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黄河建设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2023-05-07 18:22:35 来源:西部决策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一个国家重大战略。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政策工具和手段难以有效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治理能力薄弱、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要素外流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全流域、系统性的问题,我们要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以数字化、流域化、生态化为政策重点,以大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形成以创新驱动、要素倾斜、内生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区域战略,让数据之流重新焕发黄河文明的时代生机。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共涉及69个地区(州、盟、市)、329个县(旗、市),黄河流域管理比较分散,各省区、各部门分头管理,整合难度大,共享性差,对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规划和社会服务效能比较低。因此推动"数字黄河"建设,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黄河流域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并实现黄河流域的长治久安和黄河流域经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数字黄河”建设,是黄河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障。“数字黄河”直接服务于黄河水利现代化,将大大推进黄河水利现代化进程,是治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运用数字技术等手段,整合黄河流域国土、生态、农业、交通、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源,以流域各级政府为主导、整合黄河管理委员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力量,建立数字黄河建设与共享中心,制定“数字黄河”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为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辩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生态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谋发展不能以牺牲脆弱的黄河生态体系为代价。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谋保护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要统筹谋划好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时代使命,当前黄河流域发展存在的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流域治理能力薄弱。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还呈现“九省治黄、各管一段”的局面,九省份利益诉求、发展阶段、工作重点不尽相同,仍然存在以粗放式发展驱动GDP增长的错误倾向,流域治理重大问题协商、协作难度较大。尽管已经建立了河长制,但是由于工作机制约束力和工作抓手执行力不强,事实上仍是分级分段治理,还难以形成全流域协同治理、山水田园林草全要素生态保护的合力。
 
  二是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最突出的区域,面临着思想观念、创新资本、产业生态、高端人才、营商环境等诸多制约因素,目前还较为依赖于承接东部地区落后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核心支柱产业仍然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社会信息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全面处于全国下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尚未形成。近年来,青海、甘肃、陕西等省份在2015年就先后出台了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相关产业规划,但是由于创新要素不丰富、创新生态不健全、内生动力不充分、规划构想不落地,难以单纯依靠市场化机制和自身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要素外流趋势严峻。受制于营商环境、人居环境、薪酬福利、发展空间等多个方面,黄河流域省区面临着巨大的创新竞争压力,高端人才、技术劳动力、产业资本等关键要素“孔雀东南飞”的态势愈演愈烈。近年来,黄河流域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实力排名大幅下滑,应届大学生本地就业率低,区域内创投基金、风险投资规模小,创新创业活跃程度低,2019年前三季度,九省区股权投资案例共计571起,仅占全国总量的10.46%。同东部地区和南方省份相比,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比较劣势被进一步放大。
 
  四是区域战略重点亟待调整。黄河中上游7省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政策手段,七省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长极培育和城镇化推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基础设施短板,高速公路里程、民用机场数量、高铁里程数均有大幅提升,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3.54%、31.58%和23.73%。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矛盾逐渐由基础设施短板转变为创新发展短板,新的区域战略的总基调必需由大开发向大创新转变,政策切入点也需逐步实现由工程拉动、财政倾斜、转移支付为主向创新驱动、要素倾斜、内生动力转变。
 
  五是文化保护重硬轻软、手段单一。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目前黄河文明保护开发手段单一、力度不足,只注重文物古迹物理形态的保护,缺乏时代性传承和展现。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矗立在广袤大地的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瑰宝处于沉睡状态,文化影响力、传播力、感染力均显不足,亟待系统性保护、鲜活性展现、数字化创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针对以上问题,因此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协同联动,强化流域治理。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技术,加强生态环保监测分析和预警监管,建立“数字黄河”平台,作为强化河长制的工作抓手,加强各省区之间重大生态环保数据的共享,构建生态环保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形成全流域、全要素生态保护能力。
 
  二是激活创新要素,发展数字经济。基于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化基础薄的问题,加强创新政策和资源倾斜,加快构建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流通交易、数据确权仲裁等数字经济关键基础设施平台,以信息流优化物流、人流、资金流,扶持引导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核心产业腾笼换鸟,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的数据流,力争走出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三是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改善营商环境。聚焦黄河流域省区行政效率低、政务服务弱、营商环境差等政府供给侧问题,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充分利用东部省份数字政府建设理念、最佳实践、工程方案、基础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北方走廊地区省份数字政府建设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发展,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释放数字政府创新红利。
 
  四是应用数字技术,弘扬黄河文化。基于黄河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综合应用以大数据、全息投影、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媒体技术,将历史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文化遗产重现、改编为数字媒体资源,以“数字文化”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促进产业重构、价值重构、文化重构,带动经济发展、激发文化自信、促进民族融合。
 
  五是打破“智慧孤岛”,建设“数字城乡”。聚焦黄河流域城乡二元差距,打破智慧城市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制约,开展数字城乡建设,统筹考虑城市及周边县城乡村的一体化数字转型,消除数字世界新的城乡二元结构,打破落后地区的发展孤岛,避免智慧城市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智慧孤岛”,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六是建设数字大学,弥补科教短板。聚焦科教和人才短板,引导东部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和黄河流域共建数字大学,通过师资、数字化科教资源,带动当地科教创新能力提升。系统性、常态化开展包括中小学、职业教育培训、高等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的网上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跨地区无差异化共享,弥补黄河流域科教创新资源短板。
 
  七是发展农村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在黄河流域系统性开展电子商务工作,加快构建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西北农村地区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场所、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不断夯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特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增加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化解西北地区物流成本高、市场空间小、商贸信息弱的问题,充分激活农村地区农特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和利基市场,促进西北农村流通现代化,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经营体系,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借助电商平台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增加收入。
 
  八是创新文旅场景,发展数字文旅。基于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和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理念,促进场景科技与文旅场景的融合,重点发展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乡村体验为核心要素的新型数字文旅新业态,打造一批休闲小镇、共享农庄,采用最新数字信息技术、旅游大数据、旅游体验内容创新、体验提升等促进数字文旅形成以保护前提的创新发展。
 
  九是构建数字医疗,服务边远地区群众。聚焦黄河中上游医疗条件落后的需求痛点,大力开展数字医疗行动计划,将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数字化,加快医疗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医疗设备与医疗专家的资源共享,加强数字医疗的标准化程度,面向落后地区开展便捷的远程会诊服务,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是构建"数字黄河"分布式存储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资源优势转化。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电力资源丰富、具备战略纵深等基础条件,加强在分布存储大数据中心分支节点建设布局,在内蒙、宁夏、青海、新疆形成高等级分布式存储大数据服务基地。实施“西云东数”工程,实现由电力输出向算力输出的转变;加强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开发利用,支撑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积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性数据中心服务。增强对"数字黄河"的支撑能力,通过黄河下游近期防洪非工程措施设计相关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黄河"工程应用服务平台,增强"数字黄河"工程业务应用的集成及其协同工作能力和运行维护机制,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维护升级。建立"数字黄河"系统运行维护的体制与机制,加强经费的使用督察和年度检查。在维护好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用好"数字黄河"系统运行维护经费,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