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陕西产业发展的影响

2020-04-26 14:11:2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新冠疫情”发生后,响应国家号召,陕西省采取了严格的防治举措,全面投入这场战役中。为了阻断病毒的传播,全省百姓居家“隔离”,各地基本停止公共交通运营,以村组、社区为单位进行网格式防控排查,相关措施在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给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短期内,三大产业的供求总体上均受到抑制;长期看,这场“疫情”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优化的“机遇”。
  
  “疫情”发生后陕西三大产业面临的困境
  
  目前,虽然无法准确的评估“新冠”疫情给陕西省经济带来的风险,但这种影响的负面性却显而易见。所以在疫情控制好转后,各地均开始在省政府的领导下边防疫边恢复生产。
  
  一是第三产业供求总体均直线下降,成为疫情最直接受损者。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受冲击最大的是旅游、交通、餐饮及零售等服务行业。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显示,2019年春节陕西省接待游客4765.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9.33亿元,而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全省旅游全面停止,春节档的7部影片全部撤档。服务行业的供给与需求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几乎为零,但产业运营的固定成本却照常产生,甚至有些餐饮商家前期为春节储备的“菜肉”等因停业由资源转为损失。从目前的形势看,这种影响可能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二是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第二产业发展稍显滞后。第二产业的运行,需要人力资源借助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来实现产出。受春节假期及疫情影响,全省绝大多数组织实体的人员及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短期内无法全部流入到位,导致生产能力受阻,多数产品供给受限。2020年春节期间,陕西仅有部分煤矿维持正常生产,日均产量27万吨,受员工返矿困难、物资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一些煤矿面临产能无法快速恢复的难题。同时,疫情期间,除了部分生活必需品,如电力等行业,多数产品的需求降低。总体看,由于要素流动不畅,第二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受交通管制影响,农业部分产业发展受损。疫情期间全省实施交通管制,物品运输受限,导致部分农业种植及养殖等行业受到影响。特别是养殖行业,由于事发突然,前期饲料储存不够,当前产品面临输出困难,产业发展受到影响。疫情期间,微信圈多次出现鸡蛋、草莓等无法长期保存农产品销售求助信息。庆幸的是,在春耕时间到来之时,陕西省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对大多数农产品种植影响并不是很大。
  
  当然,受疫情影响,也有一些相关行业产品需求大增,供不应求,如口罩、酒精以及其他医药用品、网络通讯等产品,但这也只是短暂急扩的需求,长期看将趋于平稳。
  
  “新冠”疫情为陕西省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疫情中居家隔离的生活,强制性地放慢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引发了大家对健康生活的新思考。疫情也实在地暴露出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公共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领域的漏洞,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与管理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疫情在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一是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将为三大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强保障。此次疫情,暴露出陕西省社会治理水平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为今后省市及各行业完善自身应急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这些体系的完善将为三大产业未来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防疫与复工同时开展的过程中,陕西省政府彰显了高效的社会治理应对水平,打出力促复产的“组合拳”,有效解决了煤炭企业道路运输、外地员工返回、人员防护等难题。截至2月29日,全省生产矿井达94处,煤炭日产量超过120万吨,比春节期间日均增产93吨,生产供应稳步向好。
  
  二是“疫情”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发展是不断优化生产力的过程,总有一些因素会促进适应生产力的新行业或产品出现,或加快原有行业或产品的改进。此次疫情中,尽管从总体上看各产业均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却有部分行业借机异军突起,如互联网产业。全国大中小学生的“网课”,疫情期间物流行业对电商发展的需求,抗击疫情期间机器人的使用,推动了人们对互联网技术质与量的需求,相关行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星,对教育与科技大省陕西而言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健康以及生活的重新思考,疫情将会推动与健康有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优化改良某些产业,如餐饮,未来可能会促进外卖产品与经营方式的优化。因此,疫情加快了原有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是引发陕西省内各产业主体对管理创新的思考。此次疫情几乎影响了所有的经济主体与每一个人,近一个多月几乎完全封闭的“宅生活”不仅引发了个体对生活、文化及社会与政治的思考,也引发了省内各经济实体对自身管理体系的思考,面对如此突然如此重大的疫情,该如何应对?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该如何解决等成为每一个经济实体,甚至各级政府部门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会进一步促进产业主体对自身管理改革的创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对与东部地区发展整体有差距的陕西产业主体而言,这将是一次赶超的机遇。
  
  促进陕西三大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政府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共渡难关。目前,陕西各地均已在防疫的同时开始了复工生产,以减少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为此,陕西省相关部门在制度、资金及人员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帮扶各经济实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尽快的恢复生产。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实施了农民工返岗复工帮扶计划;省商务厅提出34条意见促进商务运行平稳健康发展。当然,经济发展是动态的,需要相关政策既要有时效性、稳定性还要具有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能落到实处就能彰显效果。
  
  二是产业主体应积极创新,应对环境变化。疫情为陕西各经济实体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为其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了一场现实的“危机实验”,暴露并扩大化了各经济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寻找适应环境的运营模式,成为各经济实体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疫情也进一步推动了适应生产力的新行业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当下如何借助网络技术助力自身发展成为很多实体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特征。对此,省内各产业主体应该在解决问题及思考发展方向的同时积极创新,以应对环境变化。
  
  三是各部门及行业应完善自己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对突发风险。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此次疫情暴露了陕西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漏洞与不足,也反映了省内各城市以及行业应对重大疫情的脆弱与管理功能的不足。此次疫情是2003年“非典”至今最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在整个应对疫情的过程中,陕西省及各市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均显底气不足,各行业几乎没有应急预案。如果在疫情发生时各城市及行业的应急管理体系能及时有效地运转,估计控制成本要比现在低很多。因此,此次事件提醒陕西省各部门及行业应尽快完善各自面对各种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体系,提升公共危机管理水平。
  
  四是充分发挥社群网格管理的优势,提升基层管理水平。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省内以社区和村组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发挥了千万基层党员与群众的作用。疫情目前仍不容忽视,境外输入风险、复工后疫情反复的风险等都不容轻视,需要基层单位组织继续发挥作用。社区与村组是最基层也是最合适的基层疫情防控任务承担者,应该不断地总结与完善此次基层单位网格化、数据化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升基层管理水平。落实省上及地方政府的各项决策,保障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
  
  此次“新冠疫情”为陕西省三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但总体的防治有序有效。从长远看,疫情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要大于现有的损失,陕西省及各产业主体应该面对现实,反思问题,化危为机,抓住这种机遇,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时补漏,实现追赶超越的梦想。
  
  (文/赵杭莉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