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长制”下的物联网产业

2021-12-16 15:46:5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剑指物联网强国。
 
  我国提出建立NB-IoT、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如今,NB-IoT已实现全国主要城市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4G网络实现全国城乡普遍覆盖,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超过97%的县城和40%的乡镇。截至到今年9月底,全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13.6亿,比去年底增长了19%,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和智慧公共事业三大主要应用领域。仅NB-IoT就已在水表、燃气表、消防烟感和电动自行车防盗4个行业实现千万级规模连接……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具备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较为雄厚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多点支撑和多元带动的产业布局,产业规模接近500亿元。如今陕西对标志性重点产业链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努力将物联网产业链打造成为具有陕西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链,助力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期我们通过陕西物联网产业链“链长”以及职能部门和企业家对陕西物联网产业的分析,一起来探讨“链长制”下的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
  蒿慧杰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物联网产业链“链长”
 
  努力将物联网产业链打造成为具有陕西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链,助力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有100多所高校,130多家科研机构,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66名,专业技术人才200万人以上,在空天科技、新材料、增材制造、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托科教资源的优势,陕西部署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集了一大批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在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投融资等方面加强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计划到2023年建成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器和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促进器,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电光谷CEC信息港

  陕西具备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传统的能源化工产业正不断地向高端化迈进,已经形成了多点支撑和多元带动的产业布局。现代化工、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等6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先后引进中国电子、美光、三星、华天等项目和配套企业,形成了以新兴芯片、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为主的产业集群,特别是航空产业聚集了全国30%的研发生产能力,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即军民融合产业的规模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
 
  陕西拥有较为雄厚的物联网产业基础,产业规模接近500亿元。今年以来,陕西实有市场主体增长率达到13.05%,把实施产业链提升工作作为推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省级14个部门为责任单位的产业链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对23条省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制,推动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对标志性重点产业链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努力将物联网产业链打造成为具有陕西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链,助力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期我们制定了物联网产业链发展提升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陕西物联网产业链发展提升的路径,将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这个平台作用,推动物联网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和两链融合,推动物联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赵东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着力提升产业链企业的专业化能力,打通物联网产业链的堵点、痛点,促进陕西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责任部门,建立起了“专班+联盟+链组”的工作推进模式,组建了由“院士顾问+技术专家+投资金融专家”组成的22人专家团队,引导各方力量支持和参与产业链的发展。结合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初步确定了物联网产业链的12388的发展战略。就是围绕以物联网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为主线,提升物联网产业链发展规模和水平这样的一条工作主线,构建秦创原物联网技术创新和物联网标准研究两大创新体系,实现物联网核心技术研究,物联网产业生态建设,物联网行业规模应用的三个整体突破。在绿色智能制造、智慧民生服务、智慧低碳节能、智慧物流仓储、智慧安全新能源、智慧水务、商用车联网、军民两用安防等八大行业重点实施物联网产业链的应用。在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规划特色园区建设、实施产业链项目精准招商、举办专题论坛和交流推介、搭建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成立陕西物联网产业链投资基金、探索产业链走出去模式、谋划产业项目拓展及支持政策等八个方面开展推进行动。
 
  陕西在发展现代物联网产业基础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整的产业链条初具规模。陕西已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网络传输、系统集成、应用推广、运营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最基础的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到视频识别、智能天线、软件与应用平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供应商等方面均有一批企业深度参与,其中诸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雄厚的科研实力优势明显。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去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1893.35亿元,同比增长了38.3%,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先天性优势。作为国家90年代重点建设的国内三大传感器产业基地之一,陕西已在西安、宝鸡、汉中三个地区形成了传感器的产业集聚区,全省各类传感器产品门类齐全,已达到10个大类,42个小类,6000多个品种,在西安聚集了国内通信模组和通信产品企业研发中心的半壁江山,是除深圳外最大的通信模组和产品研发基地。华为、中兴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物联网企业均在西安设立了研发中心。

物联网机器人分拨中心


  三是众多企业发展潜力巨大。陕西物联网集成应用企业数量众多,目前从事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企业达300多家,其中传感器生产厂家近200家,物联网上下游企业超过100家,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制造、智慧水务、公共安全、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领域广泛落地,经过不懈努力已呈现出智能制造引领作用明显、智能水务企业不断涌现、公共安全领域企业独具特色、智慧能源企业前景广阔、智慧交通业务全面拓展等显著特点,物联网行业应用发展潜力巨大。
 
  此外,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激励政策,在资金、财税、土地、人才等各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和大力支持,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900亿元,有望达到千亿元。
 
  “十四五”期间,陕西将以锻造优势长板、补齐弱项短板、提升配套能力、攻克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生态为基本思路,着力提升产业链企业的专业化能力,打通物联网产业链的堵点、痛点,促进陕西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上下游,切实筑牢产业链发展基础。依托陕西在物联网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加快突破传感器、芯片制造、物联网通信、海量数据处理、信息安全等一批关键技术,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抢占技术领域制高点,培育核心能力,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支撑。支持链主企业主导或参与物联网各类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企业在关键领域、细分领域率先建立省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链条标准,带动产业链的高速发展。大力支持上下游企业充分开展合作交流,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升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二是融入秦创原,切实强化创新平台的驱动与支撑。充分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资源,组建智慧低碳节能物联网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落户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努力把陕西智慧低碳节能物联网产业链打造成实施国家双碳战略中技术优势明显,市场规模领先的物联网特色产业链,建设西部传感器产业园等特色产业链园区基地,大力推进物联网有关标准及智能感知核心器件、传感器关键技术、融合物联网通信技术等方面的联合攻关,推动产业链核心技术和成果的推广。积极推进新型创新联合体建设,打造一批促进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
 
  三是力促双循环,切实提升陕西物联网产业链的影响力。围绕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突围,龙头链主企业需求,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在陕金融机构加大对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和产业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国内外更多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实施产业链项目精准招商,强链补链,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市场,大力吸引全国优势企业来陕兴业,共同构建陕西物联网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模式,打造陕西物联网国际化市场拓展平台。
郭晓辉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支撑。西安高新区是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拥有智能传感、通信传输、集成应用等物联网上下游企业100多家。2020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在智能传感领域拥有西安中星测控、中航电测仪器等一批知名企业,惯性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产品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通讯传输领域集聚了中兴软件、大唐电信等软硬件企业,整体为国内中上游水平。在集成应用领域有艾润物联,优势科技等企业,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车联网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当前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到来,物联网在诸多领域加速渗透,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即将迈向继承创新、跨界融合、生态构建的阶段,西安高新区将充分发挥西安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园区,让物联网产业成为西安高新区又一张亮丽的名片,为此我们将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发力,支持企业发展。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是贯彻落实省市链长制的工作部署,围绕中航电测、中星测控等链主企业招引培育更多的链主企业,引领各类要素向链主企业集聚,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
 
  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成熟化和工程化应用,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的重大产品。
 
  三是加强招商引智的力度,围绕关键环节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打通产业断点,围绕短板领域,全方位引进培育产业创新型人才。
 
  四是促进产业链开放协同,鼓励区内物联网企业开展跨区域、跨国别产能合作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合作。

西安软件新城

  五是创造培育应用场景,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相关领域应用,与国内外创新企业和团队一道共同探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蒋阳  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
 
  物联网作为关键技术平台,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与信息化转型的核心手段。物联网产业肩负着我国新基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战略愿景。航天基地目前聚集了包括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提供商代表性企业——西安荣耀智能终端有限公司,中国空天大数据领域影响力企业——中科星图、中科遥感、中煤航测遥感集团等在内的多家龙头企业。入驻50余家下游销售服务企业,在谈30余家重点企业,区域内数字领域关联企业已超过500余家,市场化聚集为航天基地发展物联网产业链,延链、强链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新基建方面,国家超算中心,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本月投运,计算能力位居全国第三,将立足陕西、辐射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同时航天基地将构建5G示范区,联合华为、京东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规划建设5G实验网,打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LOT之间的联系。

国家超算(西安)中心

  航天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研模式与跨区域行业交流,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法士特、陕鼓动力共同组建了西安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深度合作,设立了航天基地分支机构,主办了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全国赛事,以赛事推动产业聚集,促进优质项目落地。为促进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航天基地已经出台一系列普惠政策,将积极发挥陕西省链长制制度保障优势,结合国家政策及行业标准,积极出台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在技术、资金、人才、协同机制上进行全面保障。
 
  秦创原是陕西省以创新驱动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航天基地在秦创原战略中承担着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的重要使命。航天基地物联网产业布局将借势秦创原战略发展机遇,加速融合,勇担使命。“十四五”开局之年,航天基地以“一园一产业,园园有特色”为发展定位,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现代化产业园区,打造创新要素聚集平台,并搭建信息共享、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服务、支持政策等多元服务平台,为企业快速落地运营提供最优服务。
  谷荣祥  陕西物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在工业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这五项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我们有西电捷通的国际标准的技术,我们中星测控MCS是领先国际的压力传感器。我们的近距离通信、远距离通信、卫星通信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地位。
 
  人才是陕西最大的优势,每个大学都有相关的物联网专业,职业技术院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普通的员工。我们有相关的企业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在西安举行国际传感器峰会,有欧美专家来西安进行交谈。物联网的应用方案,陕西的天行健在全国比较有影响力,去年年底达到80万,今年90多万,90多万商用车联在一起,在全国相当有规模。陕鼓集团做的空压机的远程故障诊断在全国最早最成功,现在已连接200多个客户。西安艾润的停车王在全国有1000多个停车场。

京乐物流园智能分拣系统

  陕西移动物联网卡今年已经接近3000亿,同时5G制造和5G应用也有相当的进步。还有众多的小型以及百万级别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还有大家看到陕北的能源建设,不管是煤还是油,以及苹果,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地位。关中地区希望有更多的MEMS传感器量产,无线模组量产。陕南有智慧农业、茶叶以及食品溯源,这些都是传感器物联网的典型应用,也是未来发展和需求的亮点。
孙长征  西安优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这些卡脖子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已经完美实现,并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

智慧候车厅

  陕西正在引领物联网从过去智能感知的1.0时代到了万物协同的2.0时代。物联网2.0技术突破了过去单独智能感知的技术边界,让物联网应用规模和场景有巨大的突破,保守估计至少会扩大两个数量级,上百倍以上。目前我们面临一种非常好的产业机遇,这个技术就是融合物联网技术,它的全程叫中高速、广域融合物联网,建成WF-IOT技术。大家知道这是2009年发布的国内第一颗物联网芯片,唐芯一号,这个是融合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这个芯片是第一次把通信、计算决策和测量控制溶缩在一个毫米级的超低功耗的芯片之上,芯片内置了轻量级、分布式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超大规模、数万个各种数据之间的组网和高效协同。
 
  今年9月10日,工信部联合八个部委下发的“物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制约整个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第一个多元海量数据接入的智能感知技术;第二个低功耗、高安全、高速率的信息通信技术;第三个是轻量级/分布式物联网操作系统;第四个是低时延、低功耗、大连接技术。我们可以骄傲的说,这些卡脖子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已经完美实现,并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所以这个技术就可以支撑我们陕西省物联网产业迈向2.0时代。融合物联网技术填补了渠道运营商的移动物联网和大量用于家居类的短距离通信中间的空白,面向大场景、大连接,要求全免费、全无线的场景,这个需求占了整个需求的70%以上,所以说融合物联网技术极大地扩展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边界,所以物联网产业规模就有两个数量级以上的快速增长。简单地说,融合物联网技术比过去更经济,可以用小于一个数量级的成本实现过去实现不了的功能,可以彻底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可以更安全,比过去更可靠,更主要是它让一切变得简单,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简单就可以复制,所以这个技术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
 
  融合物联网技术是整个产业的共性基础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这个技术来源于军事应用的核心需求,可以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工业、智慧教育、农业等等众多行业和领域之中,这个技术在众多行业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比如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升级,西安T5航站楼的建设等都采用了这个完全自主的创新技术。
 
  所以,融合物联网技术生逢其时,不光技术先进,经济上也合理,要通过创新的技术,牵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发生裂变效应,通过一个生态产业园给全国甚至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周艳丽  中国移动陕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借助政策利好,陕西持续夯实物联网发展的新优势,以物联网为基础连接底座,开启“5G+云”双引擎战略,以新业务、新能力、新生态打造新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助能。

  当前数字经济驱动生产力转型升级,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8.6%,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在推动数字转型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发挥了很大的优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突破83亿,总产值突破2.8万亿,对GDP的拉动超过10万亿,物联网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陕西移动与博世力士乐集团合作推进工业4.0发展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技术已经深深融入到新基建的每一个模块当中,国家“十四五”规划已将物联网纳入七大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国家的相关部委,陕西省委省政府持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借助政策利好,陕西持续夯实物联网发展的新优势,以物联网为基础连接底座,开启“5G+云”双引擎战略,以新业务、新能力、新生态打造新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助能。
 
  陕西移动建设出规模最大的移动网络,其中NB网络实现了全省连续覆盖,5G基站占比达到60%,构建了服务最优的运营体系,客户满意度连续11年行业第一,助力5G+4G+NB多技术的融合,打通信息社会流动的主动脉。加速全生产要素数智融资,通过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模式,打造新产品,打造物联网底座,尤其是深耕5G+在高速率和NB+CYBERONE中低速的两条赛道,促进连接管理向产业赋能价值的转型。

黄陵矿业智能化矿山

  基于以上能力,陕西移动积极探索物联网发展的新实践,首先做两件事,第一个是平台赋能,第二是连接聚力。依托ONENET,ONELINK,ONECYBER三大专业物联网平台,赋能各行各业,助力产业数字再造;其次充分发挥连接优势,在车联网、共享经济等主要领域,加速数字化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提速换挡。在平台化赋能过程中,充分利用连接优势,发挥挖掘数据存在的价值,积极拓展增值服务,推动物联网应用提速,尤其是我们协同深圳的比亚迪打造全国首个车联网双APN分离计费系统,助力该企业减少成本40%。我们认为行业的数字化不会因为通信能力的提升而加速,而是会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不断提速。

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5G智慧城市模型

  最后我想说,物联网作为信息服务融入百业、服务大众的重要载体,陕西移动要连续在五年之内每年净增500万连接数,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20%,以连接规模优势奠定数字经济转型的核心基石。面向未来,陕西移动将充分发挥资本的优势,以加速网络建设,加速能力创新,加速应用推广,加速生态合作,四个加速,激发物联网产业的新动能,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为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