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郑州竞相建设连胜中心城市

2020-03-23 16:48:5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国务院《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中又提出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和西安跻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就是要成为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  
  
  国家中心城市,是大国治理中有关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其基本特点为“两性三中心”,即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中心、文化交流的辐射中心、区位交通和信息网络的枢纽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西安和郑州两座“国中”城市,是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西安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郑州带动中原城市群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
  
  西安和郑州的“三步走”
  
  今年1月3日,中共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明确提出西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围绕此目标,提出三步走规划。
  
  第一步:2020年,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运会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十项重点工作取得关键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
  
  第二步:到2022年,大西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更加成熟,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城市能级实现明显跃升,基本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特征。形成5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三个经济”总产值占GDP比重20%以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
  
  第三步:到2035年,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更加稳固,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这三步走,为西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明确了三阶段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7月底,西安市出台《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2020-2025-2035三个时间节点,对工作做了部署。而此次会议上,明确将第二阶段的目标时间,从2025年提前到2022年。
  
  2022年是什么节点?是建党100年后新起步的第一年,是大西安借助十四运契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后的第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提速之年。
  
  2018年8月,河南省出台《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提出要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规划》分近中远期分别提出了2020年、2025年和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区域集聚人口达到20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GDP超过9万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第二步,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第三步,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常住总人口将达2300万—2800万。
  
  今年,郑州加快“郑汴一体化”与“郑州县改区一体化”步伐,完善城际交通网络,培育和建设与新乡、焦作、许昌的交通衔接,推动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功能互补这些要素的成功对接,形成一小时都市圈,不断优化郑州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加快构建“双城引领、多组团、多节点”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村镇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提升郑州与周边城市的协同效应,促进资源整合利用,实现“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智慧城市”。
  
  城市规划:“十字方针”和“十二字方针”
  
  2017年来,西安以“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十字方针,全面优化超大城市空间格局。
  
  “北跨”——跨过渭河,使渭北区域成为工业新重镇、城市新组团。不局限于老城的空间格局,西安也在“跳出城墙”,大西安进入双核时代。重点通过富阎板块、渭北工业组团、西咸空港组团的发展,加快大西安北部“工业增长极”建设,使渭北区域成为工业新重镇、城市新组团。
  
  “南控”——按照规划,要把秦岭作为国家中央公园来打造,重回“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西进”——对标雄安新区,建好西咸新区,推进西咸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城市发展腹地,使大西安进入“双子城”时代。重点通过发展西咸新区、咸阳城区及杨凌区三大核心区域,加快大西安西部特色产业建设,推动大西安融合发展。
  
  “东拓”——主要为拓展功能。依托大西安东轴线,以全运会、自贸区、“一带一路”峰会会址等大项目带动,使东部区域成为开放新高地、国际化大通道、服务业增长极,面向世界的时尚新窗口。重点通过大西安新中心、临潼文化旅游度假中心、临渭现代服务中心的打造,辐射带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加快大西安新兴功能的拓展。
  
  “中优”——绘出“凸显核心区九宫格局,延续城市肌理,彰显千年古都底蕴”中心城区图景。作为城市的核心,也是城市最具历史性的区域,在“传承”的基础上,持续推动老城区的“优化”,推动传统的城市功能升级换代。
  
  2019年12月初,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指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全市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努力“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关键时期。
  
  《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郑州市要按照“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东强”——发挥郑东新区示范作用,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动”——发挥航空港区龙头作用,围绕“枢纽+口岸+物流+制造”,做大做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经济引领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西美”——发挥高新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城市生态屏障、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让西部拥有美丽环境、美丽生态、美丽经济。
  
  “北静”——依托黄河生态文化带,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的现状基础,努力打造郑州的“后花园”。
  
  “中优”——加快老城区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激发老城区活力,彰显中原文化魅力。
  
  “外联”——加快建设“1+4”大都市区3条铁路、3条高速、4条国省干线的“3+3+4”快速交通系统,推进地铁、城际、铁路、公交“四网连通”,构建半小时高铁交通圈、1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
  
  加快郑州的国际化、现代化步伐,为中原更加出彩、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城市格局:“一核四轴三带多点”与“三带三轴多中心”
  
  郑州大都市区将构建以郑汴港核心引擎区为“一核”,以南北、东西向区域发展主轴和郑焦、开港登功能联系廊道为“四轴”,以黄河文化生态带、嵩山—太行山区文化生态带、农区田园文化生态带为“三带”,以次级中心城市、新兴增长中心、重点镇、特色小(城)镇等为“多点”的“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区域空间格局。
  
  郑州大都市区的“1+4”空间格局。国土面积31226平方公里,2017年郑州大都市区人口2816.83万人,生产总值18434.8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5445.41元。据估算,郑州和4个“小伙伴儿”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国际通行的大都市区的空间形态,是“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郑州推动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的无缝换乘,实现区域功能中心与门户枢纽、外围组团、相邻城市中心区间的“三个15分钟”高效衔接。通勤圈的提速,也为大都市区的产业集聚创造了条件。
  
  《规划》提出,要加快郑州机场—许昌市域铁路建设,可以推动许昌生物医药产业园、森源电气制造基地、长葛产业新城等沿线重点产业园区开发;依托开港大道、机登洛城际铁路,可以推动开港登旅游文化廊道建设。
  
  而西安市完成的《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以西安、咸阳、渭南、杨凌、西咸新区为主体,约1.76万平方公里。大西安未来的城市格局则是“三带三轴多中心”格局。
  
  三带指北边的北山生态带,南部的秦岭生态带,以及中间依托渭河的渭河生态带。
  
  三轴实际上是南北方向贯穿大西安的三条轴线。第一条轴线指位于西侧、以西咸新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引领轴,主要沿沣河形成的南北纵贯西咸新区、高新区的城市发展轴,以商贸、科创、临空经济职能为主;第二条轴线处于中间位置,是指古都文化传承轴,也就是西安一直说的沿长安路的长安龙脉,南接秦岭终南山,中承西安历史轴线,北至大地原点,延伸至唐陵,传承大西安历史脉络,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职能为主;第三条轴线就是位于东边的现代服务生态轴,网上说国际文化交流轴,其实也是一个内容,主要为沿灞河形成南北向联系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和曲江新区的国际文化交流、现代服务轴,以现代服务、文化、会展职能为主。
  
  多中心是指在这三个轴线上形成三个城市中心。西侧的西咸新中心,在沣河与南北向轴交汇处形成西咸新中心,打造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为主的新中心;中间就是依托西安中心城区的大西安核心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化核心区职能,是未来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展示区;最后就是东部的新中心,依托浐灞渭体育中心、欧亚论坛,辐射周边,打造生态型现代服务新中心,并将辐射带动整个东部片区的发展。
  
  产业布局  各有特色
  
  “郑中心”不仅是中原城市群的“发动机”,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河南围绕提升郑州龙头引领作用和综合竞争力,优先支持郑州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先支持省级布局向郑州倾斜,不断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今年,郑州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挺起先进制造业这个脊梁,撬动创新创造这个杠杆,在全球叫响郑州品牌、郑州创造、郑州质量。
  
  一要强化先进制造业主导地位,推进传统产业促转型、特色产业创优势、新兴产业成规模,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会展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确保制造业比重保持在30%以上。
  
  二要夯实技术创新支撑,持续引进企业、平台、人才、机构“四个一批”,加快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国家与地方、产业与院所“四个融合”,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综合体齐头并进,完善“智汇郑州”人才政策,让创新创造成为郑州的鲜明特色。
  
  三要大力推进消费升级,深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商贸、健康医疗、养老服务、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化、精细化发展,打造一批以二七商圈为代表的现代商贸业发展集聚区。
  
  四要持续做优都市农业,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提升粮食加工、流通、科研能力,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早在2017年年初,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等“三个万亿级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过四年的发展,万亿级大产业的定位愈发明晰。2019年明确提出着力打造“3+1”万亿级大产业即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主的商贸物流业,以及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这将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安致力于打造的“3+1”万亿级大产业中,文化旅游大产业被单独列出。这向世界释放出强烈的信息和愿望:新时代开启,西安要做中国文化担当,努力打造世界旅游时尚之都!(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