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风向标”。大通县始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大通县认真组织开展各级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推选和学习宣传活动,涌现出一批批道德模范。在创城活动中,大通县注重发挥各级各类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成立大通县道德模范志愿服务支队,在环境卫生整治、倡导公共交通文明行为、全民疫情防控、优秀文化传承、创业致富振兴乡村经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保养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袁录明、周生芳、李彩亭、吕秉风、李福山、赵生财和追随者孙永春等表现突出。
北川大地,道德模范灿若星辰。他们的一点一滴,深深震撼着北川儿女,他们的一言一行,展示了可歌可赞的道德风采,更彰显出大通县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
袁录明,大通县长宁镇双庙村村民,他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吸收本村村民少量入股,成立了大通录明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富裕起来的他请全县240名环卫工人吃团圆饭、现场发放礼品。疫情期间他带着自己的合作社的土鸡蛋到全县多个疫情防控点位慰问防疫人员,每年自掏腰包为本村的党员干部开展党员联谊活动,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无数人……
周生芳,大通县医院一名普通的外科大夫,多年来她医术精湛、救死扶伤,用手术刀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为无数病患解除痛苦。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她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采集核酸、防控宣传、工作指导,哪里都有她的身影,她用医术与大爱编织了数不清的感人故事。
李彩亭,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西宁市曲艺协会理事,大通县皮影传承人,东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志愿服务者。他自筹资金22万元,修建了600平方米的皮影传习所,传习所免费开放,定期给观众献上精彩剧目。他还积极深入东峡民族中学传授皮影戏知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吕秉风,大通县一名个体工商户,因见义勇为2005年获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07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多项殊荣。多年来,她热心公益,在诚信经营的同时为社会不断提供正能量,为多名大学生提供短期就业岗位,免费接送因抗疫父母不能回家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吃住,多次到旅游景区捡拾垃圾。她还在疫情期间主动申请当社区志愿者,为大通县抗疫事业默默奉献着。
李福山,青海重型机床厂退休职工,西宁好人。多年来他热心公益,每天天不亮就拎着布包从小区出来到广场、公园、小区等义务劳动,为公共座椅喷漆、修补破损座椅、清扫公共区域垃圾、为群众免费油漆大门、十字路口当文明劝导员,只要他能看到的“小事”他绝不袖手旁观,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打造着“文明大通”的亮丽名片。
赵生财,大通五中教师,一生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不慕名利、传道授业、为人和善。2021年疫情期间,得知西宁的几位教师无法回家的消息,他主动腾空自己大通的一所小院,让教师们免费住宿,放学之后他还经常为他们买菜、做饭。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他用自己的爱及时为同事们解除困扰,让无数的学生有课可上,为他们树立了一座爱的丰碑。
孙永春,大通永春合作社的负责人,多年来他刻苦学习萝卜种植技术,与多位农业专家一起攻克萝卜“黑心病”,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培训学习,被中央、省、市评为示范合作社。成功之后他积极回馈乡邻,带动周边群众多人就业,每年为他们发放资金30余万,精准帮扶黄西村12名贫困户,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问题,真正成为了百姓的贴心人……
这些道德榜样,正是身边的“你我他”。在人群中,他们可能很平凡,但在艰难困苦的境地、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平淡的日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美德点赞,向模范学习。今年来,大通不仅积极选树道德模范,更精心组织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让模范的事迹广泛传播,让美德的种子播撒大地。
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大通百姓话廊继续发挥优势,杨毛吉等道德模范下乡村、进学校将道德模范的故事娓娓道来,营造以德为先的良好社会氛围。下旧庄村马雪莲,结合乡村振兴宣传党的农村政策,非常接地气,深受群众欢迎。塔尔镇东庄村王春花利用多种机会开展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疫情防控宣传,在疫情期间身背年迈老人做核酸的故事感人肺腑。各乡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利用各种形式,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道德故事,传播身边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
全力构建宣传道德模范大格局。大通在广场、主要交通路口、社区、建筑围挡建设道德模范宣传展板,在大通电视台、广播电台、大通新闻网、大通新时代文明网实践中心开辟道德模范专题专栏,形成多媒介、立体式、全方位播放格局。
北川大地上,一批批新的道德模范脱颖而出,一个个象征着真善美的精神文明“风向标”巍然矗立,越来越多的群众正以道德典型作为榜样,播撒爱心、传递美德,向全社会传递更多令人感动与温暖的正能量。
让我们一起当文明人、创文明城,为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