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茶产业:在追赶超越中提质增效

2020-06-28 18:00:4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陕茶主要产于秦岭之南,也就是说,产于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市。这三个市不仅是我国江北茶叶重要产地,而且还承担着秦巴山区生态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涵养重任。近年来,陕南三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拒绝了诸多重大资源开发性项目落户建设,关停多家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矿企业,并且以“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逐步持续修复维护秦巴“绿肺”,建设成了一批生态优质茶园,保护住了绿水青山,赢得了金山银山,在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真正让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的鲜活事例成为生动实践。陕茶产业,已经成为陕南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陕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有2.36万亩,茶叶产量为777.6吨,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唤醒了陕南沉睡着的茶园。到了198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36万亩,茶叶产量为1430吨,茶叶产业迈出了新步伐。到了2004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84.5万亩,茶叶产量为10239吨,处于调整发展阶段。
 
  到了2006年,泾阳茯茶产业开始得到恢复,“南茶北移”的茯茶加工产业有了起步,推动陕西茯茶产业实现大发展。
 
  2012年11月13日,陕西省政府在汉中西乡县召开了全省茶产业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拓展思路,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陕西茶产业大发展。与此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客观评价全省茶产业发展情况,明确了全省茶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经过多年努力,陕西茶产业取得了新成绩。
 
  (一)面积产量快速增长。2018 年,陕西茶叶种植面积 270.1 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达 86.2 万亩,分别是 2011 年的 1.98 倍、3.25 倍;茶叶总产量达 10.3 万吨,农业产值 153.7 亿元,分别是 2011 年的 3.24 倍、6.26 倍。西乡、镇巴、宁强、紫阳、平利、商南等县先后获得“中国茶叶百强县”和“中国名茶之乡”等美誉。在2018 年中国茶叶县域品牌影响力百强榜上,紫阳县排列第 32 位。 
 
  (二)综合经济效益显著。2018 年,全省干毛茶总产值达 142.1 亿元,亩均5263 元,分别是 2011 年的 3.94 倍、2.13倍。全省现有茶叶企业1800 余家,发展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 茶叶大户等 6000 余家,创新、研发茶食品、茶化妆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 100 余种,开发 40 余条茶旅线路,全省茶农超过 100 万人,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 200 万人,综合产值 400 余亿元。 
 
  (三)产品结构日趋优化。坚持“做优绿茶、做靓红茶、做大黑茶”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茶叶产品种类,形成了绿茶、红茶、黑茶和高档、中档、低档等多品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茶产业布局。2011 年,全省绿茶占比在 98%以上。2018 年,绿茶、黑茶、红茶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 85.9%、10.9%和 3.1%,黄茶、白茶和青茶也有生产和销售。 
 
  (四)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机械迅速增加,机械加工量不断提高。汉中、安康和商洛市先后引进 40 多条先进的机械化生产线,绿茶、红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茶叶初制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省农业农村厅共支持了40 余条茯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线建设,加快了茯茶质量提升、标准提高。 
 
  (五)市场开拓进程加快。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抱团闯市场、聚力促陕茶”,组织茶企先后在北上广、南宁、兰州、福 州、乌鲁木齐、济南、香港、澳门等 30 多个国内和境外大中城市以及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陕茶专场推介会、茶商圆桌会、博览会和“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宣传推介活动 100 多场次,快速提高了陕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了陕茶销区市场的扩张。  
 
  (六)品牌建设成效斐然。通过制定品牌发展规划,进行综合评价、积极把全省的区域品牌引导到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岭泉茗、泾阳茯砖茶 4 大公用品牌上来,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2017 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质检总局评估“紫阳富硒茶”为 62.22 亿元;2018 年,浙江大学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估“汉中仙毫”为 22.57 亿元,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20强。特别在2019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和茶企价值评估报告发布,陕西“汉中仙毫”排序23位、品牌价值达到25.69亿元;安康“紫阳富硒茶”排序36位、品牌价值达到22.20亿元;咸阳“泾阳茯砖茶”排序94位、品牌价值达到4.02亿元;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排序85位、品牌价值1.38亿元。  
 
  陕茶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当前陕西茶产业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为:茶叶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产量、质量不太稳定,生产成本不断加大,造成茶企业后劲不足;管理滞后,精细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质量有待提升;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陕茶品牌竞争力与浙江、安徽、福建、贵州等茶叶大省还有一定的差距;茶叶内外贸市场营销能力不强;茶文化软实力缺乏,市场开拓不足,没有形成统领茶叶市场活力、竞争力的大品牌。
 
  陕茶产业需解决的难点与对策
 
  (一)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茶故事,让茶产业在农耕文化中熠熠生辉。茶叶产业要发展,茶文化要先行。秦地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汉阳陵出土的最古老茶叶、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器珍宝、大唐长安清明茶宴、曲水流觞中的茶道,加之汉中、安康茶区属古老的巴蜀楚地茶区,陕西种植茶树和生产茶叶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宋代“汉中买茶,熙河易马”,《明史》载:“年以汉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等,都承载着厚重的茶文化底蕴。我们一定要发掘陕茶文化的内涵,并且赋予新的生命力,真正让茶文化“动”起来,“火”起来,“香”起来。
 
  (二)推进茶产业发展要有“一盘棋”思想,部门协同,联手推动。茶叶涉及面很广,有茶文化、茶经济、茶贸易、茶产业、茶科技、茶安全、茶品牌、茶旅游等属性,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全解决生产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发改委、财政、扶贫、商务、水利、林业、科技、供销、文化旅游等部门及茶人社团组织,科学谋划,明确全省茶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共同吹响陕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集结号”,努力开创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建立健全利益联盟机制。陕茶品质优越,源于自然,取决于加工,通过市场销售才能转换成“票子”,获得经济效益。目前要抓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科学适度控制茶园面积,提升茶产业升级换代的技能,拉长产业链条,努力让茶乡形成一条茶产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
 
  (四)立足资源禀赋,努力拓展茶旅融合。陕西既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大省,又是旅游大省。怎样才能以茶载道、以文化人、给陕西文旅融合增光添彩呢? 就是要利用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来推动陕茶产业发展。深挖陕茶历史典故,量身定做打造、创作编纂出一批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大课题、大项目,把陕茶文化特征融入小说、戏曲、电影和电视剧当中,演绎出陕茶的春之梦、夏之焰、秋之韵、冬之思的“四季茶曲”,更加贴近家居生活、贴近产业实际、贴近广大消费者。要探索茶文化创意产品,深度挖掘其功能与价值,充分展示陕茶内质的魅力,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曾强调,“把茶产业培育成为陕西继苹果之后又一特色优势产业”。因而,要在茶产业的合理化、规范化、效益化上下功夫,培育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追赶超越中提质增效,真正让陕南绿色茶叶与陕北“红苹果”形成两大优势产业。
 
  (文/韩星海 作者系国家一级评茶技师,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陕西茶人交流》主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