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 当好生态卫士

2020-12-02 16:58:15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作者:刘玉
  旬邑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陕西腹地、咸阳北塬,境内森林密布、植被丰富,气候温润、空气清新,山水俱胜、生态宜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围绕建设“关中最美县”目标,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打造生态格局,决战脱贫攻坚,致力乡村振兴,做强叫响“渭北明珠·高原绿肺”生态品牌,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提供了坚强环境保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第一站就到了秦岭,首先关心的就是生态,强调要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湖草系统治理,提出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新要求,为我们切实履行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两山”理论科学内涵,牢固树立“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思想,坚持严格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铁腕治理,科学施策,协同发力,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让旬邑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注重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紧紧围绕建设关中最美县目标,正确处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严格按照“一城、两园、三区、四线、多点”建设格局,以森林进城围城、绿色廊道、森林乡村、景区绿化、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苗木花卉、森林增量提质、森林生态文化、资源安全能力“十大工程”为抓手,努力建设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坚持走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路子,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企业治理、公众参与的思路,倡导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深入整治城乡面貌,做强叫响“渭北明珠·高原绿肺”生态品牌,争做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的样板。
 
  坚持绿色生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以生态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生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加快林业基地建设。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建设林下种养基地,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养殖等产业,促进林业优质高产高效。二是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坚持政府引导、项目支撑、示范带动,发挥林业生态脱贫和林业产业增收作用,加快推进核桃、油用牡丹、樱桃等杂果林建设,鼓励引导发展林间套种和林下养殖,努力让贫困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三是培育林业新型业态。依托旬邑红色、生态、人文等独特资源,推行“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加快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马栏河湿地公园、马栏革命旧址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更加协调统一。
 
  坚持绿色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深入推进植绿补绿增绿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悉心守护古豳良好生态底色。一是建设生态屏障。抓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做好马栏河自然景观生态廊道、书香公园等休闲绿地日常维护,推动高速、国道、城区道路等路路见树、树下绿化,努力让青山染翠、人在绿中的景致更加宜人。二是推进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和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抓好小流域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森林和河道管理、工业点源治理等工作,打好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组合拳”,推动形成好山、好水、好风光。三是强化环境监管。强力推进“治污降霾”,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围绕扬尘治理、煤炭削减、餐饮业治理等方面,加大环境综合执法力度,依法推进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事后监察,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始终位居关中前列。
 
  倡导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共生
 
  坚持将生态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每一寸土地、浇灌到每个人心中。一是加强科普宣教。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科学设置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场所,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生态文化内涵和建设品位。二是深化文明创建。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义务植树和养花护花活动,引导群众种植乡土树种,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农村恢复自然本色。以“四旁绿化”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活动,持续巩固生态文明成果。三是引导全民参与。广泛组织机关干部、社会团体、企业、志愿者等参与造林增绿活动,构建机关单位护绿、社会各界逐绿格局。坚持把贫困群众吸纳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安排贫困群众参与林业工程建设,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保证林业生产安全稳定。
 
  完善绿色保障,推动常态长效发展
 
  坚持保存量、优质量,从制度、标准、体制入手,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融、协调并进。一是落实责任举措。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任务,认真落实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办包抓重点项目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镇办属地责任,建立监管责任台账,确保责任、任务“双落实”。二是强化基础支撑。扎实做好县镇环境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管理,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善水源地保护、森林防火等标志标识,设置固体污染物及生活垃圾收集点,推动城乡面貌更加靓丽、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三是抓好建章立制。对标中省市要求,科学制定《铁腕治污降霾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文件,编制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退出机制,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构建绿色和谐家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肩负起守护老区旬邑青山绿水的重要使命,厚植生态优势,守护一方蓝天,造福一方百姓,奋力谱写旬邑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文/高玉峰   作者系中共旬邑县县委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