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中医药健康业的八大成效

2020-09-30 17:43:13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近年来,铜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以《中医药法》为统领,全面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基本情况
 
  事业方面:全市现有市级中医医院1所,区县级中医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3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所,村卫生室359所。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416人,其中:中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941人,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1.18%。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总数2398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400人,占比16.6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总数809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97人,占比24.35%。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5181张,其中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1553张,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29.97%。民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医院8所,设置床位789张,占全市中医类医院床位50.80%。社会办中医诊所50所,中医备案诊所8所。
 
  产业方面:全市现有中医药企业37家,其中:中医药加工企业8家,在建企业2家。中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产值30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15.75万亩(其中:宜君县5.73万亩,印台区3.3万亩,王益区0.73万亩,耀州区5.9万亩,新区0.09万亩),产值达4.6亿元。全市已发展种植企业28家,合作社66家,种植大户26个。
 
  做法及成效
 
  一是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累计投入7.6亿元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建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宜君、印台、耀州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了具有铜川特色的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实现了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思邈中医堂全覆盖。在加强市县乡孙思邈中医堂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在60个村卫生室开展孙思邈中医堂建设。铜川康骨专科医院、孙思邈老年康复医院等一批民办中医医疗机构快速发展,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中医药健康需求,2017年铜川被国家列为社会办中医试点市。目前,以市、区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社会办中医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得到提高。以“三名战略”(名院、名科、名医)为统领,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成葛均波、胡大一院士工作站,建成国医大师吕仁和工作室,建成米烈汉等名中医工作室15个。评选出市级名中医14名、首届优秀中青年中医师11名、首届优秀基层中医药工作者10名。选派693人次中医骨干赴北京中医药大学培训,全市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3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参加过培训。举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西医师学中医”等专题培训11期2476人次。
 
  三是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建成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心血管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建成北中医孙思邈医院针灸科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3个,建成北中医孙思邈医院中医外科、矿务局中心医院中医肛肠科等17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建院两年多,即打造成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其心血管病科不仅服务铜川和陕西群众,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了河南、甘肃等地,针灸推拿科中医特色疗法深受群众欢迎。各级中医医院在日常诊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等特色诊疗。各综合医院以创建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医科与神经内科、骨伤科等科室的会诊机制,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的范围。发挥市、区(县)、社区(乡镇)孙思邈中医堂的平台作用,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90%的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熏洗、穴位帖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受广大群众信赖和欢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80%以上。
 
  四是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疗效显著。1月25日铜川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以来,成立了中医药防治领导小组和中医药专家组,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和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1-7版),落实了中西医会诊机制,确保中医全程参与救治工作,中医药参与8例确诊病例救治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三清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研发预防治疗方剂,北中医孙思邈医院研发的固表清肺颗粒(肺炎预防1号方)、解毒清肺颗粒(肺炎2号方)、小儿健脾清肺颗粒(小儿预防方)3个制剂已按照院内制剂申报要求报省药监局审批。矿务局中心医院研制的“芪防汤”和“麻杏清瘟汤”2个院内制剂已通过省药监局审批。
 
  五是中药材种植快速发展。全市共有中草药品种683种,载入国家《药典》的有198种,其中质地优良、产量较大的就有30多种。2018年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中医药产业进行了规划部署,修订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提高了奖补标准,全市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种植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5.75万亩,比2019年增加了5万多亩,今年预计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种植主体由原来的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逐渐向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转变,形成了本草堂、宜上丰衍等专业化种植公司28家,专业合作社66家。在原来黄芩、党参等道地品种和丹参、柴胡等传统大宗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了金银花、艾草、蒲公英等新品种,近两年金银花就新增5000余亩,艾草面积增加了6000亩,现已开发出金银花茶酒、艾灸发热带、艾绒被等系列产品,增加了药材附加值。“耀州黄芩”“宜君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推广,催生了绿川大艾、本草堂和照金艾业等初加工企业。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模式,由种植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并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参与合作,促进增收。经初步测算,种植的中药材每亩净收益可达1500元,土地流转费用每亩500元,劳务收入每月2000元,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手段之一。
 
  六是中医药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生物医药大健康相关企业37家,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其中:陕西兴盛德药业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企业,年加工中药材1.5万吨,产值5亿元,全国中药饮片行业排第18位,生产的“兴盛德”牌中药饮片已成为省内外各大制药企业、医院、医药超市的首选产品,省内市场覆盖率达到70%以上;陕西方舟制药拥有53个药品生产批号,中药产值占总产值的80%以上,仅复方斑蝥胶囊一个品种年销售近一个亿;陕西颐生堂药业谷维素销量占全国同品种市场的30%,目前该企业正与北京中科利华医药研究院合作进行2个药品的一致性评价;陕西百年寿制药是2018年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厂,年产约2000吨,可生产中药饮片200多个品种,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陕西新丰禾制药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就灯台叶总生物碱及胶囊新药项目已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以1亿元人民币引进该药品技术专利,目前项目已进入二期临床,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陕西龙康鑫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器及疫情防护用品,年产值达1亿元。在建企业天一秦昆制药和千禾易道制药将在本月底试运行,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
 
  七是中医药研发不断创新。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中药材培育、新药研发等技术创新。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在药用植物优化培育、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新产品及保健品研发等方面,陕西方舟制药已获得新药证书5个,发明专利8个;陕西起源在成功掌握白芨、珠子参、独蒜兰、重楼等四种稀缺濒危中药材组胚和脱毒技术的基础上,加大桃儿七、大花杓兰、绶草、太白贝母等稀缺中药材的人工抚育技术攻关,已建成稀缺药材4000㎡植物工厂及云南昆明200亩炼苗基地,年产药材种苗1亿株。通过购买发明专利和新药批号的方式扩大生产,陕西新丰禾制药引进了灯台叶总生物碱新药技术专利。通过落实中医药研发奖补政策,促进科研创新。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先后对兴盛德药业的“中药颗粒精制饮片的研究与开发”、起源科技公司的“半夏脱毒苗快速繁育研究”等11个科研项目进行了奖补,累计兑付奖补资金337万元。
 
  八是中医药健康旅游势头向好。依托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全国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药王山,大力开拓中医药文化研学游市场,2019年药王山景区被认定为中医药养生文化研学游基地,吸引西安、渭南等周边城市10万人次参加活动;把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振兴规划、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宜君花溪谷、玉华宫、金锁石林等景区均在景区内或周边种植有连翘、菊花等中药材,利用中药材花期具有观赏性的特点,将中药材种植与休闲游有效结合;孙思邈老年公园、孙思邈中草药植物园等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选址立项等工作,正在顺利推进;通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加大了中医药科普和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推广,开展景区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增强铜川影响力和知名度。
 
  近年来,铜川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中医康复理疗护理等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被原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列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被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
 
  (本文由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