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乡脱贫谱新篇——黄陵县党建引领为脱贫攻坚赋能增效

2020-01-08 11:43:3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黄陵县上翟庄村果蔬生产基地

  党建引领明航向,聚力攻坚夺全胜。党的十八大以来,黄陵县委、县政府带领13万龙乡儿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脱贫攻坚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将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统筹,以产业培育,易地搬迁,兴教助学,医疗救助,乡村旅游、光伏扶贫,兜底保障,军地扶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九大工程”为抓手,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扶贫格局,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做到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帮扶力量、工作力度、督查考核“五不减”, 取得了预期脱贫成效,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
 
  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2053户6016人,已脱贫1724户5575人;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0.27%下降到0.8%,低于政策标准2.2个百分点。
 
  “两包一联”趟出脱贫新路子
 
  打赢攻坚战,要上最强的力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黄陵县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推行“机关单位全面包所有村,领导干部全员包贫困户,一般干部全覆盖联系非贫困户”的“两包一联”工作机制,让全县人民共享小康红利。
县委书记孟中华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花家庄村地处偏僻,曾是全县13个贫困村之一,苹果是全村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管理技术落后,果园收效甚微,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
 
  “两包一联”为花家庄村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单位包村,为村级发展注入了“新血液”;科级领导包户,使贫困户脱贫有了“主心骨”;一般干部联系非贫困户,给群众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在村级换届中,“两包一联”驻村干部引导群众选出年龄更小、能力更强的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协会,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投资难的问题。包村单位和包村干部多次调研,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县长高勇调研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这一创新工作机制既扶持贫困户,又兼顾一般户;让符合脱贫条件的群众由“不愿退”转为“主动退”;破解“联而不帮”问题,让每户非贫困群众有人联系、有人关心、有人帮助。
 
  “两包一联”开展以来,黄陵县因病致贫的1835人全部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1100名在校学生享受到各类教育资助,338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包户干部帮助全县713户贫困户种植苹果4800余亩,341户贫困户发展翡翠梨、中蜂养殖等产业,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帮扶效果。
 
  在此基础上,推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党政领导“双责任”、“三级书记”抓扶贫等机制,在人、财、物以及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全力保障。坚持协同联动,凝聚攻坚合力。统筹军地扶贫、企业扶贫、电商扶贫、群团组织等社会扶贫力量集结发力。
 
  同时,在“精准”二字上下足绣花功夫。在精准识别上,严格把控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和档案管理“三个环节”,建立定期核查、信息共享、数据清洗等管理制度,做到扶贫对象“一清二楚”;在精准帮扶上,将扶持政策打包组合、因户制宜、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在精准退出上,严格按照户脱贫、村退出“57”指标,成熟一户脱贫一户,成熟一村、退出一村,不下指标,不搞数字脱贫,全县已脱贫的1724户5575人,无一户一人因脱贫质量问题被回退。
 
  产业培育出脱贫“新动能”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结合黄陵县情实际,注重精准施策,将以往‘遍撒胡椒面’改为精准‘滴灌’,下足‘绣花’功夫,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之路。”在黄陵县扶贫局局长雷磊看来,脱贫攻坚要紧扣乡村振兴,紧紧扭住产业不放松,才能最终实现高质量脱贫。
 
  黄陵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在沮河、淤泥河、洛(强)河、葫芦河四河流域建立五大扶贫产业基地,实行“贫困户自主发展、合作社托管、企业带动”三种模式,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合作发展和贫困户长效产业稳定脱贫的目标。扶持贫困群众形成了塬区苹果产业主导,川道特色种养产业格局,发展苹果、蜂蜜、驴胶、白酒、果醋、贡米、木耳等区域农产品品牌13个。如在苹果产业后整理中,探索的“两减两免一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户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增产又增收。再比如采取“北水南养”模式,成功在洛河、沮河、淤泥河等地带探索养殖大闸蟹、小龙虾等南方水产1000余亩,预计到2020年产量将达到1000吨,综合收入过亿元。目前,贫困对象发展产业1480户、合作社托管615户、企业带动47户、公益性岗位安置398人、企业吸纳就业282人、扶持创业64人。
省军区干部走访帮扶村贫困户
 
  同时,随着黄陵全域旅游的不断新兴壮大,以“农业+旅游”实现旅游促三农,多渠道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特别是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带动周边“农家乐”服务餐饮户20多家,200户贫困户参与到旅游脱贫致富的行列中来。
 
  “三变”改革给脱贫装上“提速器”
 
  双龙镇索洛湾村充分利用村集体存量资产和土地资源,采取合资、合作、租赁、控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壮大集体经济。
 
  以村集体投资建设餐厅和农家乐,索洛湾村办停车场由村集体占51%的股份控股,全体村民以土地折股占49%的股份;古镇“商业一条街”项目121套商铺,根据户型和面积不同,村民只需出8万元至20万元的资金将其购买,并折合为股金持股,使村民成为古镇未来发展的股东。
 
  同时,村里组建运输队,每年劳务输出70余人,创收300余万元,并协调矿业公司招录工人50余人;依托生态旅游项目吸纳48户村民就业,村民们一边按人头在集体经济收入中分红,一边又以劳务输出的方式打工,可获得分红和务工两份收入。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让黄陵农民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催生出一条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2018年,黄陵县13个贫困村成立28个专业合作组织、13个互助资金协会,建立了五大产业扶贫基地,105个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1749户贫困户有了长效致富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3亿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560元。39个“空壳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有经营性收入的行政村总数达到18个。
 
  社会扶贫织密脱贫“保障网”
 
  脱贫攻坚决胜战打响后,黄陵县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政府机构、帮扶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党员群众等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安沟村是省军区结对帮扶村之一。从2016年5月开始,省军区就从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入手,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实施100亩翡翠梨园配套项目建设,长期增收的光伏发电项目,并对危窑危房进行改造,实施巷道硬化、绿化项目,使该村面貌焕然一新;为贫困户提供果园农资补贴,建设标准化羊圈,每户提供羊崽,实现短期快速增收。
 
  三年来,省军区累计投入1000万元实施27个帮扶项目,帮扶138个贫困户,800多户3000多人受益,实现了三个村整体脱贫。
 
  在黄陵脱贫攻坚中,众多女企业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决心毅力,撑起了全县脱贫攻坚的“半边天”。
 
  韩保兰是黄陵县隆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也是县妇联执委。她吸收19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分红,帮助他们共同发展。去年,韩保兰为贫困户发放雇工工资与红利10多万元。黄陵县妇联主席刘珊介绍说,县妇联以“妇联+执委+贫困户”工作模式,开展“六结合六帮扶”,重点解决妇女儿童、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两年来,共争取帮扶物资232万元,筹集爱心善款25.85万元,救助523名困境妇女儿童,全县帮扶贫困妇女创业就业,带动帮扶贫困户200余人。
黄陵县水产养殖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信心、咬定目标,更加注重薄弱环节,更加注重精准落地,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雷磊介绍说,就是继续保持战略定力。通过开发式扶贫增收入、保障性扶贫减支出、设施提升强支撑、内生动力增后劲、外力帮扶助发展,预警监测防返贫“六条路径”,坚决完成剩余的352户504人脱贫任务,确保精准脱贫不落一人;扎实做好1713户脱贫户和13个已出列贫困村后续帮扶工作,高度关注贫困边缘户、边缘村,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在全力巩固脱贫成果上,严格按照“四个不摘”“五个不减”要求,全面落实“八个一批”措施,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到2020年,完成全县105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13个贫困村、92个非贫村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隆坊镇兴隆合作社湖羊托管养殖场
 
正在收割成熟的水稻
 
  同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推进移风易俗,提升105个行政村“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管理水平,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注重激励约束,提高“爱心超市”覆盖面和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强化典型引领,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宣传脱贫事迹,形成“脱贫光荣”强大氛围。
 
  继续推行“两包一联”“三级书记”抓扶贫及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制度,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机制,加强扶贫干部培训、管理、考核,提升帮扶工作水平。
 
  认真组织开展“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逐村逐户“过筛子”、摸底子、查漏项、补短板,确保问题清零见底。重点在巩固提升现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按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20年前实现贫困村通动力电、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基本养老保险贫困人口全覆盖,90%以上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4项新增指标稳定达标,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文/梁东海 曹建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