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陕西新经济展望

2020-12-02 16:15:5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
 
  今年,不论你进入商场超市,还是出入宾馆酒店,哪怕是乘坐公交、地铁或出租车,都能听到这句熟悉的话语。健康码成为人们的“通行证”,一码在手,通行便利。这是老百姓享受普惠性云服务的普通事例。
 
  陕西省委网信办发布《陕西省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在全省实施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培育新经济发展3年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今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加快,老百姓享受的云服务会更多更普及。
 
  上云: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
 
  健康码的快速普及,缘于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早在今年2月23日,陕西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在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健康码的紧急通知》,陕西省卫健委制定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扫二维码登记健康信息程序,升级健康陕西App管理端,提供单位注册、扫码、登记、统计管理等服务。
 
  健康码之前,许多人都在享受“健康云”所带来的便捷。据陕西省卫健委统计,此前陕西省已批准160家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其中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大型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已经正式上线,患者可通过访问医院的互联网诊疗平台获得问诊、复诊等线上医疗服务。
 
  数字经济与教育的融合起步较早,但是普惠性的“教育云”发展却一直推进缓慢,直到今年得到了普及。“移动云+智慧教育”方面,2017年10月,陕西移动云打包基础资源+教育应用,以视频互动的形式为宝鸡教育云直播提供服务。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大中小学无法按时开学,网上直播课成为联络师生之间的重要纽带,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主要方法。
 
  普惠性的云服务在各行业各领域逐渐普及起来,居民足不出户,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轻松做到便民查询、居家养老、缴纳水电费、医院挂号、知晓社区通知等,这都有赖于广电网络的“智慧社区”平台。据统计,近年来,陕西省智慧社区建设初现成效:智慧社区系统落地60多个社区、建成服务中心800余个、运营300多家。互联网文化服务供给日渐丰富,陕西文旅惠民平台发放惠民卡1万余张、惠民券20万余张,陕西省数字文化馆通过国家验收,陕西数字博物馆群初步建成,智慧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上述《方案》发布后,全省各地还将探索更加便捷、更加先进的云服务。
 
  用数: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
 
  云计算被喻为第四次信息革命开端的主导者,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渗透性,与移动互联装置完美融合,为用户提供几乎无所不能的超级服务,带来更经济、更灵活并可无限扩展的数字化平台。云时代,“企业上云”已成大势所趋。3月9日,科技部正式公布,明确支持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身为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的综合试验区,陕西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陕西企业不断推进大数据融合,谋划企业上云。2018年8月31日,“云助三秦,智赢未来”陕西万家企业上云启动大会,拉开了陕西企业融入大数据的序幕。中国电信西咸云基地于2015年建成,经过短短几年运营,已成为西北最大的数据中心,拥有五星级云资源池,同时被确定为中国电信川陕渝数据节点,吸引来阿里、腾讯、百度、陕鼓集团、陕西交警、陕西税务等单位先后入驻。
 
  近年来,中国电信陕西公司持续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助力政府管理效能提升,不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提高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动能和竞争力。
 
  今年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这是要在全国实现“以一业带百业”的操作路线图。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买几台电脑,用用办公软件,电商卖卖东西,这只是数字化转型的‘形’,关键是如何让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去,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原主任李晓东解读上述方案时说,“上云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企业管理和经营搬到网上,而是要充分理解数字化的数据流在企业管理、业务经营以及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包括如何提高管理、决策和研发效率,如何为业务运营和拓展提供新的机遇,也就是说如何利用数据进行赋能。”
 
  “上云”是指企业要完成数字化和网络化,企业通过“上云”才能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积累下来,这是“用数”和“赋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用数”是指企业要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建模,及时监测经营管理的运行状态和发现经营管理中的关键规律。
 
  “赋智”是指企业在掌握状态和发现规律之后,可以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陕西发布的《方案》也提出:聚焦1年快启动,着眼3年大行动,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构建“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推动我省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赋智: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给企业“赋智”,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近几年来,陕西在企业智能化改造方面,西电集团、陕鼓动力、法士特、中兴通讯、618所等20余家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西安市智能化改造企业达到90余家,西电集团、法士特等企业智能化改造取得突出成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已对外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域,形成以高研院、618所、中研汇科等为代表的优势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已涌现出航天16所、微电机研究所、铂力特、恒通等一批知名企业;在工业软件领域,西安软件园汇聚了甲骨文、亚马逊、用友、金蝶等工业软件企业百余家。
 
  不难看出,陕西省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聚焦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实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提升工程,推动传统制造装备跃升为“数控一代”“智能一代”,逐步实现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西安市不仅在现有装备制造产业中积极实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不断在新引进企业中挑选“智能型”企业落户。
 
  2019年11月28日,三一西安产业园项目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正式开工建设。三一筑工区域总部、建筑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树根互联西北总部等三大核心板块落户西安。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表示,此次进驻大西安,不仅意在进一步挖掘产业内生动力、增强企业的经济外向程度,同时也希望能与西安一起,打造我国西部建筑智能制造新枢纽。
 
  中国的建筑业面临巨大的人工成本压力,以及高危、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难题,逐渐丧失对年青一代的吸引力。唐修国说,“建筑机器人可以带来工作效率极速提升、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构建节约型社会等优势,也将改变原有的传统建筑模式。这是一项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
 
  树根互联西北总部落户西安,将帮助西安本土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重要机遇,加快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企业智能制造建设工程,积极探索适合沣西新城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引领更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引发生产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西安,高新区建设了增材制造(3D打印)研发示范推广基地,着力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经开区建设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打造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从陕西发布的《方案》来看,今后三年,陕西将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包括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倡议、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实施“云翼”计划、实施“数字方舟”计划等;组织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包括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协同试点建设、支持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包括实施农业数字产业链“1+2”行动、开展新业态成长计划、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突破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包括组织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征集优秀解决方案、开展数字孪生创新计划;强化数字化转型金融供给,包括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金融服务、探索“云量贷”服务、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专项金融服务支持。
 
  相信这些强有力的措施,能稳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培育陕西新经济持续发展。(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