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生六大事

2020-03-12 18:58:4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20年,将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我国制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目标。
 
  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覆盖超98%、全年空气优良天数80%以上、所有地级市覆盖5G、疫苗实现“一物一码”……这些计划在2020年实现的目标,关乎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所在。2020年,就要来了,让我们一起为这些目标努力。
 
  脱贫攻坚: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
 
  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贫困发生率8.2%,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最后的贫困堡垒”。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深度贫困歼灭战面对的是最困难的地区和群体,在稳定增收、“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有难点和风险点,因此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举措,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除了发挥好制度优势,更要培养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的可持续性。
 
  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到2020年,贫困地区教育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0年,每个贫困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
 
  到2020年,90%以上贫困村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
 
  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
 
  到2020年,全国12.29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比例超过98%。
 
  到2020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
 
  去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仍需持续加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分析,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会议强调精准、科学、依法,是对一些地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的针对性举措,彰显中央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的认识更科学、方向更明确、措施更有力。
 
  目标
 
  污染防治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15%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减少10%以上。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
 
  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到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5亿千瓦,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
 
  到2020年,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以上,打造世界领先的新能源产业。
 
  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
 
  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
 
  到2020年,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40%。
 
  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到2020年,形成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基本保障: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
 
  2019年,我国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全年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各地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8.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达2.96亿人次。
 
  “要把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摆在重中之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尤其要发挥作用保障基本民生,关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会议目标指向非常明确,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等,这都旨在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医疗教育养老: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
 
  会议提出,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
 
  去年以来,适应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趋势,我国积极增加补短板、惠民生的有效投资,推动供给质量提升。去年前10个月,我国教育投资增长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3.8%,增速均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承健说,医疗、养老、育幼等是老百姓朝夕面对的生活关切。要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民生领域补短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这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可以释放需求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标
 
  教育事业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到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50万人,在校生368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0.0%。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20年,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目标
 
  医疗卫生
 
  到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14.2亿左右。
 
  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
 
  2020年12月底前率先实现疫苗和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一物一码”,逐步覆盖所有药品。

  目标
 
  养老保障
 
  到2020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
 
  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
 
  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
 
  到2020年,90%的街道和乡镇建立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城乡社区普遍建立老年人健身活动站点和体育团队。

  目标
 
  科学技术
 
  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
 
  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
 
  到2020年,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到2020年,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
 
  到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
 
  到2020年,民用大型客机、新型支线飞机完成取证交付。
 
  到2020年,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初步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住房:坚持“房住不炒”,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会议强调,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住房质量提升、配套改善是重要的民生需求,会议回应了民生关切,同时明确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发展租赁住房等,这都是强化住房保障的务实举措。”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会议还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倪鹏飞说,“房住不炒”既抑制炒、又支持住,保护居民的住房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则体现了政府调控的精准发力,加上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将共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米袋子” “菜篮子”: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提出,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作用更为稳固。与此同时,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猪肉等食品价格出现波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去年以来水果价格波动、猪肉价格上涨,凸显了提高重要农产品产能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也应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后保供稳价要与促进转型升级结合起来,通过提升绿色、健康、有规模、有技术含量的产能,来弥补小散户等退出的产能缺口,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已经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下一步,将继续加力促进生猪生产,多渠道增加肉类供给,兜底基本民生,密切监测预测价格变化。(责任编辑/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