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豹踏上秦直道

2021-12-01 15:59:0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深秋时节,子午岭云雾环绕,苍翠叠峦起伏;雨过天晴,艳阳普照,枫叶似火,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沿着青兰高速来到陕西富县张家湾镇,下高速后沿着山路驶向子午岭林区,欣赏秋天的绚烂色彩,寻找华北豹的足迹……
  
  寻访华北豹足迹
  
  青兰高速横跨黄河后进入陕西,风景为之一变。首先进入黄龙山区,然后一路向西穿越子午岭山区,出陕西境进入甘肃庆阳。经过两座山脉,穿越莽莽林海,一路绿树成荫,满山风光旖旎,陕北生态环境持续变好可见一斑。子午岭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雄踞于甘肃庆阳市与陕西省延安市、咸阳市东北部、铜川市北部地区。北临毛乌素沙漠边缘,南界渭河大平原,地处黄土高原的腹地,总面积40621公顷,是黄土高原保存较好的一块天然植被区,也是黄土高原中部地带重要的生态公益林。仿佛一片无边“绿海”,滋养着多样化的生物种群。
  
  据公开报道,子午岭发现了华北豹。
  
  华北豹是我国独有的金钱豹亚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20世纪后半叶,华北豹数量曾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萦绕在脑海中的这则消息,让记者多次产生探寻华北豹足迹的念头。
  
  子午岭宛如一条苍翠的巨龙逶迤绵延,在这片茫茫林海中,隐藏着许多历史文化古迹。位于富县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境内有石泓寺石窟和秦直道等历史遗址,也吸引了许多自驾游客。
  
  深秋时节,记者沿着青兰高速来到富县张家湾镇,下高速后又沿着山路驶向子午岭林区,踏访秦直道古迹。秦直道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筑的“高速公路”,南起咸阳淳化县,北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736公里。所经子午岭山区,大多是沿着山梁修筑而成。因此,车停柏油路边,爬山寻找秦直道。这条2000多年前的古道,虽然早已被弃用,两旁林深草密,虫鸣鸟啼,但是路面依然平平展展,一直向前延伸,显得那么幽远。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杨永岗,亲眼看到过华北豹的足印。他负责森林防火、巡护等工作,驻守的八面窑瞭望塔紧邻着秦直道。
  
  近来杨永岗有些不敢走这条路了,因为华北豹时不时地路过秦直道,它们在路上留下的“梅花”爪印清晰可见。安装在道路旁的监控也显示,华北豹在这里“通行率”极高。它们有时“拖家带口”,结伴而行;有时“闲庭信步”,意态悠闲。
  
  槐树庄保护站站长吴程浩说,“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干涉华北豹的生活。对于它们而言,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有一次,吴程浩偶然遇到了一只华北豹的“就餐”地点——满地的豹毛和明显的生活痕迹证明这里是一只华北豹的“长居地”。“但自从我去了那一次之后,可能是闻到了人类的味道,那只豹子再没去过那里。”
  
  孙高峰是“近距离”目睹过华北豹雄姿的护林员。
  
  在保护区工作30多年的护林员孙高峰说,这么多年他只见过3次华北豹。一次是在榆林水库巡查时,豹子从山上下来,看样子是准备在榆林水库喝水,但是豹看到他就掉头跑了;第二次是多年前上山巡护,那时还是骑摩托巡山,一只豹子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他心想,这下麻烦了!豹子可比摩托车快多了,要是豹子蓄意伤害他,他可就真的危险了!幸运的是这只华北豹看了他一眼,最终跑开了;第三次是他开车在午亭子方向巡查,一转弯看到了两只豹。通常豹子听到声音就会赶紧走开,那天可能是豹子玩得开心,听见车响竟不慌不忙,直到完全看到车子才跑开。
  
  有大胆的护林人曾经尝试沿着足迹去寻找华北豹,后来发现,虽有迹可循,却根本无法找到。野生动物不喜欢与人类亲近,华北豹留给人们的只有穿行林间时留下的蛛丝马迹。
  
  子午岭地区曾是华北豹的传统栖息地,历史上曾有很多“豹出没”的记录。对于散居在富县葫芦河流域的居民来说,近五、六十年谁也没有真真切切地近距离看到过华北豹。华北豹,成为子午岭的传说。
  
  从28只到110只
  
  巍巍子午岭,风景正当时。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子午岭宛如一条苍翠的巨龙逶迤绵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减少和森林植被的增加,华北豹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华北豹不再是子午岭的传说。
  
  最早发现它存在于子午岭地区的是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与陕西省林业部门合作,在子午岭林区建立起标准的红外相机长期监测网络。仅过去一年,在子午岭林区800平方公里核心调查区域内,共拍摄到华北豹至少28只。
  
  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对子午岭的监测研究表明,陕西延安境内子午岭林区是华北豹的关键分布区。根据科学测算,目前这里的华北豹数量为110只左右,是迄今我国已知数量最大、密度最高的野生华北豹区域种群。
  
  同时也发现该生态系统中豹猫、亚洲狗獾、赤狐等中小型食肉动物,野猪、梅花鹿、狍等食草动物以及岩松鼠、蒙古兔、雉鸡等种群数量快速恢复,相对密度在国内罕见。这些动物,都是华北豹的食物源。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研也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截至目前,区域内共有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森林昆虫534种,大型真菌22科60余种,清水河共有鱼类17种,可谓“天然物种基因库”。
  
  “只有组成生态金字塔基的物种生存良好,豹子的食物来源才能充足,从而维持整个种群的健康发展。”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负责人冯利民说,目前豹子的调查结果和分布态势,所折射出的,其实是豹子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保护让子午岭植被茂密,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95.86%。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的持续实施,也让整个延安市生态环境实现“由黄到绿”的逆转,让子午岭的生态有了良好的外围背景。监测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延安森林覆盖率达53.07%,较1997年增加了近15个百分点。据冯利民介绍,随着野生华北豹种群在延安的持续增长,延安将成为野生华北豹种群向其他地区扩散的“根据地”。透过监控设备可以看到,华北豹“携家带口”漫步林区,这些画面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揭开华北豹神秘的面纱。

富县秦直道景区

  
  西部环境日益向好
  
  子午岭林区拥有我国西北地区少有的原始次生林,山深林密,植被一直良好。延安市又是全国最早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20多年来,延安市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全面推行属地管理、责任划片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077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07%,实现了“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
  
  同时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眼下,行走在延安的山山峁峁,满眼色彩斑斓,四处果香飘溢,近400万亩苹果园不仅成为革命老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也给老区生态环境带来巨变。
  
  这些纵横成片的经济林与退耕还林的人造林,把子午岭林区和黄龙山林区连城一片,一道成为守护陕北生态修复的双重屏障。郁郁青山也构筑起了黄土高原和黄河的生态屏障。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西部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西部地区,更关系全国,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部省份考察调研时,多次强调生态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不断要求西部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多年来,西部地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1.37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19.3%。同时,还积极实施了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子午岭华北豹种群的繁衍扩大,佐证了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向好发展。六盘山华北豹种群的发现,也在佐证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恢复,持续向好。
  
  2020年初,在阿拉善SEE塞上江南项目中心的资助下,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放团队在六盘山开展华北豹保护调查工作。调查显示,有35只或者更多华北豹活跃在六盘山。
  
  安放在六盘山深处的红外相机还大量拍到林麝、毛冠鹿、中华斑羚、鬣羚、豪猪、狗獾等野生动物,这些都是常年生活在南方的物种。王放说,项目开展前,科研团队预料到会在六盘山拍到南方物种,但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种类的南方物种定居在六盘山,而且每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又很多。

果农在采摘苹果

  
  近年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群也明显增多,数量得到恢复性增加,栖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藏羚羊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如今的7万多只,斑头雁数量从不到1000只增加到3000多只,三江源核心区域雪豹频现,各大水域花斑裸鲤等50种高原土著鱼类资源明显恢复。
  
  10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进一步加强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恢复野生动物种群。同日,还批准设立了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五个国家公园的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如今,从沟壑纵深的黄土高原,到雄肆苍茫的青藏高原,再到色彩斑斓的云贵高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日益恢复,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正在繁衍扩大,绿色正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底色。(文/记者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