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师韩骥的古都情怀

2021-12-10 11:19:0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韩骥是谁?享誉全国的规划大师。
  
  熟悉韩骥的人都知道,先生拥有浓厚的专业背景和极强的专业才干,而且好读书,善思考,数十年如一日研究、策划西安城市规划中的全局和重点项目,出色地解决了历次规划修编和重点项目建设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2005年,他主导修编了西安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形制上提出了“九宫格局”的图式。今天,我们重读当年先生《九宫格局》这篇文章,依然会被深深打动:“一位终生在古都西安耕耘的规划师,当他从热血青年到将至老朽时,他会告诉你,八百里秦川绝非一张白纸,那是一张历时三千年的旷世之作。秦山渭水,名都大邑,塬陵寺观,星罗棋布,美不胜收,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拿着笔画好自己的那几划,既不要坏了祖先的章法,又得给后人留有余地。须知,这幅画卷是要我们世世代代去接力完成的壮举啊!”
  
  风水长安——生态建设的山水文化
  
  规划学是研究和合理安排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科学。在西安做规划,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西安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韩骥先生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先后师从中国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大弟子、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双院士”吴良镛先生,不但娴熟国内外现代规划思想和理论,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规划思想和理论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在他眼里,“风水”“八卦”这些概念范畴虽然披着“玄学外衣”,却有着深厚的“科学内涵”。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从这些看似迷信的言语中提炼出符合自然历史地理规律和现代城市结构布局理论的科学规划理念,既廓清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建都之谜,顺应了中国和西安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便于接受、贯彻国家制定的科学的城市总体规划,又保证了西安城市规划、建设独有的城市特色,避免了“千城一面”的弊端。在《风水长安》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周、秦、汉、唐各朝代都极为讲究“风水”,都城选址就是当时古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杰作。
  
  首先是西安南依秦岭。古人称关中为“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其突出的地理标志就是横亘中国中西部、来自昆仑山脉中干的秦岭。东西延绵千里,南北纵深五百里,峰峦迭起,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秦岭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充沛洁净的水源,还以其丰富多姿的人文资源和奇险俊秀的景观为中华民族催生了辉煌灿烂的精神文明。其次是西安“八水环绕”。西安河流密布,除泾河、渭河和石川河外,境内有发源于秦岭山脉号称“七十二峪”的多条河流灌溉田园、润泽大地。站在秦岭之巅,向北眺望,在一望无际的渭河西安平原上,分布着乐游塬、龙首塬、少陵塬、白鹿塬等台塬地貌,与泾、渭、灞、浐、沣、滈、涝、潏等河流相互衬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人文景观。再次是西安平原广袤。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川道开阔,陆地广袤,平坦如海,古称“陆海”。这里沃野千里,土肥水美,物产富饶,又有“天府”之称谓。
  
  因此,西安的城市规划,首先要保护好西安的山水环境,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因为西安的山水,不仅是自然的、生态的,也是人文的、精神的。如此一来,西安随后采取的保护秦岭北麓自然生态、进行“大水大绿”工程以及恢复“八水绕长安”景观的举措,就有了明确的意义。这是城市规划理念在西安的成功。
  
  韩骥先生作为城市规划大师,还从都城选址和建设格局上领略了古人的智慧和妙思。他指出:从周选择丰镐之地建都、秦跨渭河建都、汉在渭水南岸建都到隋唐选择龙首原建都,其间经过了1700多年。大家会发现,以唐长安城为原点,周、秦、汉都城是逐步靠拢的趋势。所以,隋唐长安的城址是经历1700年演进而选择的“风水宝地”。从唐以后,虽然长安城多次易名,乱世则缩小,盛世则扩大,但城址原点再也没有变迁过,时至今日又过了1400余年,仍然保持着城市的精气神,依然能够焕发青春、重现辉煌。
  
  韩骥先生在《风水长安》一文中从“象、数、理、气”几方面有十分详细的解说此不赘述。在此基础上,韩骥先生对历史古都的保护和现代新城的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理念和指导性意见。其要点是重视保护西安的“风水”和城市的“地灵”,包括显示“山、水、城、宫、苑、寺、市、坊”等要素的宏伟布局,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河、渠、池、沼体系,大到用地布局,小到景观配置,都应突出和保护西安特色。要通过规划、建设、园林一体化,体现中国传统的山水城一体化的理念。他指出,我们要把凯文·林奇关于城市形象“五大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与中国传统“地理五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结合起来,兼收并蓄,灵活运用,让具有生态美、综合美的西安城市风貌特色更加浓郁和丰富多彩。
  
  在西安的实际工作中,许多重大项目的规划定点都体现了韩骥先生的这些理念,例如西安市委、市政府新办公地点的选择,西安铁路客运北客站的选址,“欧亚论坛”永久会址的定点,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和第十四届全国体育运动会的“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地址的选定,韩骥先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骥夫妇与学生
  
  九宫格局——城市形态的中国模式
  
  2004年西安启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在这一轮总体规划中,引人瞩目的是,“九宫格局”被正式确定为西安城市格局的发展模式。
  
  何谓“九宫格局”?韩骥先生如数家珍:“有史以来,每一个伟大民族的首都,都有着自己民族所特有的城乡聚落的图式。棋盘式的雅典,轮辐式的罗马,枝状伸展的巴黎,中心放射的华盛顿,哪个不是灿烂夺目、光照世界,各领风骚数百年?”“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华夏民族,也有着自己一脉相承的首都城乡聚落图式。它形象简洁,但内涵极为丰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与时俱进,但又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图式的名字叫做九宫格局。”
  
  因此,在进入新世纪之初,当西安着手进行2005-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韩骥先生提出用“九宫格局”的发展模式来规划、设计21世纪大都会西安的城市布局。他是这样描述的:“古城中央,轴向伸张;九宫格局,虚实相当;初期发展,东西南向;古城保护,控制未央;近期发展,南北延长;高新、经济,曲江、路港,功能整合,各具所长;卫星棋布,米字方向;户县、周至,蓝田、阎良,韦区、高陵,临潼、咸阳,放眼关中,集群带状;九城之都,大市泱泱”。从正式颁布的城市规划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九宫格局”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现代化建设所形成的城市图式的高度概括,是对跨世纪城市发展方针的具体描述,是新世纪现代西安大都会发展模式的最优选择,也是对3100多年来西安古都建设文脉的合理继承和发展。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家E·D·培根曾经用许多设计图形展示了城市外拓外展和内视介入的不同变化,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一个好的城市格局就应该是以最简单的划分,适应最复杂的变化。”“九宫格局”的魅力就在于此。

西安浐灞生态区
  
  长安龙脉——城市结构的长安传统
  
  1994年1月,韩骥先生在《经济观察》杂志上发表了雄文《长安龙脉》,为“重振汉唐雄风”竖起了一道“脊梁”。文章一开篇就大气磅礴,引人入胜:“经过苍茫的古原,跨过奔流的渭河,从国际机场沿着高速公路进入西安市区,迎面展开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从渭水之滨纵贯市区直指终南山麓,坦坦荡荡,山水相连,好不风光气派!它,就是号称‘长安龙脉’的西安城市中心主干道。它像西安城市的‘脊椎’一样,担负着繁忙的城市活动,也展现着古都宏伟的气势。沿着干道自北向南,右手是汉长安城遗址,左手是唐大明宫所在,前方是明清西安府城。严整的砖石城墙内是繁华的商贸中心和宏伟的行政大厦,城外的南郊则是文化旅游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影衬托着挺拔秀美的电视塔,构成干道南端的对景。这条‘长安龙脉’不仅具有巨大的规模和尺度,而且贯穿着古都西安悠久的历史、奋进的现在和繁荣的未来。”正如他后来在《九宫格局》一文中指出的,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非常强调“城市轴线”的作用。从周、秦、汉、唐到明、清,历代王朝在西安建都设府,莫不如此。特别是纵贯南北的中轴线,被视为城市的命脉,对都城而言则被称为“龙脉”,在城市布局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中轴线又称“子午线”,子午为天地,即乾坤,“坎离辅乾坤”,南北轴线为主,东西轴线为辅,因此“十字街”就成中国古城最基本的轴线系统。接下来,他又为我们阐述了西安历史上先后有“七条轴线”的来由,那就是建章宫、未央宫、桂宫、长乐宫、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以及与大明宫占据同一条轴线的明代秦王府。
  
  韩骥说:“长安龙脉”是一条伟大的轴线,且不说它在时间和空间的涵盖上超过北京、巴黎、京都和费城,就其特色而言,它南北通畅,山水相连,文物古迹丰富,又串连多种现代功能,尤其有利的是沿途大部分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为此,他建议:要十分重视对“长安龙脉”的规划设计,“既要有宏观布局的考虑,又应有局部建设的设计,还得建立相应的法规。”他提出;“长安龙脉”应该集交通轴、功能轴、历史文化轴与城市景观轴为一体,成为西安总体布局和城市发展的“脊柱”,全线贯串经济技术开发区、省市行政区、商业贸易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央商务区等五大功能区,成为西安城市的神经中枢。它维系着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环城公园、曲江风景区四大历史文化古迹,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它将建成立体交通干线,成为现代西安形象的集中体现。
  
  西安后来二十多年的发展,一一实现和验证了韩骥先生的设想:一是新落成的西安市行政中心位于“长安龙脉”的北端张家堡广场的两侧,左右相称,对景并峙;二是西安地铁二号线贯穿南北,并在这条龙脉的北大街口与地铁一号线轴线相交形成“十字支撑”;三是这条龙脉通过电视塔向长安区和终南山延伸,途经著名风景区“曲江新区”和“常宁新区”;四是新建成的“汉城遗址公园”和“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开放迎客;五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楼群耸立,东西守望在这条龙脉两侧。
  
  古城保护——彰显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色彩
  
  在当代中国,梁思成先生力主保护北京古城的思想和行动可歌可泣。韩骥在七十年代初来到了西安,他是梁先生古城保护思想的传人。西安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硕果仅存的几个城市之一,而且是代表城市之一。
  
  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韩骥先生一直致力于古城保护的理论研究和保护措施的制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谈保护古城风貌》中,他写道;“保护古城风貌,是当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运动中的一种先进的学术思想,同时也是衡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的检验标准”“是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保持古城的历史价值,在实践中找到的一条道路,是经历许多成功和失败而取得的宝贵经验。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历史古城采纳了这一学术思想并用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他说:“自从城市由马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之后,历史古城的保护就成为市政建设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物质到精神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经过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韩骥先生提出保持历史风貌要从六个方面入手:要有一个明确而一贯的指导思想;要选好典型的层次和侧面;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方针;要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有严格的立法管理;要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几十年来,西安成功地抵御了盲目发展重化工和其他高污染项目的诱惑和冲动,而是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坚定地实施“新旧分治”的方略,在城市新区建立“四区一港二基地”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旧城区和新城区各展风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依托”的西安城市特色。

韩骥在西安世园会修建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会上发言 
  
  五都考察——五大古都之东方典范
  
  西安是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六大古都之首和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因此,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名城。韩骥先生认为:“古都为历史文化名城之首,是该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名城之代表作。古都与一般历史古城相比较,或高于古城,或优于古城,或大于古城,或先于古城。”因此,我们在保护西安古城风貌这个历史性的任务面前,应该有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02年,韩骥通过自己多年的出国考察经历和学习研究,写出了《从世界五大都看西安古都保护与发展》的长文,为决策者和建设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借鉴。
  
  一是争取使更多的文物古迹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是下大功夫保护西安的旧城区和若干历史街区;三是态度坚定地在总体规划格局上确立“新旧分治”模式;四是在标志性建筑和城市雕塑上要舍得下大功夫;五是高度重视山水环境的保护。
  
  2002年,西安市政府依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首创性地设立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休的韩骥先生担任总规划师,继续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7月,在西安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大西安空间发展规划研讨会”上,韩骥先生做了一个热情洋溢又语重心长的发言。他说:“我对大西安规划抱有很大信心,规划指导思想很明确,有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时,规划是大关中的西安,是大西北的西安,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视野。”在韩骥先生看来,城市规划是顶层设计,“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格局”特别符合西安实际。他认为,西安是“九宫格局”的发源地,“九宫格局”是西安的特色,也是代表作,符合西安作为中国历史古都身份的选择,是发扬我国城市规划传统的光复旧物,是民族文化的回归。当这一规划实现时,古都西安将以自己具有中国气派的宏伟格局自立于世界大都市之林。
  
  具有“华夏智慧、古都情怀”的韩骥先生为西安的规划建设操心、劳顿了五十多年,为西安的发展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西安人民的厚爱和敬重。(文/梁锦奎  王遂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