部大开发》:新的生态环境理念带来了新的变革,在新阶段,环保产业将会出现哪些发展趋势?
  
  陈再生: 第一是市场需求的提升。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政策主导性,同时也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更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工业污染治理一直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工作内容。自2010年以来,大批规模小、产能低、工艺落后的中小型工业污染企业被淘汰,这意味着工业污染领域的环保市场需求向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逐渐集中,同时也意味着市场规模在逐步缩小。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新问题的出现,环保新领域拓展又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各类污染物排放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以陕西为例就呈现三个变化特征:水污染排放物排放结构发生转变;大气污染物排放呈现新特征;挥发性有机物问题逐渐凸显。另外,乡村振兴中农村环境整治,面源污染治理,乡镇和中心村生态宜居建设,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重,量大面宽。县级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型、污水处理的升级改造,都增加了环保新的市场需求。
  
  第二是科技水平提高。我国环保产业门槛较低壁垒不高已成为限制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环保产业势必将会从工程建设阶段转向科技运营服务阶段。也就是说,今后环保产业将从技术、管理上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提高素质、提高档次、提高水平。
  
  第三是环保产业项目趋大、趋综合。传统的环保产业通常指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和环境监测服务领域。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环保产业的含义不断扩大且重心逐渐转移,生态环境治理领域逐渐成为环保产业主体的热点。当环保企业从单一产品、单一技术、单一领域的发展模式转向多产品、多技术的跨领域发展时,存在着多种发展模式。
  
  第四是产业协同成为浪潮。经历了大变局之后,环保行业迎来了诸多的“大鳄”,也为行业中原本存在的大量民营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在“国家队”快速进场后的新格局下,未来或会形成一个由国资带头铺平台、专业化公司或原来的民营技术方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生态。环保产业界的民营企业应该理解自己在整个竞争环境当中的优势和劣势,想办法去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关键的是在合作当中你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第五是环境功能的发挥成为重点。过去十几年来,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各类环境工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来实现的。但这种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不是无限的,并不能保障环保产业自身良性发展。据中环协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介绍,受益于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快速释放,环保产业总体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但呈现营收增速有所放缓,盈利水平有所下滑的趋势,回款压力依然较大。那么,在经历了大规模集中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后,如何通过这些建成的污染治理工程设施的有效运行、生态功能的发挥、生态价值的展现来实现企业盈利多元化成为更实际的问题。从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地方的经验来看,环境价值的发现和“环境服务”价值的重新审示,功能的发挥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下一阶段重点。环境价值并非单指污染治理和从污染物中回收高价值的产品或资源,而是通过环保工程的实施,被改善的环境主体所能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即通过整体设计、人工干预、技术改进与运营维护来实现、激发并持续提供环境的文化功能、科普功能、旅游观赏功能、休闲养生功能、教育功能和商业功能等无法被量化的公共功能。
  
  《西部大开发》:您所讲到的这些发展趋势,对于环保产业在新阶段的发展是很大的挑战。通常讲,挑战与机遇并存,环保产业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新机遇呢?
  
  陈再生:“十四五”将是环保产业既面临巨大挑战,也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环保投资将有大幅度提升。百亿、乃至千亿的环保企业也有望诞生。
  
  就环保产业投资方向来讲,注重环保产业布局,深耕、扶植具有潜力的环保企业;更加注重拥有核心技术并得到市场认同的环保企业;更加注重于行业市场占有率高的环保企业;更加注重于清洁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制药等领域。
  
  就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来讲,中环协《报告》称,采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法,产业贡献率和产业增长率三种方法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大约在1.6万至2万亿元之间,2021年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这对所有环保人来讲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西部大开发》:就目前全国环保产业发展而言,东西部还是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构建双循环的格局下,如何探索环保产业区域协调发展?
  
  陈再生:新形势下,环保产业要促进形成国内大循环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在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打通区域之间的市场梗阻,真正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已成为构建国内市场循环体系的重点。
  
  陕西与粤甘两省一带一路环保产业大协作、大合作就是一个实践创新。这个实践创新符合国家战略,符合经济规律,贴近三省环保企业的意愿,是方向对头,大有可为的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新尝试。特别是环保产业在坚持科技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于应用来引导创新方面来看,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和运营管理方法的引进仍是引领创新的主要手段,也是环保产业技术实现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的有效途径。东部地区在这方面有经验、联系广、渠道多、信息灵、有成效。通过这个协作机制,东部地区可以作西部地区引进先进技术的中转站。从而,东西部实现互利合作、互惠共赢、共同提高。
  
  《西部大开发》:您刚讲到,东西部协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东西部环保产业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协作,您有什么建议?
  
  陈再生:第一,军工技术与环保技术融合。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实施军民融合,把大量军工技术运用到民用方面,潜力大、效益好。陕西是军工大省,航天、航空、航海、兵器、电子、机械制造等门类齐全,厂家众多。各类技术非常成熟,且科技含量高。军转民后,对民用企业技术难关的突破,技术水平的提高效果非常明显。大量军工企业组建了军转民融合的机构,配备人员,他们有意愿、有人才、有技术,也有资金,就是缺平台、缺渠道、缺合作对象。而环保产业是一个军转民用的重要领域。可以说是有机遇、有战场、有基础、有典型、有前景。
  
  现如今,陕西把军转民作为十四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一些从事军工企业多年的老骨干组建了军民融合促进会。为了更好促进军工技术运用到环保产业领域,鼓励更多军工人才献身环保事业,省环保产业促进会与军民融合促进会已达成协议,建立互动机制,双方各自成立内部机构,加强联系,全力推进双方合作。东部地区可利用陕西的军工人才、技术优势,来创新、改造、提升环保技术,开辟新的科技创新领域。强强合作,强弱互补,共同发展。
  
  第二,发展西部生态农业。西部大开发20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新形势下谋划国内大循环需采取超常规思路,东部环保企业可因地制宜地采用现代高科技、工程化、大资本、企业化和系统推进的方略。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西部土地多、人口少,发展农业不宜采用沿海那种劳务密集型的模式,东部地区应帮助西部地区学习以色列和新加坡经验发展高技术、工程化、企业型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新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大棚滴灌、立体种植和无土或少土栽培等技术发展新型山地农业、旱作农业、戈壁农业、沙漠农业,将广阔的旱塬地戈壁滩改造成超大规模的蔬菜粮食生产基地,并通过中欧班列输送到欧洲或内地中东部。假设在西北地区这样的生态农业搞了10万平方公里,将会产生1.5万亿的产值,形成上万亿的农业增加值。同时,这相当于增加了1.5亿亩耕地,可以将因此而形成的耕地指标卖给东部地区,既筹集了资金,又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增加了用地指标,一举两得。
  
  第三,转化西部水光风电资源。西部水光风电资源丰富,由于用电需求增长放缓、调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畅等原因,近年来西部地区频频出现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对此,东部先进环保企业要通过发展抽水储能、化学储能技术,平衡此类能源的峰谷差,将此类能源改造成稳定可持续的电力资源。也可加大特高压电网的投资力度,努力将这些地区的电力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出去,提高对此类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还可在西部就近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东数西算”为东部提供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
  
  第四,发展西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2019年,中国进口原油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进口966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43%。未来几年对外依存度还会继续升高。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始终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而西部地区有世界上储量丰富的煤炭,每年的煤炭产能50亿吨,实际产量40亿吨左右。陕西储量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山西居第四位。陕西年产1.15亿吨。鉴于煤炭是天然的化工原料,有关方面建议对未来新增的炼化原油以煤炭来替代,发展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而不是简单用来发电。如果增加8-10亿吨煤化工原料,就可以每年减少2-2.5亿吨的石油进口,既可以消纳“过剩”煤炭产能,又可以降低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目前煤化工这条技术路线无非是遇到成本和清洁利用技术的制约,东部地区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来帮助西部地区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并从中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东部地区环保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应积极进入该领域,用持续不断的资本投入来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将这条技术路线的综合成本降下来、降得更有竞争力。东西部环保产业企业应在这些方面形成技术培训,技术转让,技术合作,企业联盟,优势互补。
  
  总之,东部地区环保产业要通过这些新的环保技术手段和系统环保工程发展路径,将西部地区富裕的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优质生态自然资源开发出来,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转变为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支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