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推进县城节水型社会建设
陕西深入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2019年,陕西共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318.91公里,清理非法采砂点388处,拆除违法建筑35.24万平方米,建成、运行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126座,累计排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26条。陕西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省份之一,总量仅为42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陕西通过推广、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水公共机构、节水企业、节水小区、节水机关等示范单元创建等举措,实现了到2019年年底,全省用水总量低于控制目标13.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渐下降的目标。
甘肃
多措并举稳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甘肃省把稳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坚持疫情防控和稳定就业“两手抓、双胜利”。截至目前,各项稳就业工作均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包括:建立全省人社系统稳就业调度保障机制和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对农民工返岗、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实行日报告制度;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配套制定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保障重点企业用工等17个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文件,发挥政策促就业的最大效应;实施“点对点、门对门、人盯人、一站式”运送服务,向省内外运送农民工5.5万人。通过“一对一”开展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复工率达84%,吸纳就业5万人。
宁夏
疫情医废实现100%安全处置
宁夏自治区5个市共有5家医疗处置单位,各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平均运行负荷率约54%。疫情期间全区平均每天产生医疗废物约16.16吨,其中普通医疗废物约占75.9%,疫情医疗废物24.09%。疫情医疗废物主要以隔离点生活垃圾为主,约占疫情医疗废物的85%。1月20日至3月下旬,自治区785.75吨普通医疗废物和249.27吨疫情医疗废物均100%安全处置,做到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所有医疗废水严格落实“全消毒、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的要求,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确保医疗废水达到相关标准。随着最后一批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产生的疫情医疗废物被焚烧处置后,全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压力明显降低。
青海
巩固提升农牧区饮水安全水平
2016至2019年,青海省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资27.7亿元,234.6万人、30.14万贫困人口受益,广大农牧民群众饮水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据悉,2019年我省共落实项目总投资8.4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03亿元,省级资金5.39亿元,实现了建设资金由中央省级全额兜底。巩固提升103.1万人的饮水安全水平,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1万人,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清零”目标,全面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预计将分别达到80%、70%、92%和70.5%以上。此外,各地通过对口援建、东西部协作、安排扶贫资金和县(市)财政资金等方式,落实其他类资金5.64亿元,进一步巩固提升饮水建设成效,受益人口64.4万人。
新疆
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新疆自2月起已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若按最长期限5个月实施减征,将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36.41亿元。据了解,新疆除吐鲁番市因基金可支付月数少未实施减征工作外,减征范围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所有单位缴费部分,既包括各类企业,也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此次阶段性减征政策涉及参保单位10.9万户、缴费人员426.5万人。截至3月20日,新疆已累计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9.9亿元,其中企业减征4.33亿元、涉及8.21万户,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减征0.68亿元、涉及57.6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减征4.89亿元、涉及2.42万户,及时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和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负担。
重庆
线上管理助力数字化战“疫”
疫情下,重庆市及时发布国家和市上出台的各项帮扶企业政策措施,并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通过“渝快办”网上办事大厅,以及各类线上服务渠道进行网上咨询、预约、办理,特别是推出的“邮寄办”“预约办”等服务方式,实现了不接触办理,有效避免人员聚集。据统计,截至3月19日,‘渝快办’共接受企业群众查询服务179万件,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比例超过95%。当前“渝快办”注册用户超过1100万,网上办件总量超过7200万件。据介绍,目前“渝快办”已连接全市60多个市级部门、3600多项政务数据资源,接下来,“渝快办”还将推动“一网通办”功能在电脑端、大厅端、移动端和自助终端四个路径的融合服务,持续提高网上办理事项的覆盖度和精准度。
四川
14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142亿元
近日,四川省举行了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重大项目共计1416个、总投资714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395个、总投资2067亿元;产业项目694个、总投资3408亿元;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210个、总投资779亿元;其他项目117个、总投资888亿元。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该省大力推动补短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此次集中开工项目中,涉及公路交通项目共46个,总长939公里,总投资508亿元。同时,从全部投资项目的主体来看,民间投资项目684个,总投资3710亿元,超过全部项目总投资额的50%。
贵州
力争今年5G基站达到1万个
贵州省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力争2020年5G基站达到10000个,实现各市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5G网络覆盖。2019年,贵州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通知,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已建成开通5G基站1467个。到今年1月,共发展5G用户25.86万户。在5G应用创新方面,多家运营商在贵州设立了5G联合创新实验室、5G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并搭建了智慧公交、远程会诊、超高清直播等场景。据介绍,今年贵州将继续加快5G网络建设、应用创新和商用发展,包括制定5G站址专项规划;推进重要交通干线、重点产业园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5G基站覆盖;以5G+工业互联网为引领等措施。
云南
举办网络招聘会助复工促就业
云南省日前启动“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会,助力涉及疫情防控和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机构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劳动者就业。目前已有230家单位参与此次网络招聘,主要为疫情防控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期间涉及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机构,发布的岗位涉及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行政、财务、医生、教师等领域。招聘会主要面向2020年高校毕业生和往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具有工作经验的经营管理、技术、服务、营销类专业人才等。
西藏
科技创新券助力创新创业
近日,西藏90家企业共获得543万元科技创新券资助,同时还有38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获认定,将为已申领到科技创新券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创新服务。据了解,创新券同一年可多次申领,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度申领上限为10万元,创新创业团队每年度申领上限为5万元。据介绍,创新券由管理单位自主统筹使用,可用于实验人员及辅助管理人员的绩效激励、人员培训,以及实验室建设、运行、仪器等围绕科研合同开展的研发活动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创新券的实施将极大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快速成长,为推进产学研用有效对接创造条件。
内蒙古
向57个贫困旗县投入农牧业发展资金100亿元以上
在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恢复生产的同时,今年内蒙古将向57个贫困旗县投入农牧业发展资金10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成效和质量。据介绍,内蒙古将加大农牧业发展资金整合投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肉羊、肉牛、玉米、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广“菜单式”“托管式”“资产收益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扶贫模式,将贫困人口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内蒙古重点扶持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乳、肉、瓜果、蔬菜、林草等特色产业,拓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的扶贫渠道,做到项目跟着扶贫对象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
广西
发放亿元消费券鼓励“云消费”
广西发放亿元暖心消费券,鼓励“云消费”,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据了解,广西于3月26日至5月26日期间举办“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通过与阿里巴巴联手,线上引流,带动广西线下零售、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等商贸服务业。同时联合阿里巴巴整合线上平台资源,促进广西货卖全国。截至3月23日,广西报名参加活动的商户累计5万多家,其中购物类3.3万家、餐饮类7000多家、住宿类1000多家、线上平台网店1万多家。据介绍,活动期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品牌将联动广西4000多家限额以上商旅文企业、30万家线上线下门店,开展系列主题促销活动,推动上半年广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恢复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