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东流去

2020-05-27 11:35:11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山与水与世间男女、阴阳一样,注定因有缘而相识相交。秦岭与丹江也是源于千万年前的一次偶遇。山与水缠绵于秦岭南麓一个叫凤凰山的地方孕育了丹江,一直向东,蜿蜒八百里,交汉江于丹江口水库,进而注入长江,汇入东海,成为汉江、长江最大支流。
 
  丹江相传因尧帝的长子丹朱封、葬于此而更名,民间传说因盛产丹鱼而得名。丹鱼色赤,阳光下五色斑斓,常食者多寿,相传取丹鱼之血涂于脚心行走江面如履平地。
 
  丹江通航历史久远,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丹江已经通航。航道上至陕西丹凤龙驹寨,下达湖北老河口,顺汉江又可入航长江,是中国古代长江地带通往古都长安的一条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唐为贡道,航运发达,明、清时期的丹江航运十分繁荣,鼎盛时期龙驹寨码头百艇联樯,千蹄接踵,万人装卸,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因而以龙驹古寨为中心,形成了当时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厘金曾两度居全陕之冠。近代随着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工具的兴起,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渐衰落,仅在丹江口水库下游通航。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北谒太华之后,南朝武当,自龙驹寨起航,漂流了龙驹寨以下丹江全程。《徐霞客游记》如是记载丹江漂流:“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
 
  丹江两岸文化灿烂,古迹众多,沿岸发现有一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五十万年前的大象门齿化石及古脊椎动物、猿人牙齿化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型古代墓葬和古城址、古建筑群。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秦晋伐鄀”“秦楚丹阳血战”、宋金交战等战役在沿岸发生。特别是丹凤棣花至县城龙驹寨丹江沿线,串珠型分布着唐法性寺、金二郎庙、汉商山四皓墓、战国商鞅封邑、清船帮会馆等文物古迹和棣花古驿、商洛古镇、龙驹古寨、武关古塞等历史文化名镇,堪称中国丹江文化的精华所在。最令人惊叹的是丹江沿岸石崖上随处可见的古崖葬群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可与长江三峡悬棺相媲美,增添了丹江亘古而神秘的色彩。
 
  我的童年是在丹江河畔棣花盆地度过的。由于丹江的缘故,牵起了我对远方无边的追寻和思考。
 
  幼年的时光,总会和这条河相依相恋,清一色用天然石头垒砌的河堤,列着长队伸向前方,河堤外分布均匀的护堤,哨兵般排列着。随意搭建的独木桥,摆着长队的列石,是南山人出入的主要通道。河堤两岸,高大整齐的杨柳,茂密无隙的灌木丛,成片的芦苇荡,迷人的沙滩,无边的稻田、荷塘,在记忆深处沉淀成乡村生活的绝版。河里数不清的鱼儿游来游去,随处可见的野鸭自由自在地游弋,蜻蜓成群结队地在低空盘旋,五颜六色的蝴蝶随意起落,无数不知名的鸥鸟不时地掠过水面寻找食物,好一派宁静祥和的北国水乡。
 
  五月是丹江两岸最美的季节,河水渐丰,林木葱郁,百草疯长,柳絮飘舞,槐花传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高低不平的沙滩,清澈见底的河流,是小伙伴们的天然游乐场。江中游泳、摸鱼,河边玩打水漂,芦苇荡里捉迷藏、掏鸟窝,沙滩上捡奇石、垒沙丘、修碉堡,麦场上玩打仗是少年时代屡玩不腻的游戏。常常会流连于此忘记回家的时间,也因此挨了不少父母的责骂。
 
  最让人回味的是夏秋之交,月光初上,稻田、荷塘里蛙声阵阵,此起彼伏,响彻夜空,如一曲自然绝妙的田园交响乐,为入夜乡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房前屋后、田边、路旁,数不清的萤火虫,如漫天的星斗,上下翻飞,像是要尽力点亮夜空似的,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让人雀跃不已。
 
  丹江大气磅礴,起落有致,时而温良、时而奔放,时而沉静、时而激昂,仿佛是掌控万物生灵的一位仙人,滋养着祖祖辈辈生活在两岸的子民们;如一位洞察世事的时空老者,静静地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读书耕田,繁衍生息;又如上苍派来的一位歌者,弹奏着万千变化的无弦之音,哗哗东去,永不停息。
 
  丹江注定要与京城密切接触的,时代的变迁,丹江在数千年前与古都长安的密切对话之后,而今又迎来了与首都北京的深度联络,丹江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两岸的万千子民,保护好青山绿水,一江清水供京津的心愿梦想成真。
 
  丹江东流去,终能实现汇入大海的梦想。时常会在梦境里,变成一条丹鱼,自由自在地畅游在清清的丹江之中。
 
  (作者巩文超,陕西丹凤人,现供职于商洛市级某部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