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渭南,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地方

2020-05-27 09:45:1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渭南,有人说是个值得行走的地方,有人说是个让人感动的地方,而我要说这里是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地方,如果需要给个理由的话,那就请您领略一下文化名人眼中渭水之南的这座城吧。
 
  文怀沙(国学大师、楚辞泰斗):
 
  我年轻的时候研究《楚辞》,《楚辞》代表西南方,主要以《离骚》为代表。那么,说到陕西渭南,我就想到了《诗经》,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兴啊!《诗经》的第一首也非常的妙:“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思”,乍醒乍睡,都使人难以忘情,这说明了我大中华民族之多情,当然,也说明了陕西渭南人民之多情,因为它写的就是渭南合阳古代流传的故事。
 
  陈忠实(著名作家):
 
  韩城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地方,热情、执着并且仔细咀嚼或许才能快乐地迎接探索中的每一个困惑。如果说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那么,司马迁就是千古第一作家,司马迁跟他著写的《史记》一样永垂不朽。
 
  贾平凹(著名作家):
 
  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却同样的命运是它们都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甚至遗忘。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
 
  我们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告诉人们,说的话、写的文章若没有文采,缺少故事,那你是走不远的。渭南洽川因为有这个处女泉及美好的传说,才成了当今一个文明的景点。我以为,这是渭南人的一种人文传统,也是对热爱大自然景观的一种表现。而中国诗之源、史之源、道之源、字之源、酒之源、陶之源都在渭南。
 
  阎崇年(北京社科院满学研究所所长、清史学家):
 
  渭南早在明清时期,其文化氛围是深厚的,特别是在清代,这里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也支撑了比较发达的教育,所以说,考中的秀才、举人也自然就比别的地方多。诸如有司马迁、王杰、王鼎等等文化名人。经济原因是一方面,同样重要的还有这里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积淀,这些都激励着渭南人自古至今勤奋上进。
 
  王炜林(陕西考古所研究员):
 
  中国历史的第一个时空框架是从渭南建立起来的。泉护村遗址起源于华山脚下,向东向西扩展,后来以泉护陶为代表的这一套文化;以华山为中心,向南到长江、向北到长城,西至青海,这一时期形成了大一统的文化,“华”就是“华夏”的“华”,由华山引伸到了华夏,从而,以渭河为中心发展起来了本土文化。 
 
  李浩(中国唐代研究会理事、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渭南不光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还具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字文化遗产。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里是爱情诗的源地,情诗的故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如此美的景色,恰恰佐证了2000多年前渭南就是一个适宜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
 
  高明(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泉护村遗址考古队领队):
 
  渭南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这就成为三秦六幅风景照中的中坚景照。渭南现在管辖的区域也正在其中。华县泉护村遗址的发掘,是在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后又一个重要遗址,它丰富了仰韶瓷器文化的内涵,补充了许多过去人们所不常道的东西。
 
  王春瑜(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
 
  渭南这块宝地有着非常灿烂的农业文明。据我了解,渭河流域的渭南自古就是一片江南水乡风光,稻作技术也就是从这里起源传到南方去的,这也是史实所记载的。
 
  刘铁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渭南老腔和渭南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这对我们认识中华民族的发祥和古老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皮影戏的这种影像的表演和幕后的音乐,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这些都与渭南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关系,也就是说,这里的崇山峻岭、这里的广袤平原、这里的大河奔腾,都使这里的唱乐曲调,蕴藏着悠远丰富的乐动感和人文情感内涵。
 
  何西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渭南这片山水所容纳的不只是她所有的风光,同样,她还容纳了历史和人文的信息。渭南,南依华山,北临渭水,实际上渭水从市区中间流过。从秦之版图来讲,正处其东部,得地理之便,可以这么讲,向来是秦人向东开拓的一个基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