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渭南文旅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绿色和全域发展理念”,强化党建引领,树牢融合发展主线,聚焦“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瞄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战略,实施“三优化三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品质提升“七个一工程”,激发创新发展潜能,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旅游文物工作,有效供给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努力完成全年630亿元的旅游经济预期指标,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继续实施项目为王战略。围绕“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紧盯市场需求,策划包装一批有市场、有潜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完善全市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库。策划“黄洛渭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华阴国际慢城旅游区、富平斩城、大荔葫芦岛百花园、花涧堂民宿、韩城黄河龙门、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刘家洼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华山悦苑温泉酒店、华山传奇演艺、华阴嘉恒温泉度假区”等前期项目,力争2个以上项目列入全省及国家文化旅游项目库;同时加快“华山国际文旅康养示范区、华山冰雪仙境乐园、华山文化艺术中心、华山自驾露营地、华阴古柏行恢复、潼关古城、大荔沙苑体育旅游区、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少华山南线索道、渭华起义基础配套、白水仓颉上古文化园、经开区申华汽车文化产业园、卤阳湖航空体验中心、渭南智慧博物馆、唐帝陵数字化展示”等新建续建项目进度,年内竣工项目超过5个以上,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
加快培育特色新型景区。启动华山“双遗产”和韩城古城、唐帝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打造一批国际文旅新品牌;加快“少华山、潼关古城”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今年力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支持“中国酵素城、杜康酒厂、中国授时中心遗址、西北林机厂”培育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年内培育新增2家工业旅游A级景区。加快“渭南义乌国际商贸城、合阳诗经国际商贸城、韩城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商贸旅游综合体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商旅示范街和市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各县(市、区)依托成熟商圈、文化街区等,培育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激活夜产品消费市场;加快“渭南老城、白居易文化小镇、高塘红色小镇、潼关秦东文旅小镇、韩城芸香小镇”等旅游特色镇建设,年内力争创建2个省级特色旅游镇和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依托自然、文化、科研等资源,重点培育创建6个以上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
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大荔县、临渭区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对各县(市、区)推荐拟创建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估,加快推进太史祠创建5A级景区和仓颉庙、桃花源、中华郡等创建4A级景区工作,力争创建1家5A级、2家4A级和5家3A级景区。加大黄河题材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力度,全国征集黄河文化题材主题歌曲,推出《根据地》《张富清1948》《丰图义仓》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渭南特色的优秀舞台戏剧作品。深化提升“一元剧场”,引进大型交响舞蹈史诗《黄河》等多部中省优秀剧目来渭演出,积极参演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策划“文化黄河·灵秀渭南”系列文化活动,举办首届渭南文创大赛、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和五好红色讲解员大赛,推进《华山传奇》文化演艺、《仓颉传奇》网络动漫和非遗进景区工作,推进建设渭南城市书房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国内城市书房“新样板”。开展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公益电影放映“两规范三提升”活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三个一”工程;抓好基层公共文化和旅游队伍培训,提高全市文化志愿服务水平。
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系统,成立渭南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文物保护项目的储备和中省资金争取,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将考古勘探纳入土地储备的前置程序,做好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做好刘家洼遗址、银沟遗址、北刘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编制完善王劲哉故居、崇凝镇老爷庙等维修方案,实施金龙寺塔、西岳庙油漆彩绘、魏长城澄城段等维修工程;推进市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积极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增强博物馆的影响力;推动博物馆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建立“互联网+文物教育”线下体验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博物馆和特色社区博物馆,改造提升一批博物馆基本陈列,举办刘家洼考古成果展等主题展览。推进博物馆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田野文物安全志愿者APP管理系统,构建文物保护大防控体系,确保文物安全。
高点完善文旅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文化旅游规划体系,引领文旅兴市发展战略。配合省上调研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规划》,策划魏长城重要区段保护展示工程项目。做好全市大遗址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重点是抓紧抓实“渭南黄洛渭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的策划规划和落地工作,沿黄各县市要协同配合完成;配合省市人大开展《陕西省帝陵条例》立法调研,落实《仓颉庙和墓保护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田野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定》,做好依法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
创新文旅宣传营销模式。以“登华山、揽黄河、赏民俗、趣渭南”为主题,在主要客源地城市举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强化渭南与客源地城市的交流合作。持续提升“三圣故里·山水渭南”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切实讲好“黄河故事”的渭南篇章,让黄河文化中渭南的元素传承有序、发扬光大,打造沿黄风情游等一批精品线路、精品景区,推动黄河流域旅游文化融合快速发展。
(文/常伟 作者系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