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陕西全力以赴

2020-03-24 15:09:51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同时明确要求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高屋建瓴为陕西农业发展擘画蓝图。
  
  如今我们看到,2019年陕西全年实现57.88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5%;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22元,同比增长11.4%;革命老区延安宣布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2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经过2017年4个县(区)和2018年23个县(区)脱贫退出后,陕西56个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
  
  面对这些成绩,特别是在2020年这个春天,让我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也看到了实现全面小康百年梦想的希望。
  
  厚植产业根基 增强脱贫基础
  
  五年来,陕西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3+X”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苹果、猕猴桃、羊乳发展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稳居西北地区首位。
  
  201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立足陕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启动实施特色现代农业“3+X”工程,力争将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打造为三个“千亿级产业”,做优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一串串飘红的数据,一项项丰硕的成果,见证了5年间陕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足迹。
  
  在果业方面,陕西建成了全球集中连片栽植苹果面积最大的产区,成为全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以苹果产业为主的果业把200万户果农、近1000万人都“镶嵌”在了产业链上。
  
  在畜牧业方面,陕西建成全国最大的莎能奶山羊良种基地、最大的羊奶加工业基地、最大的羊乳制品供应基地,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达85%,其中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份额超过95%,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
  
  在设施农业方面,截至2019年年底,陕西设施蔬菜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为340万亩、1040万吨、920亿元,较2014年分别增长19.2%、22.4%和268%,发展规模稳居西北地区首位。
  
  在特色产业方面,陕西因地制宜做优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形成农业优势特色产业50多个。
  
  这些都是陕西激活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的有力证明。
  
  2019年7月,从杨凌示范区传来好消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团队育成的两个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瑞雪”通过了国家审定。这是我省首次通过国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
  
  杨凌,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农科教“软实力”中心,引领陕西农业科技取得无数突破,给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为陕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举目远眺,杨凌示范区先后与3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由示范区内高校组织的农科专家团队,带着现代农科技术走出国门,把杨凌农科的“金种子”播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袤大地上,敲击出陕西向西开放的铿锵鼓点。
  
  驻足近观,杨凌积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尤其是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农业交流培训,2019年更是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勾勒出陕西丝绸之路起点的鲜明轮廓。
  
  陕西正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谱写农业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
  
  坚持绿色发展 守护绿水青山
  
  五年来,陕西坚持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持续加强,渭河被评为最美家乡河。
  
  2019年12月1日,在安康市旬阳县双河镇,清澈的双河水静静流淌,汇入汉江。冬日的早晨,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女子护河队队员,正在捡拾河道里的垃圾。让女子护河队员们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河里的垃圾数量已经大为减少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双河水的变化是陕西努力治污减排、持续改善环境的一个缩影。
  
  5年来,陕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成为陕西追赶超越“新底色”。陕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加大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工作力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持续加强。
  
  2019年,陕西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全省河流水质同比有所好转,50个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河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河长制”“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全省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渭河成为“生态渭河、景观渭河、安澜渭河”,被评为全国首批“最美家乡河”。汉江丹江水质优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同时,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61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削减。
  
  岁末年初,眉县横渠镇豆家堡村村民们冒着严寒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清理村间道路垃圾,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豆家堡村村民真正享受到了白天有美景、晚上有夜景的优美环境。村民王鹏感慨地说:“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更好了。”
  
  在陕西,还有许多像豆家堡这样的村庄正在变得更美,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我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庄清洁行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新建农村卫生厕所63.1万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40万座,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3.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千村万户换了面貌。
  
  全力脱贫攻坚 富裕百姓生活
  
  五年来,陕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年底的9.02%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0.75%,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28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8.34万人。2019年5月,革命老区延安宣布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2018年,陕西共有23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5月延安市贫困县全部脱贫退出,6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5万人告别绝对贫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向革命先辈交上了一份合格的脱贫攻坚答卷。
  
  2019年,陕西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29个退出县(区)救治贫困群众46.03万人,报销救助资金17.5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19.81万户66.86万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安全饮水人口806.78万人,低保对象达14.36万户32.41万人。
  
  也是这一年,陕西向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23亿元,占全省资金总量的23.11%;安排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1.57亿元,占年度资金总量的50.7%;向革命老区县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66亿元,占资金总量的68.29%。
  
  实现远大目标需要驰而不息地奋斗。5年来,陕西坚持把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集中力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力攻克坚中之坚,坚持把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摆在突出位置,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推进。
  
  一户户贫困户脱了贫,正向着幸福生活昂首迈进。2019年8月初,千阳县草碧镇上店村村民邵路钰栽种的3亩灵芝到了成熟期,又迎来一个丰收年。2015年,邵路钰因缺技术、缺资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镇村干部帮扶下,邵路钰返乡自主创业,承包土地,注册家庭农场,通过发展特色灵芝产业走上致富路。2019年他的3亩灵芝销售收入达30万元。
  
  陕西强化产业扶贫,按照“长短结合”原则实施“3+X”产业扶贫工程。强化就业扶贫,2019年以来,全省已有42.97万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强化扶志扶智,全面推广“扶志六法”、安康新民风建设等做法,“爱心超市”实现贫困村全覆盖。陕西让群众在脱贫攻坚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决战决胜脱贫 冲刺“最后一公里”
  
  五年来,陕西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和对陕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实现产业兴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全力以赴,冲刺“最后一公里”。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在三秦大地全面吹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了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这也是决胜之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发力点。

  2020年,陕西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主要聚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聚焦重要农产品供给、聚焦农民增收、聚焦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五大问题作了全面部署安排,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在陕西的具体化。
  
  2019年以来,陕西在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对已脱贫摘帽县实行“四个不摘”,同时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巩固和提升脱贫质量,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这一年,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在29个退出县(区)选派挂职干部68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6亿元,通过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2.61亿元。
  
  这一年,江苏省投入陕西29个退出县(区)财政性帮扶资金20余亿元,江苏省镇、村和企业累计支持资金1.6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943个,带动38.32万贫困人口,累计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1.94万人。
  
  这一年,陕西持续打造国企合力团、校地结对“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大”特色帮扶体系。国企合力团在29个退出县(区)对接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1.73万户4.85万人;校地结对建成产、学、研示范基地和落地实体项目110个。
  
  这一年,陕西民营企业帮扶29个退出县(区)的2537个贫困村,实施项目4943个,惠及贫困人口43.17万人。各类社会组织帮扶29个退出县(区)的贫困人口50.28万人,投入帮扶资金达到4.06亿元。
  
  ……
  
  如今,进入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战疫情、强脱贫、防返贫的多重压力,陕西省更要精准发力,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2月17日,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级要进一步夯实应对疫情决战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紧紧围绕18.34万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确定的任务,立足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带贫益贫,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全力以赴推进剩余任务扫尾“清零”。
  
  2月18日,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全省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议上强调,要积极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举措,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要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常态化抓好问题整改,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2月20日,在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胡和平强调,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劲头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月22日,为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陕西省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八条措施》。《措施》规定:做好贫困患者治疗救助,切实保障其家庭的基本生活;促进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增设扶贫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带贫企业开工复工,对受疫情影响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带贫市场主体,可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对有利于尽快恢复生产、有利于疫情防控的项目优先使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尽快开工建设;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延期快贷;畅通消费扶贫渠道;帮扶干部下沉一线,根据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需要,采取灵活有效方式开展工作。
  
  方向已明,目标既定。
  
  如何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如何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又如何防止返贫,如何高质量实现新目标,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新任务。我们唯有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尽锐出战,拿出决战的精气神,落实落细工作举措,冲刺“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任务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