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铁腕治霾

2020-01-03 18:00:1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备受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一到秋冬季节,“雾霾”更是成了一个热词。
 
  自201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全国上下可谓力度空前。与此同时,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评估考核体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对各地政府来说,防治大气污染的责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而又坚定。
 
  在陕西,关中平原则是“雾霾”的核心区。
 
  面对雾霾,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就曾这样指出,治霾工作说到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改善大气质量,带动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雾霾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检验,直接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当我们回过头来,细细梳理陕西近几年的治污降霾工作,可谓是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治理措施一年比一年具体,治理成效也一年比一年明显。
 
  2017年,陕西发布了《陕西省2017年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全年优良天数平均238.5天,同比增加8.3天;PM2.5平均浓度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1%。
 
  2018年,陕西印发了《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同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将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五市列为汾渭平原重点区域的一部分,首次被提到了“蓝天保卫战主战场”的地位。2018年,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42.8天,同比增加4.3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14.5天,同比减少4.9天;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省设区市优良天数达到293天,细颗粒物浓度较2015年下降15%,每立方米46微克,可吸入颗粒物明显下降,臭氧污染得到遏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时,陕西计划用三年时间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全面抵制城市面源污染、大力提升固定源监测水平、强化定点时段污染防控、发动全民共治等6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面完成30项重点工作任务。
 
  2019年,生态环境部等10部委和陕西、山西、河南省政府联合下发了《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包括陕西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杨凌、西咸新区和韩城等在内的汾渭平原城市群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
 
  面对治霾的严峻任务,在今年召开的全省铁腕治霾工作推进会议上,陕西省省长刘国中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他说,要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及清洁取暖工作,落实“以气定改”“先立后破”的要求,稳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千方百计保障气源、热源、电源供应,确保群众温暖过冬。要多措并举防范重污染天气,把散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同步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施工工地动态监管等工作,全面修订应急预案,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要加大调整运输结构力度,优化提升铁路运输调度,加快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铁路货运能力。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出清力度,加快培育新动能,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增长相互促进。
 
  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是当前和今后更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的秋冬季治污降霾形势同样也不容乐观,如何做,如何干,如何从源头消灭重污染天气,让蓝天永驻,考验着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各级政府的治霾决心和治霾力度。就让我们带着对蓝天的期许,跟随记者一起听听陕西将要如何做,如何干。
 
  记者:2019年秋冬季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目标是什么?又是根据哪些因素来制定攻坚目标?
 
  兰建文

  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
 
  《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是基于前几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设定的,目标除了整体上煤炭的消费总量负增长之外,具体量化指标上还有PM2.5综合指标下降3%,重污染天气的天数还要下降3%。关中各市基本趋于PM2.5持续改善最多到下降4%,重污染天数的改善也是由持续改善到2天,应该说环保民生问题给我们定的任务重,形势严峻,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打好我们今年的保卫战。
 
  记者:为什么春夏空气质量相对比较好,但到了秋冬季雾霾会增多呢?从监测的数据来看,在近年时间里,哪一年的空气污染最严重呢?
 
  郝彦伟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空气质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以及气象的扩散表现,到了秋冬季节受采暖的影响要大量的燃煤、天然气与生物质的燃烧,因此在秋冬季节排放的总量首先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第二个是气象的条件,到了秋冬季节我们关中地区和汾渭平原整体的扩散条件变得不好,这里面一个是边界层逐渐下降导致空气的容量变低,加之静风天气和逆温天气偏多,导致横向和纵向的扩散条件变差,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秋冬季节雾霾的发生率就比其他季节高。多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秋冬季节重污染以上天数几乎占到了全年雾霾发生率的90%,同时秋冬季节PM2.5的平均浓度也是其他季节的两倍以上。
 
  关中地区雾霾最严重的是2013年,2013年也就是国家开展蓝天保卫战的第一年。以西安市为例,在2013年全年的重污染天数是67天,到了去年重污染天数已经下降到了29天,降幅达到了57%,西安市2013年的PM2.5的年均浓度是105微克/立方米,到了去年已经下降到61微克/立方米,这个降幅也达到了42%,同时优良天数基本上以每年10天的速度在增加,因此说2013年是我们空气质量最差的年份,到了2018年整体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记者:汾渭平原为什么会成为雾霾非常严重的重灾区?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入手治理?
 
  郝彦伟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国家在第一轮蓝天保卫战的时候将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珠三角纳入国家的三个重点区域,经过5年时间的治理,珠三角已经达标,所以珠三角退出了重点区域,汾渭平原由于与京津冀的污染程度基本相当,PM2.5浓度略微比京津冀28个城市好一些,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高于京津冀,因此国家将汾渭平原纳入到了国家的2018年—2020年这一轮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情况呢?这里面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个就是产业结构,汾渭平原产业结构偏重,以钢铁、水泥、焦化、化工行业为主,产业结构重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另外还有一些小型的企业偏多,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结构也不太合理。第二个因素就是能源的结构,汾渭平原90%以上靠煤炭来提供能源的支撑,这个比例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现在正在抓的农村的煤炭清洁利用以及城市的能源结构的调整,就是要把这个目标降下来。另外还有交通运输情况,交通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还有货车运输为主,这些共同的原因导致了汾渭平原的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强度也大,污染物在这个狭长的区域里面徘徊难以散去,这也是导致污染物浓度持续偏高的重要原因。
 
  治理雾霾必须进行标本兼治,国家气候中心已经正式对外发布,今年的秋冬季气象条件极端不利,冬季的气温有可能达到历史的极致,这个情况就说明了扩散条件不好,气温偏高,北风偏弱,导致气象条件变差,因此更需要从“人努力”这个方向采取措施。
 
  因此今年的汾渭平原秋冬季的攻坚方案主要有6个方面,一共24项措施,第一个方面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关停一些落后的产能,通过对达标排放的企业进一步的提标改造,在产业方面要取得突破。第二个方面就是能源结构,大家可能都看到了现在的天然气取暖和农村的煤改电、煤改气,把能源结构当中煤的比重降下来。第三个方面就是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增加铁路的货运比例,减少公路的货运比例,特别是柴油货车的比例,同时还要对老旧的柴油货车进行淘汰更新。第四个方面就是面源的污染治理,要控制扬尘,控制各种物料堆场的排放。还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个就是联防联控,不仅关中8个市区要统一采取措施,还要加上河南和山西的6个城市大家一起共同来采取措施。最后一个措施就是秋冬季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我们将企业分成不同的等级,在秋冬季节采取不同的措施,在黄色情况下减10%的污染物,在橙色的情况下减少20%的污染物,在红色的情况下减少30%,用这样的措施能够在应急的状况下,在重污染天气来临的情况下把污染最大程度的控制住,6项措施就是今年汾渭平原方案的主要的内容。
 
  记者:作为汾渭平原唯一的省会城市,西安是重点治理对象,每当西安空气质量不太好的时候,大家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雾霾与蓝天。这次的攻坚行动方案当中要求西安PM2.5的考核指标要同比再下降2%。那么,这个任务的难度有多大?西安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这次的考核指标顺利完成?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强晓安

  西安市副市长
 
  2018年秋冬季西安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了7.5%,不但完成了汾渭平原下达下降4.5%的目标任务,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39个城市(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中的降幅是第二名。
 
  2019年现在汾渭平原下达给西安PM2.5的目标任务是下降2%,也就是从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要下降2%,去年这个PM2.5是86微克/立方米,按这个目标今年就要达到83微克/立方米,这样以来对西安目前整体推进铁腕治霾工作就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对污染源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明确西安的污染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扬尘,这个占到了21.8%,第二是生物质燃烧占到17.3%,第三个是汽车的尾气占到了11.4%,第四个是工业源和燃煤源两者贡献和占到了17.7%。这样以来,西安提出的挑战就四个字,一个是尘,第二个是煤,第三个是车,第四个是源。
 
  在扬尘治理方面,一个是要继续来推进目前的一系列措施,今年省上在禁土令方面解除了禁土,但是在“六个百分之百”“七个到位”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对于出土工地严加管理,对达到标准的不限出土,但是一旦违反规定,就要及时限令整改。第二个是用出租车目前的巡游监测系统来监测西安整个城市的扬尘,实行精准管理。第三个是加大远郊区域整个城市道路清扫的力度。
 
  在治煤方面,一个要做好14万户目前清洁取暖用煤的这些工作,同时要确保居民温暖过冬。第二对于现在的用煤大户,包括一些结构性用煤的大户,要在用煤的总量和排放的浓度上要实行双减排。第三个就是对于山区和边远地区,目前还解决不了他们清洁能源的整个问题,那就全力以赴的给他们供给清洁能源,减少劣质煤,包括减少生物质燃烧。
 
  在车方面,还是要继续的执行机动车限行办法,把机动车对雾霾的贡献降到最低。第二个对于中重型的货车要继续实施从西咸北环线绕城制度。另外在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期间,对国四及以下的柴油货车进行限行管控,另外对于国三以下的机械要禁止使用,尤其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
 
  在重大污染源方面,一个是要加大对城市内目前重点污染企业的搬迁的力度,这是彻底解决这个城市雾霾的一个根本性的措施。第二个是要减少目前一些企业的生产量,比如有一个水泥企业今年就减少它30万吨产能,最后一个污染源整治方面,还是要加大对城市固定的污染源排放的整治力度。
 
  在应对重污染天数方面,首先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这是今年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提出了应该加强的工作。第二个是今年明确的提出了西安应对重污染天气项目工作清单,明确对2998户企业和1860个工地实行项目的清单管理,今年的措施是多排多管,少排少管,不排不管,同时实行分类指导,对于目前掌握的排放量大的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对于采取了措施在排放方面已经有明显改观的进行适度监管,对于已经经过几年工作明显感觉这些企业已经达标的,包括已经实施了清洁化管理的这些企业,实行豁免。同时,今年对111户的先进制造企业、新材料企业,包括跟民生关联度比较高的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分类指导,包括对一些稳增长保增长的这些企业,实行分类指导。

铁腕治霾,咸阳在行动
 
  记者:在这次攻坚行动方案当中给咸阳市下达的任务和目标也非常艰巨,PM2.5浓度同比再下降4%,重污染天数要减少2天。那么,咸阳市要用什么办法来完成这个目标呢?
 
  王飞

  咸阳市副市长
 
  咸阳市上下紧盯着任务和在要完成指标上下功夫,举全市之力打好攻坚战。
 
  第一叫做精打细算。在看得见的蓝天白云之后是看不见的指标,咸阳市的工作人员,老百姓手机上都有这样的软件,我们有各个监测点的数据,每天都是针对这些数据在做每天每时的算帐,刚才也提到我们的一微克一微克的是多么的不容易,也就是一微克一微克的在做这样的争取降低,做到工作的精细化任务的清单化,还有充分应用信息化的手段。
 
  第二个方面差异化管控。利用双周调度会的机制,咸阳把它总结成为工、煤、车、尘,就是对工业企业散煤的燃烧和排放,机动车的尾气还有包括扬尘,进行差异化的管控,不搞一刀切,然后进行差异化和精细化的管控。
 
  第三方面快速响应,提前打算。这个主要是针对重污染天气,刚才有提到西安咸阳在全省发布了重污染天气的橙色预警,实际上这次预警从发布到快速解除是非常及时的,并没有引起经济社会的大的波动,做好这项工作实际上体现了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一市一策专家团队的提前的介入、提前的预判、提前进行举措的落地,然后进行快速的布局,所以把它叫做快速响应。
 
  第四个方面紧盯着问题的整改。根据中央环保督查还有强化督查重点帮扶组反馈的问题,我们做到责任、标准、时间的三明确,倒排这样的任务、倒排这样的时间保证这些整改措施的落地和见效。
 
  最后一方面叫做强化督查督导,是开展常态化的督查和检查,特别是开放或强化了群众举报的渠道,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通报,也是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这是我们的特色,尤其是对那些指标有明确的反弹,或者说任务不落实的单位,还要进行专项的督查和督办,这就是咸阳采取的几个方面的措施。
 
  记者:攻坚行动方案提出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一旦启动应急响应,将如何来预防或者治理重污染天气?相对于过去实行的“一刀切”停产,今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根据各个企业污染排放数据的不同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名单当中。那么,想问一下怎样才能进行精细化、差异化管理?
 
  郝彦伟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到了秋冬季会频繁出现应急的情况,应急分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种不同的状态,就是在气象条件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与气象台联合预测当未来要发生两天以上的重度污染,就是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00以上的时候就要启动黄色,连续发生三天要启动橙色,四天就要启动红色。启动了不同级别的预警,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也是按照10%、20%、30%的污染物的减排来进行,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必须进行削减,削减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污染物的峰值上升的速度,也减少重污染天数的时间长度,我们平常所说的“削峰降频”,今年以来将关中地区所有涉及大气排放的污染源一共是7600家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就是在不同的级别情况下,这些污染源要有不同的减排措施。
 
  过去对不同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今年的情况有所变化,将企业分成ABC三类企业,A类企业,也就是说这类企业做到了同行业的污染治理的最高水平,对这样的企业在冬季的错峰生产和应急状态下基本上不打扰,B类企业相对于C类企业做得也是不错的,这样的企业基本上做到降低措施执行要求,C类的企业按照正常的应急减排措施来执行,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标准?这样标准的制定目的是建立引导的机制,让更多的企业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做到更高的标准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你的生产不受影响,你的经济也不受影响,这样更多的企业向A类和B类冲刺,这样做的目的尽量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心绿廊
 
  政策发布之后关键在于执行,每年到了秋冬季,尽管有很严格的措施,但是总有这样那样的企业不按规定去做,今年主要采取三项措施。第一个层面就是生态环境部在关中地区驻扎了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他们在应急发布情况下会进入到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第二个层面就是省一级,也专门成立了8个执法队伍,就是当发布预警的时候,8个队伍要到下面去监督市县两级是否按照方案来执行。第三方面就是日常的市县的执法队,在重污染天气发布预警的同时,一定要按照应急方案的规定到相应的企业,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抽查一定的比例,三个方面共同努力,要确保应急预案的措施能够得到实现。因为今年1—10月份汾渭平原,特别是关中地区取得不错的成绩,1—10月的数据,关中地区所有城市已经全部退出了全国的后20名,特别是西安市在去年取得进入重点城市改善前20的成绩基础上,今年又进入到了前13,看了一下这个名单,全国的连续两年进入到前20的城市只有西安市一家。咸阳市今年的成绩也不错,他们的改善程度已经进入到全国的第4名,因此要保证既有的成绩必须在即将到来秋冬季期间要采取更大的措施,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更大的空间,能够让污染物的浓度有更大的下降,重污染天数能够有更多的减少,这是今年秋冬季努力的方向。
 
  记者:现在可以说是“全民盯防污染源行动”,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往年的秋冬季污染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机动车排队加气的现象,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今年将如何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关中地区城乡散煤治理、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方面都有哪些综合考虑?
 
  王彪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
 
  今年进入采暖季以后,由于气源紧张和“调峰储气”设施不足,冬季保供有很大的难度。今年调配气源上也做了调整,一方面将公交车、出租车的用气和民生用气挂在一起,这样的话就可以确保公交车、出租车的用气,从目前保供方案看,公交车和出租车用气是充足的,另一个方面我们各个地市也加大了工作的力度,特别西安市今年采购了一大批新能源的汽车替代天然气出租车,增加了电动公交车,公共交通工具的用气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老百姓的出行也有了保障。另外一个方面,国家发改委对民生用气这一块也有要求,民生用气就是要无条件的确保。下一步要加大力度,积极和上游供气的企业对接,争取气源,合理科学的安排用气,做好完善分级的供应和用户调峰的预案,全力以赴确保民生用气可靠安全。
 
  城乡散煤治理、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从四个方面做了安排。第一个采取了四宜原则。什么意思呢?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个市区县结合自己的实际,这四种方式哪一种方式能确保老百姓温暖过冬,就采取哪一种方式,多能互补,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温暖的过冬。第二方面是坚持突出重点,在次序上是这样安排的,先平原后山区,先城镇后农村,对污染源重的这些地方采取先破先建,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三个方面坚持先立后破,严格以气定改,以热定改、以电定改,三种模式哪一种能保证我们就改哪一种,严禁“一刀切”。第四个方面明确责任,小锅炉的拆改由生态环境部门具体负责,农业设施的燃煤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城乡老百姓散煤的治理由发改部门具体负责。今年以来在各级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煤改电、煤改气户有序的推进,年初制定了108万户的改造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13万户的改造,完成率达到了104.6%,小锅炉和农业设施的燃煤设施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

西安市区远眺秦岭
 
  记者:说到供暖,不能不提到大家经常说到的"供暖式雾霾",有哪些措施可以化解这样的难题?
 
  李卫军

  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对于“供暖式雾霾”治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措施:一是加大推进关中地区现有的燃煤集中供热站的清洁化改造,暂不能进行清洁能源供暖的燃煤集中供热站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并限期进行清洁能源改造。二是对于关中地区城镇清洁取暖跟发改委一起进行了攻坚行动,并且提请省政府制定下发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推动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地热能为辅,煤改气、煤改电为补充的清洁取暖格局。三是全力保障冬季的供暖工作。在全省召开了冬季供热工作会议,做好关于供热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开展“访民问暖"活动,在保证防治“供暖式雾霾”的同时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记者:今年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取得哪些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
 
  周新民

  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副总队长
 
  今年以来,全省公安交警部门会同交通、环保、商务还有财政等单位,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省政府蓝天保卫战定下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已经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9.12万辆,老旧燃气车已经完成了1.61万,都是超额完成任务。但是最近国家又印发了《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方案主要针对重点是重型和中型柴油货车,这个考核目标已经定出来了,下一步将协同相关单位共同发力,采取压力传导到位,部门协作到位,督导考核到位和措施到位,督促地市调整淘汰的车辆,经过努力我们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
 
  记者:陕西对“黑加油站点”加大了打击和整治力度,目前“黑加油站点”整治效果如何?
 
  王运林

  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
 
  “黑加油站点”联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以来,通过积极努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工作方面,一个是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成立了专门的整治办公室;第二个方面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布了专项治理的通告,公布了举报投诉的电话,同时制定了奖励表彰的措施;第三个方面就是依法重拳治理,在这方面通过查封扣押行政处罚行政拘留,以及刑事立案等法律措施来对现场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对举报的线索实行一案三查,查上游、查源头、查下游、查出口、查背后有没有保护伞。对已经确证的案例坚决立案立法,达到“两清一处”,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依法取缔了黑加油站点163处,查处了流动加油车107辆,扣押了疑似违法的油品333吨,交由公安机关查处52人。下一步要继续打好今冬明春的联合治理攻坚行动,继续牵头做好汾渭平原黑加油站点联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到一个提升一个清零,彻底取缔黑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车,为未来常态化的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打赢今冬明春的攻坚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态渭南
 
  记者:打赢蓝天保卫战和秋冬季攻坚战中,要求调整运输结构,大幅提升铁路货用比例,实施公转铁。那么,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要调整运输结构,在这方面目前都有哪些进展?
 
  戴滨华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陕西是能源、矿产、重工业还有装备制造主要基地之一,也是运输大省,长期以来的货物运输主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这样一种结构,柴油货车运输占比比较高,可以说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运输结构确实急需调整。去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运输结构调整这项工作以来,陕西作为汾渭平原的重点区域之一,就是要降低货物的公路运输量,要提高铁路运输量,这就是所说的公转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下发了实施意见,把国家分配给陕西的1.094亿吨的铁路增量任务分配到了13个市区。二是成立了工作专班,运输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有效推动这项工作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三是我们会同省发改委和中铁西安局深入到大型的工化企业,实地督导,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四是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目前全省的13条铁路专用线纳入国家运输结构重点项目库加以推动。

韩城热力公司
 
  为了更好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做好工作。一是要加大对各地市和各大型的工矿企业运行监测力度。二是积极协调中铁西安局下调铁路运价,提高铁路运能,同时要优先支持企业采取铁路的运输方式,减少公路运输。三是中铁西安局要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的铁路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能,减少对公路货运的依赖程度。四是要督促神华、神朔两个铁路分公司加大铁路专用线的建设,要确保今年3030万吨的铁路运量增量任务完成。

西安世博园
 
  记者:2019年陕西的“散乱污”治理情况如何?
 
  赵光梅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所谓的“散乱污”工业企业,是具有固定设施、有污染排放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几个主要的基本特征:一是环保不达标,二是无证无照经营,三是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四是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分类施策,突出治“污”核心,严防“一刀切”原则,通过清理取缔、搬迁入园、提升改造三个渠道进行综合整治。整治的过程中我们一边整治一边摸排,发现一起,就整治一起,严防“死灰复燃”。2019年,关中6市2区“散乱污”工业企业共有4776户,截至到11月15号已经全部整治到位,基本实现了任务清零,也提前完成整治的目标要求。
 
  记者:近期,陕西省住建厅、生态环境厅、公安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修订“禁土令”并强化建筑工地施工扬尘管控的通知》,那么,修订后的“禁土令”到底是宽松了还是更严了?
 
  李卫军

  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修订后的“禁土令”明确规定,“禁土令”只限于在重污染天气下应对措施,对于重污染天气预警情况下进行禁土。从整个行业领域来讲,非重污染天气的情况下,只要按照“六个百分之百”严格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管控就可以正常的施工作业,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宽了,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防止“一刀切”分类指导的原则,但是对于每一个单项工程而言,企业如果说没有按照6个100%的要求,或者是对现场管控的不严,那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停工的必须停工,情节严重的话,还要进行全面停工,依法予以高限处罚,甚至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这样在监管方面应该是严了。总之,通过政策的修订,要进一步强化施工扬尘管控,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

群众用合格煤取暖过冬
 

工作人员在查看煤炭质量
 
  记者:陕西打击劣质散煤治理方面有哪些政策?秋冬季有哪些举措?
 
  李保田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市场稽查专员
 
  散煤质量与大气污染治理密切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提高散煤质量这个重点,制定了两个工作方案一个实施办法。一是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市场监管局2019—2020年散煤质量治理工作方案》,此方案对全省的散煤质量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明确了目标任务,规范了检测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散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此方案由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和交通运输厅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夯实了各部门的责任,优化了工作机制,同时形成了在关中地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散煤的高压态势。一个管理办法就是制定了陕西省民用散煤治理和流通领域治理投诉举报管理办法,此办法主要是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散煤质量治理工作,营造人人关心散煤质量,人人创造散煤质量的良好氛围。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季,是燃煤的使用的高峰期,当然也是治理散煤质量的关键期,为此我们将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把住一个入口,在全省88个省道国道设置监测站,对运输散煤的车辆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运输车辆是否有购销合同和合格的检验报告,对没有购销合同和合格检验报告的车辆依法进行查处。二是做到两个覆盖,要求市县两级一线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的散煤配送中心和销售网点每个月进行一次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另外组织技术机构对关中地区49家散煤配送中心和301家销售网点的散煤质量一月进行一次全覆盖的监督抽查,对抽查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严惩。三是要疏通一个出口,也就是要发挥县、镇、村各级干部的直接责任,要保村到户,严防死守,严禁走街串巷的营业者将不合格的散煤直接销售给用户,确保散煤能够保质保量。另外要求各个县按照群众的需求合理配置散煤配运中心和销售网点,使群众就近可以买到合格的散煤,确保优质的散煤销售畅通。
 
  记者:“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那么,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政策落地?
 
  兰建文

  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实际上也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答题,环境保护和经济怎么去统筹呢?环境保护需要经济的支持,环境保护好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能量,所以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就是高质量发展。我们既要管当前,还要顾长远。当前的措施就是通过政府公正的监管,努力达到环境保护的公平,首先一点公平性怎么保证呢?刚才公布了7600多户的企业,这里面有企业的法人、企业的位置,这是它的企业主体责任,各市各个监督小组也分片到网格化,努力通过公正的监管达到对企业公平。第二尽可能做到科学性,大家知道的“两散”,散乱污的动态清零以及散煤的治理已经收到了效果,这个要坚持下去,同时对工业污染的排放重点企业的监管,还有一点就是柴油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工程机械的管理,现在是引导国六消费,同时对国三进行部分的淘汰,最终是要100%淘汰的,同时在西安市启动国四升国五,这种存量的升级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第三监管严肃性,不搞“一刀切”,但切一刀,遇到问题的时候,现在各个企业的主体责任也明白了,监督责任也清晰了,所以按照这样链条去管理。真正的严管就是零容忍,这是我们近期做的工作,要一定落实落细落到责任上。
 
  长远看,高质量发展其实要求用结构影响行为,用行为影响天气,第一个是能源结构,除了关中地区之外,全省的能源结构,关中、陕南、陕北怎么布局,能源结构中间的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怎么分配,关中地区的电煤和陕北地区的电煤怎么去调配,这些能源结构带来的能源消费我们都要统一布局。第二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关中地区要实行正面清单,明确告诉什么产业支持,什么产业在这儿不能布局,所以产业结构调整要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中地区就大力支持。下一步高耗能企业,除了C升B,B升A,一定的存量之外,下一步对增量部分关中地区尽可能布局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个结构调整就是运输结构调整,还有一个就是要对柴油排放的车辆该淘汰的淘汰,该升级的升级,该引导的引导,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体现出来环保的治理效果,已经助力稳增长,现在新能源汽车占到全国的产量将近10%,名列全国前茅,所以环保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环保一定会支撑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助力环保能力的提升,那也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诠释。所以这几个结构的调整加上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来降低污染,把环境保护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陕西的追赶超越,为“三个经济”谱写环保事业更加给力的新篇章。(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