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济”的黄金时代

2020-09-30 14:58:2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众所周知,上班族几乎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智能手机,早上洗漱、上下班通勤的路上、还有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的时候,都会打开听一听音频节目。一方面,听广播可以缓解压力、放松眼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前获知讯息、了解最新行业变化。
 
  借着音频APP与知识付费的东风,没落的电台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崛起,摒弃了知心大姐的深夜鸡汤,和落寞女演员式的伤春悲秋,“个性化的知识咀嚼”正在俘获大波新生代听众的心。
 
  中国在线音频行业迎来了“耳朵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到4.89亿人,随着在线音频平台的资源投入和品质内容供给,2020年“耳朵经济”有望进一步被激发。
 
  在线音频:谁在听?听什么?
 
  什么是在线音频呢?在线音频,是指除了完整的音乐歌曲或专辑之外,通过网络流媒体播放、下载等方式收听的音频内容,包括播客节目、有声书、网络电台三大形式。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涵盖了新闻播报、脱口秀、评论访谈、广播剧、教育培训等领域。
 
  移动电台的音频内容相比于视频内容,在占用用户时间上处于劣势。移动电台的优势在于能够解放双手,用户可以一边收听电台一边做事,占用的只是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如今的移动电台内容丰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早期充满文艺与清新特色的豆瓣FM,到如日中天的网易云音乐,再到聚合传统电台频道的蜻蜓FM、听众广泛的喜马拉雅电台、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录制节目的荔枝FM等,都已成为电台节目的栖息地。继音乐、新闻、情感、交通等主题电台后,用户选择收听移动FM,首要看重的是能够了解新闻资讯和知识,语音播报相比于文字,接纳效率更高,因此更受用户欢迎;其次有26.91%的用户认为能够定制内容,节约时间很重要。在海量内容的场景下为用户定制私人内容,避免了用户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寻找感兴趣的内容上。优质内容的推送和人性化操作体验无疑是移动电台共同追求的目标。
 
  从用户的情况看,目前中国在线音频用户男性占51.4%,以泛80、90后的上班族为主,用户特点:追求自由、时尚、品质、潮流,拥有较为旺盛的消费需求、消费实力。此外,七成的受访者愿意对泛娱乐类内容进行付费,其中对趣味段子、情感调频和正能量内容等均有所期待。用户“纯听”居多,近六成用户有明确付费意愿。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认为,音频内容折射出整个内容生态的缩影,当下人们对优质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核心有三点:干货足、人格化、娱乐化,因此,提供自身所在领域深度内容的“知识网红”将会大行其道。
 
  知识电台成宠儿
 
  “亲爱的喜马拉雅的听众,你们好。我是陈思和教授。我将与我的团队,一起来建设一门现代文学的品读与鉴赏课程《文学与人生:中国文学大师课》。我们还邀请了著名作家王蒙、莫言、王安忆、余华、严歌苓、张悦然等人来参与这门课,担任文学与人生的课程导师,用品读与鉴赏相结合的方式,把大家带进文学与美的殿堂。”
 
  2018年11月正式上线的《中国文学大师课》,由复旦名师团开讲,莫言、余华担任特别导师,从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半生缘》,到当代耳熟能详的《白鹿原》《长恨歌》《平凡的世界》……目前在喜马拉雅上已经播发了241期,拥有听众1566万,它被所有人称为“群英荟萃、史无前例”。
 
  对音频节目来说,声音、词语都是很重要的部分。这是个互联网已非常成熟的时代,人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导致我们会发现‘群’无处不在——家庭群、朋友群、工作群、兴趣群……而个体意义上的人,不管承认与否,在今天其实都已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文学跟个体的关系以及处境,或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文学意味着什么呢?出版界的人会说,现在文学书是最难卖的,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多数人都拿着手机不停刷,可能只对几百字的内容有耐心。但是,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那些仿佛置身汪洋大海中的孤岛般的个体才更需要文学。
 
  不光是文学,当知识消费的浪潮蔓延到电台领域,已入局的内容提供方包括:一是专业的IP内容商,如主打精品付费的课程性节目《中国文学大师课》,以及文学作品版权方的音频转录即有声书;二是团队化运作,名人影响力为主导的媒体人,如罗永浩、樊登、郎咸平、白先勇等;三是UGC形式的自媒体主播,凭借优质内容打响个人品牌并聚集大批粉丝,如加州101、静说日本、大内密探等。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个人时间被极大压缩,“充电”很悖论地变成一件耗费体力的事情,知识电台的兴起或许印证了这种现象——人们在追求更加有效的时间利用方式。事情既然不能一件一件的做,那就几件一起做吧,“伴随性”治愈的或许只是现代人在“没时间”与“自我提升”之间摇摆不定的焦虑感。
 
  耳朵经济有什么商业潜力?
 
  在2019年12月31日,APP《邵恒头条》第157期课程中谈到《时代》杂志公布了一个重磅榜单,评选出了在过去1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十款电子设备,包括大疆的Phantom无人机、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任天堂的Switch游戏机,甚至还有特斯拉的Model S电动车。
 
  其中苹果是唯一一个有多个产品上榜的品牌,比如苹果2010年发布的iPad、2015年发布的苹果手表,都榜上有名。
 
  但要说哪个产品上榜最让人意外的是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2016年Airpods刚刚推出的时候,饱受吐槽和嘲讽,因为长得奇怪,看起来又很容易丢。
 
  可是,在2019年10月,苹果公布了第四季财报后,人们赫然发现,Airpods竟然成了苹果所有产品里增长最快的业务。今年,这款产品预计将会创造150亿美元的销售额。
 
  在过去四年中,Airpods是怎么实现逆袭的呢?
 
  邵恒看了《经济学人》12月的一期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Airpods的成功。这篇文章指出,Airpods成功不仅仅在于产品设计,更在于它捅破了一个一直被低估的商业化空间:耳朵。
 
  耳朵经济,是邵恒推荐给大家在2020年关注的一个年度主题。她结合《经济学人》的文章说,耳朵到底有什么商业潜力。从总体的音频内容市场来看,中国毫无疑问会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结论。
 
  国内的一家播客公司荔枝,2019年在纳斯达克提交了上市招股书。招股书里一般都会对行业进行严谨的调研分析,招股书里对音频市场的分析:
 
  在接下来的5年里,这个用户数字将会涨2倍以上,达到9亿人的规模。刚开始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是很惊讶。9亿人,这意味着,在未来每3个中国人当中,有2个都要听音频产品。
 
  但是仔细看看这背后的分析,你会发现可能真有这个潜力。
 
  第一,随着5G到来,物联网肯定会经历爆发期。各种智能家居设备、智能车等物联网产品,会让音频内容的使用场景一下子多起来。就拿智能音箱这一个设备来说,5年后,智能音箱的数量会是今天的7倍以上。
 
  第二,在互联网现有用户当中,音频用户的渗透率并不高,只有45.5%。什么概念呢?在互联网用户中,音乐内容和游戏的渗透率都在80%以上,视频的渗透率也高达73%。所以,音频45.5%的渗透率是很低的,这也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现在音频内容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结合得还比较少,比如说给用户的智能推荐、广告的智能分发等等。未来如果能有这样的结合,无论是用户互动还是收入模式,都有可能会上一个台阶。
 
  基于这些原因,中国的线上音频市场可能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2018年,音频市场的市值是110亿人民币,到5年之后,这个数字预计会乘以6。
 
  就在今年以官网形式正式公布的第104届普利策新闻奖,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普利策奖在原有奖项的基础上新增了“音频报道奖(Audio Reporting)”。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的信息传播方式都在发生快速而深刻的变革,普利策奖的这一调整也可见出评委会对新媒体生态所作探索的肯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