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进陕:投资新趋势

2021-12-07 11:18:3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

  9月27日,在“央企进陕推进会”召开一周年之际,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隆重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央企进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刘斌在会上介绍道,自2020年9月26日至今,陕西与央企累计签约项目333个,投资总额7953亿元,249个项目已落地,累计完成投资1934亿元。
 
  “去年9月26日央企进陕推进大会掀起了央陕合作新高潮,拉开了央陕合作新序幕。”刘斌指出,“近一年时间,央陕合作项目数量达到去年的2.7倍,投资总额接近2倍,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市召开了央地企业合作专场对接会;延安市举办‘追寻红色记忆,助力老区发展’央企学党史延安行活动,签署合作协议19个,总投资额282.17亿元;商洛市举办‘企地融合推进大会’,与长江三峡集团、华能集团等9户央企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额264.56亿元。陕西建工成立央企合作部,专职负责央企业务;陕西水务与中国化学携手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丝路国际水务科创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以‘水务科技’为核心要素的专业化科创产业园区;陕西交控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中交一公局等14户驻陕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央地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影响力不断提升。”
 
  此前,央企与陕西合作有着长期携手同进、共谋发展的良好传统,也取得骄人的成绩。截至2019年底,驻陕央企达1281户,资产总额超过两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国有企业的44.8%、55.9%和34.1%。这一年来,央企与陕西合作更加融洽,业绩更为突出,成为陕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览这些新项目,不难发现央企进陕,不仅拓宽投资领域,还呈现出新趋势。
 
  113个项目发展绿色能源
 
  近年来,陕北在加大传统能源开发转化力度的同时,聚“风”收“光”,发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放眼望去,在榆林北部绵延的风沙草滩区,一片片多晶硅太阳能发电板汇聚成的“蓝色海洋”宏伟而壮观。在长城走廊内外的几百公里,一台台耸立的白色风机正扎成一个大大的“风口袋”,源源不断地将清洁干净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央企助力的新能源项目已经成为陕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在陕北,延安和榆林两市都有绝好的发展新能源的条件。特别是定边县和靖边县,地处沙漠和黄土高原结合带的风口上,风力资源富集。整个榆林的风电规模比陕西其他各市总和都大,正在逐步成为国内新能源巨头们争抢的“香饽饽”。华能集团、国家电投等多家央企早已在此布局,多个新能源项目抢占这片“上风”地域。
 
  发展新能源,打通输送通道是关键。
 
  陕北风电基地750千伏集中送出工程是陕西电网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输变电工程。据了解,该工程于2016年1月取得陕西省发改委核准,投资约49.8亿元。这也是陕西电网建设史建设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强网输变电工程——从榆横750千伏变电站连接到西安北750千伏变电站——途经榆林、延安、铜川、渭南、咸阳、西安6市23个区县。
 
  2019年初,随着枢纽变电站750千伏夏州变电站的投运,陕北风电基地750千伏集中送出工程全线贯通,带动榆林地区新能源外送能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10月24日,华润电力中西大区吴起长城一期50MW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成功并网发电。2020年10月1日,榆林市定边县东部砖井镇附近的华润电力定边徐坑50MW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2020年,总容量132.2万千瓦的21个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并入榆林电网。
 
  通过这个750千伏骨干网架,越来越多的“绿电”从陕北送往关中负荷中心。
 
  “十四五”期间,榆林市将新增新能源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风电700万千瓦、光伏发电1900万千瓦,占陕西省新增新能源装机的七八成。
 
  据刘斌通报,“去年以来,央企在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类项目113个”,聚力陕西发展绿色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榆(林)横(山)-潍坊1000千伏开关站
 
  比如,华能集团在榆林市榆阳区投建的1000兆瓦平价光伏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57.7万兆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73万吨,减少烟尘2416吨。
 
  华能集团在陕西有很多投资项目,涉及火电、风电、光伏、煤炭、供热等领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国家电投在陕也投资了3家二级单位,员工1500余人,资产总额200多亿元;已投产一批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项目。
 
  更多的风与光化为电,需要更大容量的电力输送通道。“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于今年下半年投运,更为陕北电能输出拓宽了通道。
 
  依托这条特高压,华能集团计划“十四五”期间在神木、府谷地区建设20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助力打造陕北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
 
  28个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据观察,“央企进陕”推进会一年来,又有28个节能环保及高端能化类项目落地,这有效促进陕西能源产业转型发展。
 
  陕西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重要生产基地。2020年10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一阶段工程)首套空分装置一次性试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氧氮产品。正如刘斌所讲,“国家能源榆林化学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形成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完整产业链,全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据了解,该项目包括186万吨/年煤制甲醇联产4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程,总占地面积133.4公顷,年转化煤炭440万吨。项目投产后,将与2016年开始运营的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实现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的“由黑到白”完整产业链条,形成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煤炭深加工产业体系。项目共配备3套制氧能力为10万标立每小时的空分装置,主要负责向下游气化、乙二醇等生产装置提供高低压氧气、氮气、仪表风和工厂风。装置采取工业应用广泛的低温空气分离技术,包括空气压缩系统、预冷系统、分子筛纯化系统、分馏塔系统,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
 
  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作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的缔造者——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陕北投资项目众多。它与陕西携手,补强完备产业链条,形成了产业多元、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在榆神工业区陕煤榆林化学18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工地上,4000多名施工人员工作不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这是“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的一期第一阶段。
 
  “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最大煤化工项目,项目总投资1262亿元,年转化煤炭2400多万吨。主要通过煤热解、气化等系列深加工技术的系统集成,生产包括聚烯烃、聚酯、聚碳、聚苯乙烯、丙烯酸酯等在内的各类产品。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三家设计院和10家施工企业参建此项目,项目副经理程宗繁说,“本项目是同类项目中,可能是国内进展最快的,已经于今年6月底投入生产运行”。
 
  汽车的防冻液、精巧的化妆品、我们喝的各类饮料水的瓶子、身上穿的纤维服装材料,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都和该项目生产的乙二醇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是央企投资陕北“化黑为白”的能源化工项目,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
 
  近年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与陕西省属企业共同发力,创新推进陕北高端能化基地高质量建设。它先后在陕承揽了渭化、蒲城清洁能源基地、延长靖边能源综合利用、榆林兖矿甲醇等一大批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并与延长、陕煤等陕西省属企业在高端能源化学品、精细化工、新材料等化学工程项目投建上携手创新合作,补强原料、中间体到成品的高质量产业链条。
 
  45个项目推动科技创新
 
  近年来,驻陕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创新、人才和资源优势,探索实践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积极和陕西省属企业相互带动、相互推动,促进陕西各类创新平台和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比如,中电科西北总部暨北斗产业创新中心项目,计划投资56亿元。该项目将重点围绕国家北斗系统应用与服务,建设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全球运营服务中心、中电科西北总部、军工电子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北斗系统全球应用服务,实现北斗产业聚集发展。
 
  中国电信在陕发展中,积极投身陕西网络强省、数字陕西、智慧社会建设,在陕西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光网络,推动陕西率先迈入千兆光宽新时代;建成西北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为陕西2.2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上云服务;建成国内首家运营商级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助力陕西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央企进陕以来,围绕煤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谋划布局重大项目,推动科技创新。
 
  正如刘斌所说,“去年以来央企进陕的新增项目中,科创基地、高新园区等“两新一重”类项目45个,为我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央企进陕”推进会以来,双方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深化,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央企已经成为陕西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