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墓地“小河公主”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2020-03-23 16:27:4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主讲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罗布泊小河墓地发掘领队,曾参与新疆尼雅、楼兰、“小河墓地”及克里雅河流域等重大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中外学者中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次数最多的人,也是新疆维吾尔族唯一的对石器时代进行考古研究的专家。

小河墓地棺具
 

小河墓地出土木尸
 
  “小河公主”的发现过程
 
  前面讲到2003年的发掘是从第一层到第三层,总共发掘了33座墓,但在第一层的发掘当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小河公主”的埋葬情况。
 
  在第一层,我们发现了被称作M11号的墓葬,当时它保存得非常完整,而且这个棺上面包着非常紧密的牛皮。
 
  后来,我们就一块一块地开始揭,把牛皮揭掉以后,棺上面是一块一块的小盖板盖着,我就开始揭第一块盖板,揭了第一块盖板,发现了毡帽的顶部,保存得非常好。
 
  揭到第二块的时候,整个头戴的毡帽基本上都暴露了,就像刚埋进去的一样,保存得非常好,非常漂亮。
 
  到揭去第三块的时候,现场的人都惊了,当时只听到“哇”这样的声音,,在揭开这个之前我想,我离她很近,但是那个时代离我又很远,会出现什么?
 
  揭开以后,大家惊了,太漂亮了,不约而同的一个声音出来了,“啊小河公主……”“小河公主”身上的斗篷保存得非常好,把上头的整个小盖板揭开以后,我们发现整个人也保存得非常好。
 
  而且,我们看到眼睫毛还是弯的、高鼻梁,而且略带微笑,她唇线也保存非常好,她毡帽绑的绳子勒的还有两条印子,身体是非常丰满的,而且保存的白白的。
 
  整个揭下来以后发现,比上次我们发现的老祖母保存的还好,也长得非常漂亮,活着的时候可能更漂亮。最后我们把她取了出来,又在室内打开,打开以后一看,全身都非常丰满,而且我们发现她的肚子有一边是比较鼓的。
 
  我们分析是不是因为难产而死?所以后期我们带回乌鲁木齐,专门联系了医院给她进行了CT检查,发现不是因为难产而死,是因为她活着以及被埋葬的时候非常丰满,经过挤压,把她的肚子一边给挤到鼓起来了。
 
  其实小河公主她跟普通人一样,但是因为美,所以出土以后,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公主。她从身份上来讲没有什么特殊,她的埋葬、随葬的东西都跟普通人一样。
 
  为何“小河公主”历经千年不腐?
 
  关于小河公主保存的情况,我们通过整体的发掘之后,也做了一个分析。因为前面我讲到,跟她同层位出土的M13号老祖母,她的脸部和脚部保存非常好,小河美女也是一样,她是通体都保存比较好。
 
  但是小河美女出土的时候,不管是过去我们看照片也好,大家都注意到了,她脸上、全身都有一层白的东西。
 
  当时我们分析,她可能喷涂了一层白色的乳状东西,但是乳状的东西是什么?现在还没做出分析,可能由于喷涂了这个东西,她就保存比较好,不光是小河美女,还有其他几个例子都反应了这种现象。
 
  可能早期小河人就知道用什么乳状的东西来保护她的尸体,或者还是因为气候干燥、浅埋,很快脱水保存下来的?我自己觉得,喷涂的乳状白色的东西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有可能有防腐的功能。

千年的对话
 

小河墓地出土麻黄草
 
  小河墓地棺材为何没有底?
 
  所以整体来说,保存的比较好。整个墓葬发掘之后,她的尸体旁是两个侧板,但是我们发掘过程中把墓边也找到了。
 
  先是挖一个坑,之后在沙地上把人放上,用两个棺的侧板把它合起来,也有挡头、挡尾把它插起来以后,再用小盖板盖起来,然后把牛皮包上。
 
  为什么没有底呢?他们(其他学者专家)说是船形棺。我还是认为这源自于“人来自于什么地方,最后回归于什么地方”。我认为棺的形状应该是像女性的阴部一样。作为女性,她生孩子,她从什么地方来的,她又回归什么地方,我认为是这样的,所以没有底。当然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听听其他学者专家们的意见,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

男性腰带
 

小河墓地出土小麦、黍
 
  小河墓地当时的人们来自哪里?
 
  我们后期是跟吉林大学一块合作,共同发掘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的朱弘教授,是人类学的专家。根据他的观察,小河墓地上层1到3层,基本上都属于欧罗巴人种。
 
  从面部,主要是从头部来观察、分析,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因为他们的头发是褐色的,也有略黄或者发红的,可能也有一些黑色的。但是从面部的鼻梁、脸型的分析,他认为是欧罗巴人。
 
  整个小河墓地做到下层的第四层和第五层的时候,保存情况不是太好,因为小河墓地作为一个沙包,沙漠只要一下雨,雨水马上就渗透聚集到下层,所以下层因为潮湿保存不太好。
 
  但是根据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做的DNA分析,根据下层的女性线粒体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了东亚和南亚的成分,说明早期已经有东亚和南亚的人,和欧罗巴人有了融合的现象。
 
  而且从农作物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小麦到这了,黍也到这,欧洲的黄牛也到这了。这些人来自于什么地方?当然有很多专家,有语言学的,环境学的,也有人类学的,他们有一些研究分析,这批人有可能来自于俄罗斯高加索地区。人类在不断地迁移,根据最后一次小的冰期,可能高加索地带这批人由于环境变化,气候的寒冷,后来逐步迁移。
 
  从什么地方迁移?新疆这边有天山山脉,南边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山脉,他们这批人有可能沿着乌兹别克斯坦走廊,就是伊犁峡谷逐步迁移到这边。
 
  人类的迁移随着环境,只要有好的环境,有水、有草,适合人类生存,就会选择以后居住在这里,继续逐步的发展。
 
  但是,根据我们看的情况,实际上,罗布泊这个地区应该早到1万年左右就已经有人类在这居住了。因为我们在罗布泊地区过去做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的细石器,早的可能要早到近万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古墓沟发掘当中,发现一具人骨上,他的脊椎部分有石箭头插在上面,可能这批人往这迁移时,与原住民之间为争夺利益发生了战争。
 
  在这批人迁移到这之前,可能有原住民在这,也可能有东亚和南亚成分的人迁移到这里,进一步融合,这种现象在这都能看到。

小河墓地裹尸斗篷
 
  小河墓地名称的由来
 
  说到小河墓地,那么小河墓地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追溯到1934年贝格曼到这儿的事情。
 
  贝格曼当时到这的时候,是奥尔德克作为向导带他到这,因为整个罗布泊湖水的注入,一个是孔雀河,再一个就是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水是注入罗布泊的,当时他到这儿来的时候,还是划独木舟来的,所以这地方没有名称,正好又是孔雀河的一个分支。
 
  他看了这个情况以后,就说是孔雀河的一条小河,所以这个小河的命名应该是从这儿来。
 
  实际上早期的小河从地图上来看,叫库姆达里亚,翻成汉语的话它叫沙河,也可能是库姆,贝格曼来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名称,所以作为孔雀河的一个分支,就起了这么个名字“小河”。
 
  小河墓地当时人们的穿着是什么样?
 
  通过小河墓地整体的发掘以后,我们对小河人的服饰有一些了解。通过发掘女性,我们发现她们只穿一个腰衣,就像夏威夷草裙一样,有一些穗摆,用毛线织着。
 
  男性也只是一个腰带,很长的一个腰带,完了以后到前面遮起来,但是没有发现衣服,发现有毡帽,脚上有靴子,但没裤子。男性和女性就是这种区别,女性是腰衣是带穗摆的,男性是腰带。
 
  根据他们日常的情况来看,他们埋藏以后用斗篷裹着,用木别针或者骨别针别着。女性斗蓬下部有穗边的,一般都朝上,很有美的一种享受,男性都是在下边。
 
  我们分析,斗篷可能他们日常的白天就搭在肩上,或者裹在身上,但是冷了以后就作为他的衣服或者是作为他的被子。
 
  因为现在我们看了很多非洲的一些现象,比如说,我前年到马达加斯加也注意过这方面,他们也是一个床单的东西,白天就搭在肩上,到太阳一落,他们就裹到身上。
 
  后来在澳大利亚发现他们的土著也是这种情况——男性是个腰带,女性是稍微有点穗摆的腰衣,他们的斗篷是带毛的。
 
  在小河墓地中我们发现的老祖母脸上有彩绘,后期有些人做纹身,但小河墓地是用彩绘来打扮自己,而且有一些带着金耳环,审美感很强。比如说她在死了以后,把穗摆放在上面,男性的放在下面,这都是一种美感。
 
  小河墓地为何会有木尸?
 
  在小河墓地我们还发现一种现象,从2002年到2003年,我们就发现有一具用木头代替的尸体,也是裹着斗篷,也有毡帽,也有草编篓,我们感觉到非常奇怪,为什么用木头代替尸体埋葬?按照人的体型,有的是直接从树干上,大概有那么分叉的像人体形的那样子,有的是给他包一层牛皮,而且弄得假眼睛、假嘴唇、假头发、假眉毛。
 
  后来在2003、2004年,一直到最后发掘完,发现了十几具木尸,为什么会出现木尸?而且跟活人死了以后随葬的一模一样。后来我们分析,因为小河墓地作为这个部落的一个非常神圣的死亡者的殿堂,是不是有可能当时人出去打猎,或者因为部落间的战争,没有回来,但是又要求一个完美的归宿,所以就以木尸出现。
 
  而且,还发现有一个头是真人的头,两个胳膊是真人的胳膊,但其他部位用木头代替,而头骨又给他用胶一类的东西,给它做了丰满的面部。
 
  还有一个墓葬,就是两个木尸,而且是男性的木尸,因为他棺前立木的全是女阴立木。我们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单人葬,有木尸葬的话也是单人葬,但是这两个都是男性。我们分析有可能是父子两个或者兄弟两个都没回来,这种现象在小河墓地也是非常特殊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现象。
 
  小河人对小河墓地这个地方,作为死亡者的一个殿堂,是必需的归宿。而且在四公里以外,就可以看到小河墓地,这地方周围非常平缓,就是一个台地。后来我们通过发掘发现小河人在这生存、居住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红柳台地,因为第三层里有的墓葬压在红柳上面。
 
  我们分析它早期就已经是一个小的台地,其他周围都比较平缓,而且通过观察,周围基本上现在没有干枯的胡杨,只剩零零散散的几个,说明他们对周围的胡杨大量的砍伐,作为棺、作为立柱,所以也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的变化,导致小河这个地方逐步气候干燥,到最后草木干枯。
 
  从小河墓地和太阳墓地整个情况来看,这个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年龄一般都不是太长,有个别的一些可能年长一点,到四五十岁左右这样的情况,一般都在30岁左右自然死亡。
 
  老祖母和24号男性的墓棺规格比较大,从随葬东西来说比较多,可能地位高一点,其它墓葬基本都一样,每个墓随葬一个草编篓。
 
  小河墓地没有发现陶器,草编篓是食用器,草编编制的非常精美,几何纹的、人字纹得非常漂亮,保存也特别好。一个墓只有一个,我们看了以后,发现它有的里头放有小麦,有的放黍,有的还有一些奶制品。这些东西我们跟科学院做了分析,认为是乳酸菌,学名叫开菲尔,属于奶酪。
 
  这些东西说明当时养殖牛以后除了喝牛奶,又做一些奶制品,可以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奶酪。
 
  墓葬里藏了些什么?
 
  在小河墓地当时死者埋葬的时候,应该有一些祭祀活动,为什么说牛皮是现场现宰了埋的,因为我们在发掘当中发现,有些烧火的痕迹,肯定是埋葬的时候做一些祭祀活动,做一些仪式,点一些火。
 
  我们在北区发现10号墓非常特殊,它是一个男性墓,他身上的穿着跟女性一样,他的腰衣有三层,而且非常长,他头戴的毡帽也不一样,他的毡帽有用皮子做的花边,而且他的羽毛除了这个竖着的羽毛,还有一个往前伸的羽毛。他身上还随葬七条蛇。
 
  我推测他是当时部落的一个巫师。小河墓地大量随葬的,除了小麦、黍之外,还有麻黄草,麻黄草是一种植物,它可以退热,还可以辟邪,还对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作用,说明他生前有大量使用过这个东西。
 
  一个柱子、一个棺前立木,一个棺,完了棺后面一个红柳插着成一组,所以你看的很多立柱,实际上就是每个墓有一个,就形成了一个像干枯的胡杨林一样,柱子有六棱的,有八棱的,有十一棱的。
 
  高的立柱和立木之间,他们还要随葬一个草编篓,而且草编篓比较大,不光随葬草编篓,还有里头插一个芦苇管,芦苇管的直径有一厘米多。说明当时的环境非常好,能长那么粗的芦苇,说明水草丰美,植物有芦苇、有甘草,说明这些东西都对他有很重要的用处,而且在这上面还放一个牛粪,有的还把一些羊骨头绑到一起,也放在那。
 
  说明早期不光是欧亚这边的人来不断,也可能东边的人也迁移到这边,早期从民间来讲,人类不断迁移、融合、交流。
 
  因为在高加索地区,现在叫阿兰共和国,汉晋时期在那边发现很多我们东边去的丝织品,这些东西说明早期已经有交流。
 
  欧洲人种在4000年以前,就一直随着气候的变化逐步往东迁移,通过小河墓地的人种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目前在新疆发现的欧罗巴人种往东迁移的情况来看,早期现在也就是在哈密这一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