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陕怎样说话

2020-06-30 16:49:2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情感纽带,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人类文明进化正是借助语言的功能,才得以留存、传承。作为人类繁衍进化的产物,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语言,而同一民族,也会因特定地域而产生特有的乡音,如汉语方言;又会因特定族群而产生独特的族语,如客家话。这些不同的语言一旦形成统一标码的声音指令,就会以其强大的社会性反作用于社会,成为一个民族的主要特征,成为别样文明鲜活的特性,成为多彩文化鲜明的特色,这种差异和多元,正是文明生命力的象征和标志。
 
  文化自信,我们底气从何而来?就是上下五千年不间断的中华文明,就是中华大地上留存的遗迹、陈列的文物,就是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字、流传在民间的民俗、存活在口头上的语言。也就是说,文明并不抽象,而是具体真实的存在;文化也并不高冷,而是近在眼前,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言谈举止中。身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我长期研究方言发现,九州方言千差万别,但都有小众群体、大众格局共性。如信天游“一十三省的女娃子,数上兰花花好”,“一十三省”并非简单数字,而是全中国、普天下之义,这来源于元、明两朝中国均十三行省的建置,可以说听见方言,就听见了古代。陕北民谚“米脂婆姨绥德汉,清涧石板瓦窑堡的炭”,这“婆姨”二字首先是外语,是印度语,是佛教女居士之梵文音译,因武则天借礼佛登基,上有所好,下必盛也,逢男多尤婆塞,逢女多尤婆姨(唐《敦煌变文·般若波罗蜜讲经文》),“婆姨”藉此而进入语言,又因唐武宗灭佛而淡出人们的视线。感谢陕北方言孤岛存活下婆姨这一词汇,也就保留下了中华文明的一抺色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在华的传播、兴衰过程,看到中华文明的构建过程。即使众多方言中作为叹词普遍使用、人们又难于启齿的“毬”字,其实与粗口脏话无关,她是人类生殖崇拜文明留存下来的语言图腾,让我们能打通时空隧道,了解人类文明进化的心路历程。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办2017年还专门下发5号文件,提出实施意见,这里语言资源保护利用当为关键。
 
  汉语作为世界第一大语种,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但中国作为崇尚大一统的国度,一直有语同音的冲动,周有《雅言》,两汉有《释名》《说文》,三国魏晋南北朝有《声类》《韵集》《玉篇》,隋唐有《切韵》,宋有《广韵》,明有官话,今有普通话,在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普通话在行政作用下,强力吞噬方言阵地。好在汉语一统天下与方言碎片化分布并存状态还未彻底改变,而方言的这种多点多元,折射的正是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汉语作为中华文明的名片,灿若星河的唐诗宋词,妙为仙幻的书法金石,美若天籁的京剧、昆曲、信天游等民歌曲艺戏剧,成为中国给世界的一大惊喜,所以珍惜祖先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汉语语言文化,不仅仅应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基因的一种自发,更应成为一种文化安全的自觉。
 
  面对全球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裹挟,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从世界范围来讲,弱势语言让位给强势语言,已成不可逆转趋势;从中国来讲,方言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保护方言迫在眉睫。推广普通话决不能与保护方言对立,更不等于要消灭方言。好在现代科技的发展,音频、视频的普及,让我们不会再出现《诗经》十五国风民歌总集有文无音的遗憾。档案局(馆)作为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职能部门,为方言建档、留住祖先的声音,让后人知道我们怎样、或曾经怎样说话,是档案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陕西地处中国东西座标轴、南北自然气候分界线、长江黄河分水岭,集中国大地原点、北京时间标点、中华文明始点、丝绸之路起点于一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文化福地、资源宝地。三秦大地三个文化圈,语言文化承东启西、南腔北调、说古话今、风情万种,自有其丰富且独特的风韵,保存、展示、开发利用地方方言,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陕西的有声行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先生,在为王六著《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一书序中说,方言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先听到的声音,也是离开这个世界时最后呢喃的声音。方言是有感情、有温度的,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千古绝唱,不知让多少人唏嘘不已,早已成为中国人难以释怀的永远乡愁。
 
  陕西省政府审时度势,2016年由省政府办行文下发了《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陕西省档案局(馆)组织全省各级国家档案馆,举全省档案之力,在各县区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教育等部门支持下,在方言、普通话专家的学术指导下,历时三年,将此时——公元2017年,此地——陕西107县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的陕人方言取样存照,完成了陕西省以县(区)为单元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为扩大宣传利用效果,现将已形成的1000多G方言语音建档音频、视频和文本档案汇总,形成130多G音频、750多万字、既能看又能听的《陕西方言集成》丛书,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分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韩城、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十卷,每卷以县(区)分为不同单元,各县(区)除以县城为定点采录方言音视频外,还增设如西安回民坊方言、陕南一些外来语孤岛布点,从总论、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立体展示了陕西地域方言风貌,还通过对以方言为载体的民间歌舞、戏剧、曲艺的经典记录,展现陕西丰富个性的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与文化互为培养基的语言,方言作为汉语的独特表现形式,在语言文化、语言学中地位独特,放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谱系中考量,中国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方言就是基因密码;中华文明内涵特质和价值取向,方言就是文化解码。保留下方言,就等于保留下了打开中华文明奥妙之门的钥匙。
 
  (作者王建领,1958年生,陕西米脂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谚”传承人。长期从事陕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出版《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留住祖先的声音——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增订版)、《陕北民歌300首》(五线谱版)等专著。散文《又见核桃压枝低》被2014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列为阅读答问范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