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发展之我见

2020-03-23 13:54:2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为陕西改革开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挂牌以来,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要素流通集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截至2019年11月,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55914家,新增注册资本6979.52亿元。其中,新增企业37092家(含外资企业476家),新增市场主体数为自贸试验区成立前市场主体数的2.2倍。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及人文交流持续深化,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作用日益彰显。
 
  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方面,陕西基本完成国家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复制推广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委推出的适合陕西的174项改革经验。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40个,向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105个,“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等16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表扬,先后两批共53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突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总结形成134个创新案例,“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业务平台、“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等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可信身份认证”、文勘前置工作模式等35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证照分离”改革涉企事项全覆盖试点全面推行。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新模式全面推开;外汇管理方式不断创新,跨境支付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的地区;向西北四省累计推荐70项改革创新经验。
 
  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从外贸依存度、人均进出口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份额、变差优势、出口增值率、交通运输量等七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衡量一个地区外贸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方面,对陕西与辽宁、四川、河南、浙江、湖北等省份进行了横向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陕西在综合排名中位列第六,这说明陕西省作为已建立自贸区的省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出口份额、人均进出口额以及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率,整体数据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这表明陕西省对外贸易有其发展的潜力;出口增值率和外贸依存度的排位都是第四,这说明陕西省对外贸易的质量仍应继续提高,应继续努力推进产业整体结构优化升级,重视出口经济稳步发展。变差优势很高,位居第一,这表明陕西的出口发展一直处于逐渐提升状态,应继续保持,快中求稳,稳中向好。
 
  在未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将如何“持续推进试点任务深化、认真制定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深入推进差别化改革和创新案例培育”?如何进一步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与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联动驱动,对标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使之成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标杆和新典范?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与服务制度
 
  自贸区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自由贸易体制创新和改革的试验田。近年来,陕西省牢守陕西自贸区的重要定位,勇于尝试,大胆改革,获得了诸多经验。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经常性、规范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正是这些举措对陕西经济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陕西省应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精简、高效、有序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
 
  更好地让陕西省自贸区发展腾飞,行政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是要对现有行政体制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权限和管理程序,扩大行政透明度。二是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加快建立新型的、适应当今的审批监管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省市管理权限下放,开展行政效能革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四是要从实际出发,营造起求实卓效的政务环境,对机关存在的不良作风进行整治,确保企业办理事务能快速便捷。
 
  更好地让陕西省自贸区蓬勃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重要保障。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是提高全省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一是政府部门要重诺践行,对企业做出的政策允诺要予以兑现;二是政府要建立市场信用监管体制,建立白名单、黑名单,并定期予以公示,建立征信信息收集共享平台,大力惩处市场失信行为,对各类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三是要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扶持中小企业经济发展,降低营商成本,解决好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这是稳定社会和提升市场信息的有力支撑。四是要充分关注中小企业在省内的发展需求,缩小企业注册登记的门槛,节减市场主体创业时间、空间成本,并使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服务平台整合企业合作、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公布和其他功能,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更好地让陕西省自贸区持续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驱动力。陕西自贸试验区要立足自身的内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主动的探索差异化制度创新路径,来形成一系列的新模式,这才是自贸试验区开放发展的重要体现。例如,自助服务平台、互联网身份认证平台。
 
  第二,推动产业继续转型升级,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陕西省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是陕西省经济从“追求速度”到“保障质量”转化的必要选择,保持发展势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陕西的一项重大举措。现代产业体系是以供给侧和结构要素为核心,以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支撑的发展新格局。陕西省应利用区位优势,形成全省多层次的联动枢纽产业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来让传统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对于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从“制造”变为“智造”,从销售变为产销一体。要依托有利形势,开展国际合作,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本省制造业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迈进。陕西省一直以来想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辐射西部和欧亚的金融中心,应全力促进区域金融资源聚集,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扩大资源配置空间,优化金融生态,创新绿色金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重心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偏移,善用科教、资源等优势,围绕创新拓展产业链,抢占未来产业竞争优势。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把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共同合作研发,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产业项目。同时,重视文化产品,抓住“古丝绸之路”是“文化之路”来进行文旅产业培育,挖掘好、利用好本省文化资源,例如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完善国际文化交流机制、让本土文化“走出去”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文化+生态+旅游+金融+学研”的旅游产业新业态。对于现代服务业,要明确其作为产业集群协同并进的催化剂的地位,让传统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型。
 
  第三,提升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加快陕西与国际沟通步伐
 
  陕西省要以开放、合作、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本省产业全球化,推动本省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内陆新高地。一是可以充分发挥本省石油化工、煤炭能源优势,优化核心技术与产业平台,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与合作,把产业链延伸到更多国家。二是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打响陕西品牌,同时也要让外国企业“引进来”,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发达的技术水平。三是发挥本省在农业方面的天然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出口创汇型农业企业,把杨凌属于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作为全国唯一涉农主题自贸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加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在国际上打响农业品牌;建立现代农民培育体系,提升农民文化素质,让更多农民更加专业。同时,要把自贸区打造成世界一流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区。
 
  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加快物流网络建设,优化物流体系,以建设世界水平的物流通道为目标,加快水、陆、空、铁高度互联物流体系建设,做到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大力倡导多式联运。陕西省要对未入驻本省的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特点的物流企业大力引进,同时对本省物流企业进行政策偏移助推发展,达到物流业向现代高端方向转型升级的目的。
 
  同时,密切的人文交流会让世界更好的认知陕西。可以更好的依托于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的建成,借助信息手段建设关于“丝绸之路”的交流平台,发展“信息丝路”,与世界各国进行项目合作。可以通过丝路艺术节、丝路论坛、丝路博览会等方式渠道,推动陕西与世界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文化沟通。
 
  第四,强化省内各区域协调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繁荣
 
  陕西的发展可以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发展。西安的发展应带动关中城市群和全省的发展,要发挥经济带联动作用,发现和使用良好的区域资源禀赋,以“大西安”城市圈进出口较强区域辐射作用为引领,加强关中平原城市群、陕北资源经济带、陕南生态环境带三大区域内部协同,各区域优势互补、强化分工、协作,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要充分发挥自贸区空港、陆港、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功能作用,实现以西安为中心,以西咸新区为引擎,延伸整个陕西、辐射全国的经济枢纽功能。(文/王若瑜)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