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三原模式”

2020-06-24 12:38:10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盛夏时节,来到关中“白菜心”咸阳市三原县,一排排设施大棚生机盎然,一个个养殖产业前景可观,一场场“网络带货”爆棚……处处充满人气和活力。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三原县步履铿锵地探索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多条路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之路。
  县委书记李华林(中)深入新兴镇焦寅村贫困户家中座谈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余永亮 摄
 
  县长何锐(中)深入西阳镇东寨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余永亮 摄
 
  党建扶贫,“五个一线”全员干。“全力攻坚,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从踏入三原那天起,三原县委书记李华林就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该县按照脱贫攻坚“12345”的总体目标,采取县级领导一线集结,帮扶部门一线下沉,扶贫资源一线倾斜,各级组织一线引领,责任压力一线传导“五个一线”工作法,33名县级领导带头包镇联村帮户,141个包抓部门覆盖包抓所有行政村,587名驻村干部坚守一线,层层签订“军令状”,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确保贫困群众落实好政策、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产业扶贫,“源头活水”强动力。脱贫致富,最根本的是产业发展。该县按照“区域组团、连片发展”的思路,打造经营主体带动、三产融合、特色示范的产业模式,让扶贫产业壮起来,培育出鲁桥食用菌、安乐荣合草坪、高渠馨盛花卉、新兴星火奶山羊等14个特色产业,参与扶贫企业20个,合作社29个,家庭农场8个,发展订单农业1500余户,嵌入产业贫困户3512户,2020年产业扶贫资金4439万元,壮大18个村集体经济项目。越来越多的产业在三原遍地开花,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吐出新绿,绽放致富之花。
  县委副书记杨孟珠、副县长周雪艳等领导全程参与述职汇报会
 
  电商扶贫,“职业农民”成时尚。依托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池阳绿农等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电商+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营造创业就业良好氛围。该县陵前镇将123户纳入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创建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实现每户每年6000元的年底分红。今年以来,该县组建8个专业技术服务分队,开展技术培训52场次,累计培训4300人次,为贫困村培育认定职业农民142名,助推312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600元以上。依托“网络带货”直播模式,推介三原农特产品,达到多渠道拓宽营销渠道的良好效果。
  定期举办脱贫攻坚“擂台赛”,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工作
 
  就业扶贫,“不落一户”促增收。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采取“企业吸纳集中安置一批、公益岗位援助安置一批、创业激励带动安置一批,技能培训全员提升”的“三安置一提升”就业模式,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2758人,在事业单位、镇村公益性岗位就业1009人,安置森林(湿地)资源监测员111人,依托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创业157人。采取“农民夜校”、“联合培训”和定单培训等形式,组织家政、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培训,实现880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形成扶贫产业竞相发展良好态势
 
  危房改造,“六化同步”换新居。紧扣“四清一责任”落实,采取精准化定位,等级化施策,专业化实施,项目化管理,全程化监管,体系化动员的“六化同步”模式,全力保障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面达标。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797户,投入3939.3万元,减轻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负担1429.02万元,解决6990名贫困人口住房问题,减轻群众经济负担1429.02万元,实现了贫困户安全住房有保障。
 
  安全饮水,“幸福源头”引进门。采取“两联三管一到户”模式,健全“城乡联网、区域联供”的供水机制、“行业统管、区域镇管、水井村管”的分级管护模式,全线管道进村到户的用水保障方式,开发规模集中连片水源,采取村组打井建池,全力解决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建成城乡一体化工程2处,联网工程9处,单村工程13处,自来水普及率99.9%以上,确保贫困群众吃水安全、饮水放心。
 
  攻坚大计,各项保障全覆盖。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攻坚行动,统筹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补偿、社会扶贫、扶志扶智、兜底保障等“八个一批”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7144人,资助贫困人口参合资金570.03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639户覆盖9984名贫困群众等等,成功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全县累计脱贫4843户16258人,5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3%。
 
  越到关键期,越要加油干。不仅如此,该县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落实基层减负措施,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帮扶工作上。放眼三原脱贫攻坚,一个个贫困村实现了华丽蜕变,笑容洋溢在贫困户脸上,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文/索卫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