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加快粮食数字化,筑牢粮食安全储备防线

发布时间:2023-05-07 来源:西部决策网 人气:
   
  近年来,国家把粮食安全作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加快粮食数字化建设是我国粮食行业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履行国家储备安全核心职能提供重要保障。构建 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粮食质量平安管控,全面提升粮食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和监管水平,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发布系统,推进 数据标准化管理,实现粮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部门协作,实时监测粮油市场供需、价格动态变化。政府储藏粮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的质量平安管控,确保出入库粮食质量达标。以骨干粮食收储企业、粮食批发市场、规模化粮食生产主体等为依托,积极建设粮食质量平安直报点,重点加强在线快检能力建设,设立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监测点, 重点监测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含量,努力实现监测数据实时联网直报。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推动粮食储备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治理数字化,推动我国粮食储备高质量发展。
 
  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个别粮库负责人不了解项目建设情况,不主动推进项目建设,对粮库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需求不迫切,只由系统管理员推进工作,没有负起数字化建设“一把手”的责任。
 
  二是数字化发展不平衡。有的市粮库智能化改造较好,有的进展较慢。粮食储备数字程度滞后。
 
  三是数字化发展不充分。基础数据不够准确,不利于用粮库智能化系统开展业务工作。大部分项目粮库未应用粮库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展日常业务工作。
 
  四是数字化综合运用成效不显著。部分粮库的视频系统不稳定,无法正常使用。一些粮库安防监控长期处于离线状态,没起到安全监管作用。
 
  五是粮食监测预警和应急供应体系不完善,调控市场的灵敏性、精准性、时效性还有待提升。
 
  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与市场、企业需求结合度不高,转化效率较低,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因此建议
 
  一是提升粮食储备治理信息化支撑水平。完善和应用粮食储备综合监管平台,提升监管能力。加快推进粮库经营管理数字化、储备粮管理数字化、工作终端多样化、业务控制智能化、数据采集可视化,提高业务协同能力,管好各级储备粮,做到储备粮数字全覆盖,实现业务自动监控和违规自动报警,提高库存动态监管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整合产能、物流、仓储、供求等内外数据,建设监测预警大数据分析平台,提升风险识别和综合研判能力。
 
  二是推动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推动构建粮食种源、种植、水肥、病虫害、气象、土壤、收割、产量、烘干收储和加工、产品质量、物流、销售的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形成粮食全产业链质量数据库。完善智慧生产服务子平台、质量安全追溯子平台、市场销售服务子平台,全面建成粮食全产业链智能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粮食仓储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推动骨干粮食物流企业业务资源的整合,增强协同能力,实现物流订单、储运能力、物流跟踪等信息及时共享,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储粮专家系统,为准低温、低温、氮气储粮等技术提供更加精准的控制和优化。
 
  三是提升粮食数字化服务水平。整合各类涉粮政务业务系统资源,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提升政务服务定制化能力、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能力、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创新涉粮政务数据资源应用生态,推动涉粮政务数据与经济社会数据、产业数据创新性融合。依托库点信息化系统,统筹各类移动应用,为种粮农户和合作社提供卖得出、卖得好的优质服务。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程度,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主动学习、研究、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管理数字化,切实提高驾驭信息化管理工作本领。健全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落实信息化工作“一把手”责任制。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五是加强人才保障。加快实施科技与人才兴粮兴储战略,建立多层次、跨学科、跨领域的信息化专家团队,推进粮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值班编辑:决策网编辑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