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这个“圈”很有意义

2021-12-01 10:17:4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15分钟能走多远?
  
  15分钟能走1600多步,大约二三里。
  
  伴随着市民对生活指数的期望越来越高,不少市民衡量获得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活是否便捷。
  
  最近,陕西省出台政策,两年内建成5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消息一出,市民们可高兴了:“为了方便老百姓,党和政府真是考虑到细枝末梢了。”
  
  便民服务,为什么要框定在15分钟?就是要最大限度满足大多数市民的生活需求。“15分钟便民服务圈”,就是以小区为中心,15分钟步行可到达的范围,包括学校、医院、药店、商场、公园、银行、公交车站、停车场、酒店、公厕等公共设施,可以让市民走上15分钟左右就能满足吃、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通过构建宜居、宜业、宜做的“范围圈”,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各种感叹与无奈也常伴左右。城市越来越大也带来不少副作用:生活越来越不方便了,遥远的距离造成了生活的困扰。买个菜,要开车跑上好几公里;看个病,要转换好几次公交车;理个发、美个容,要到很远的地方;建个身、打个球,不开车不行,开车又堵在路上。一个远字,不知挡住了多少人出行的脚步;一个远字,不知平添了多少人美中不足的缺憾。
  
  不方便,不便捷,让人心堵,也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获得感、幸福感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如何让市民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完善的服务,让获得感触手可及,让幸福感悄然洋溢,打造更多、更好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无疑是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实事、好事。由此看来,早日建好这个“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建好这个“圈”,为建设更多的“圈”提供样板。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是一件实实在在为民之举,不是城市的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更不是一种点缀,而是用来解决市民实际问题的。我们注意到,陕西省在制定“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规划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明确规定,从今年开始,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全省范围选择条件成熟的两个地级城市和西安市、渭南市先行开展省级建设试点,为建设更多的“圈”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社会叫好,群众认可,理政者保持理性,遵循市场规律,科学施策,这件民生大事就一定能实实在在走向你我他。
  
  建好这个“圈”,体现了与时俱进革旧创新。我们注意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化,便民生活圈逐步由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向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转变,由单一商业功能向文化社交功能拓展,传统意义上的便民服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建设新的便民服务圈,体现了与时俱进,革旧创新。随着国人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些是始料不及的。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顺应民意,应运而生。在美好的期待中,这个圈,既要提供满足社区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业态,如便利店、蔬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又要构建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性、特色化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新业态,用一个“好”字,赢得居民的掌声。
  
  建好这个“圈”,让幸福近在咫尺。用来衡量“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一个基本标准,也是不少市民衡量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远、方便。不少人对政府建“圈”规划深表赞同,也在心里估摸会是什么样子:要步行多长时间,才能到菜市场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割到新鲜的大肉和牛羊肉;生病就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医院看病;锻炼身体,需要多长时间能走到健身场地;理发美容,需要多长时间能找到地方等等。在他们眼里,城市远处的便民实施再好,也只是诗和远方,远不远,近不近,才是最在意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只要我们站在群众的角度,坚持问题导向,聚集群众关切,去选址、去构思、去设计、去建设,幸福近在咫尺就不会遥不可及。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看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了。”城市的表情,就是百姓的表情;百姓认可,就是城市的进步。伴随着城市便民生活圈的一个接一个向我们走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就在脚下。(文/李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