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2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人气:
   
  4月17日,全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同比下降6.8%。一季度增速为负,几十年未有。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这表明各项复工复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给了国内和全球市场更多的信心。本文针对疫情形势趋缓后,就保市场主体方面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陕西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出对策和建议。
 
  保市场主体是后疫情时代高效复工复产的关键,是陕西省经济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企业作为承接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市场代表,如何稳就业已成为当前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重中之重。稳就业必须稳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
 
  应尽快制定出台对非公企业更加倾斜的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快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非公企业的获得感。一是着力放宽市场准入,切实为促进创业降门槛。制定支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领域,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健康产业、信息医疗产业、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搭建平台,推进非公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以技术包、专利包等产品形态,采用转让、许可等交易形式,多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转化科技成果。二是推进减税降费,为非公企业减负担。要尽快落实到位已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减税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切实让企业感受到精准帮扶带来的益处和实惠。继续研究出台新的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放水养鱼”落到实处,救活更多企业。三是着力破除制约投资的各种羁绊,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当前要继续加大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企业拖欠非公企业 账款的工作力度,为非公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是抓军民融合契机,推创新促转型。要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从以往制造、加工、商贸等传统行业向高端产业链和信息技术转变,加快推进非公经济投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领域,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完善和落实国家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政府采购和示范项目。
 
  大力实施“品牌陕西”战略,“抱团”发展,提升非公经济抗风险能力。一是鼓励民营企业注册商标和申报知识产权,帮助非公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自主品牌和老字号等传统品牌。对非公企业并购国外高端品牌的,按核定后并购金额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对参与评定全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一定政策、资金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强化质量、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管理,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二是聚集发展、集约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行业集中、产业关联度高、综合优势显著的非公企业聚集区,通过“抱团”集聚提升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尽快出台我省具体办法,完善支持企业家专注品质,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出我省非公企业家的创业动力。
 
  及时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支持。要围绕重点行业和非公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实际困难,采取务实管用、便民利民的法律措施,及时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支持,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司法环境。一是制定的法律规范应尽可能得到市场主体的认可。在疫情形势趋缓背景下,要发挥包括非公主体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政府要提前了解治理行为可能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及时修改治理规则、变通治理行为、确定化解纠纷的途径,这样才能通过增强市场主体对治理规则的认可程度,在规则层面“防患于未然”,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二是执法中应避免“一刀切”。要以合作范式而不是支配范式来执行法律规范,更加尊重市场的规律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利益。三是政府应全方位为市场主体服务。应通过行政立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在合规基础上通过贷款、担保、股权投资等形式为市场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应急扶持资金业务开展,加强对企业过桥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利用股权、商标专用权质押进行融资。应积极指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建设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基本生活水平,通过改善用工环境减少员工流动,缓解企业用工的压力;帮助企业制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积极帮助招聘人才,通过便捷落户、住房补贴、发放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文/蔡书芳   作者系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玉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