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这是始终保持百年大党生机活力的战略考量,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成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起云涌,深化改革任务重、矛盾风险挑战多、治国理政考验大,既给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增添了很多诱惑,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规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有利于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规定》是落实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之举。《规定》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更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落实,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让干的好的上是导向,让干的差的下也是导向,特别是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只有坚决、果断地拨除我们干部队伍中的一些毒瘤毒株,让庸者下,才能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规定》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冰的创新之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制度改革上迈出了废除终身制的重要一步;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但长久以来,领导干部退出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能上不能下成为制约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制度短板。《规定》从顶层设计出发,对规范干部升降进出做出细致规定,通过录用、考核、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上下渠道,是对干部“能上不能下”机制的彻底校正,为整肃吏治提供了制度遵循,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方面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规定》是涵养风清气正政治新生态的重要保障。应该说,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服务民生等方面都对得起组织信任和百姓,但越是重大或突发事件中越检验出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躺平的现象,严重贻误事业发展,破坏人民公仆的形象。比如贵阳疫情,云岩区卫健局副局长刘坤在工作中“临阵脱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随后受到免职处理,降为一级科员。这样的干部不调整,不让他“下”,显然难以服众。这种庸官数量并不少见,平时混迹于干部队伍,能力平平却能官运亨通,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就败下阵来,甚至临阵脱逃,新规的出台,无疑是对这些庸官最好的鞭鞑。让机关不养“闲人”“庸人”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取向,有助于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
千秋大业,贵在用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能上”是肯定,“能下”是鞭策,从目的来说都是激励干部忠诚履职、担当尽责。深化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双向激励机制建设,选对人、用好人,让能上能下、有进有出成为“新常态”,必将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干部争做新使命的奋力担当者、新征程的自觉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