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技创新嵌入陕西特色产业

2021-03-12 14:48:25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科技创新是时代主题。去年12月29日,在陕西省委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国中强调,要把创新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做精特色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做优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做强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精特色现代农业
  
  陕西正在聚力推动“3+X”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陕北持续实施苹果“北扩西进”,关中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双奶源”基地,关中、渭北也在崛起百万亩设施蔬菜区域板块,苹果、羊乳、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产业日益成型。同时,推动猕猴桃沿秦岭“东扩南移”,做精绿茶、做优红茶、做亮茯茶,支持木本油料、食用菌、核桃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局面。
  
  渭北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陕西在此建成了全球集中连片栽植苹果面积最大的产区,成为全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以苹果产业为主的果业把200万户果农、近1000万人都“镶嵌”在了产业链上。2019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育成的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通过了国家审定。此前,“瑞阳”“瑞雪”已经在陕西陆续推广、陆续种植起来,在不少苹果主产县区,取代了苹果老旧品种,科学选育新品种,正在推动陕西果业更新换代。在推进果业加快转型升级上,陕西大力开展结构调整,突出果园建设和新优品种推广,2020年改造老旧苹果园47万亩,新建果园新优品种比例达到95%以上。截至目前,全省矮化苹果面积达到243万亩,山地苹果面积达到330万亩。
  
  其中,“咸阳马栏红”是陕西苹果优中选优的地理标志产品,涵盖了咸阳北部五个县域,惠及百万果农。咸阳市把科技创新嵌入苹果产业链条,聘请专家为“咸阳马栏红”苹果量身制定了14项技术标准,涵盖苗木、生产、包装、销售、贮运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确保了“咸阳马栏红”苹果安全、优质。
  
  “农产品销售融入电商模式以来,武功模式、山阳模式、照金模式等都是科技创新嵌入销售环节,做精特色现代农业的标杆。”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鸿认为,“近年来陕西电商示范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这是科技创新镶嵌在特色农产品销售环节的巨大成功。”
  
  陕西建成全国最大的莎能奶山羊良种基地、最大的羊奶加工业基地、最大的羊乳制品供应基地,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达85%,其中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份额超过95%,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
  
  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科技创新镶嵌在设施农业的生产全过程中,更能彰显农业科技化的时代标志。它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陕西每年列支近2亿元支持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老旧设施改造以及育苗体系建设。2020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使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62万亩,总产量1260多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实现千亿元目标。陕西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稳居西北地区首位。
  
  做优高端能化产业
  
  能源化工产业是陕西工业的重要支撑,陕西一直致力于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陕西通过把创新镶嵌在产业链中,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配套装备制造业延伸、向下游增值产业延伸、向现代服务业延伸,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通过把创新镶嵌在产业链中,推动煤化工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加强大型煤矿智能化建设,提高石油采收率、煤炭回采率,坚持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推进就地深度转化,拓展油气多元化利用途径,延伸发展下游深加工和终端应用产品,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每年,在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上,都能看到先进的矿山设备和前沿的能化产品。“你好,我是矿工王宇。”去年10月22日,第十五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主会场的屏幕上显现出王宇的视频。王宇当时处在距离会场约50公里的巴拉素煤矿的井下590米处,他通过5G信号传回的实时视频,吸引了很多参会者的目光。
  
  “5G‘下井’让智慧矿山如虎添翼”,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工业能源产品部段长铭介绍,“数字化运维服务和智能化监控服务为陕西能源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已帮助多个能源企业实现减员增效。”
  
  陕西能源矿山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助力下,陕西正在把陕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1.1米薄煤层自动化采运系统也正被一些煤矿采用。该公司技术人员卜庆辉介绍:“对于1.1米左右煤层高度的矿井,人的活动空间极其有限,需要弯腰作业,很不方便。而运用自动化采运系统时,人不用随机器作业,仅需在位于侧槽的控制平台操作即可。”
  
  近年来,陕西优先支持和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采用高新、绿色技术,加快升级采掘设备,推进新建矿井绿色环保开采,把科技创新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在2020年11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说,“目前,全省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9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9个。预计到2022年底,全省将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75个,到2025年,全省绿色矿山数量将达80处,产能4亿吨。”
  
  延长石油集团也在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十三五”期间,该集团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300多亿元,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6项、省级项目100余项,授权专利980项,取得12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63项,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延长模式”。
  
  近五年,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修订各类标准69项,其中,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16项。宝鸡钢管新产品产值达95.8亿元,新产品贡献率为26.9%。其自主研发的高气密封特殊螺纹接头套管、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超高强度连续管、抗硫连续管,以及大口径、大厚壁、高钢级油气输送管和超大口径输水保温管,为国内油气勘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
  
  在陕西,新科技运用于能源化工企业,创新镶嵌于能化产业链条的事例不胜枚举,但这些离做优高端能化产业,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还很远。正如何钟所说,“全力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须进一步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推动能源技术从被动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提升能源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水平,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煤油化工耦合、煤化工与氢能融合,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做强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领域,陕西基础良好。近年来,陕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建设关中先进制造业大走廊,将形成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陕鼓动力是把科技创新镶嵌在制造业链条中的标杆企业。多年来,该企业致力于大型高端装备国产化,不断技术创新,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智囊”,并拥有多项科研成果,所提供的离心压缩机组整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陕鼓动力依托欧洲研发中心平台优势,开发的汽轮机产品,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1月6日,陕鼓动力与广西有色签订了铜冶炼项目配套8万标准立方米(每小时)等级的空气分离压缩机组合同,这是国内有色冶炼行业最大的空气分离压缩机组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铜冶炼用汽电双驱空气分离机组。
  
  创新也始终镶嵌在法士特全产业链条中。法士特不断加快产品研发步伐,向产业高端迈进。法士特自主研发的高端变速器和智能化新能源多款新产品,打破技术垄断;最新一代集成式自动变速器“法士特·智行”,满足了汽车“新四化”的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内首创的液力缓速器产品,销量实现翻番增长。目前,法士特新品销售额已占到企业总销售额的60%以上,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多项创新荣誉。
  
  在提升研发实力方面,法士特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英国创新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体系。在科技研发投入方面,法士特研发投入逐年递增,目前已经占销售收入3.3%以上;专利申请突破220项,其中发明专利增长125.6%;累计获得专利14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95%;2020年法士特完成创新改善项目1.25万多项,累计降成本3800万元。
  
  法士特还坚持生产组织创新,提升生产效能,不断加快高端化、智能化工厂建设。目前,法士特中轻卡变速器产业基地、咸阳液力缓速器基地和出口基地已经达产达效,在西安高新区的智能工厂项目也于2020年开工建设;法士特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对50余条生产线进行升级优化,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8%,助推法士特变速器产销量跃上千万量级,跻身国家绿色工厂行列。
  
  由于把创新镶嵌在全产业链条中,法士特取得了不凡的业绩。2020年,法士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24%,生产和销售变速器分别达到118万台以上,企业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制造业是陕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陕西还在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氢能、铝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把科技创新嵌入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陕西要如何做强先进制造业?如何推动陕西制造向中高端迈进?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宗科说:“首先,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四五’期间,必须在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二,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在打造支柱产业方面下功夫。第三,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十四五’期间力争实施项目4000个以上,帮助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发展。”
  
  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型
  
  日前,2020年度陕西百强企业名单公布显示: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同比增长19.62%,其中研发投入居前5位的企业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9.68亿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34亿元)、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9.44亿元)、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1.32亿元)、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77亿元)。
  
  不惟国有大型企业把科技创新镶嵌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创新。近年来,陕西省强化资金引领带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53.1亿元,有效激发了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其中,设立了陕西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奖励资金,累计支持技改项目3200余个。
  
  今年1月6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第27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名单,陕西又有安康北医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通过认定,至此,陕西省内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41家。这些企业在研发投入、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0年,陕西百强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同比增长19.6%,研发强度较上年度提升0.18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7.9%,创新驱动成为全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能、效益增长的主引擎。随着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创新正在嵌入各个产业链条中,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型。(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