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转“学”: 悟道太原理工

2022-08-22 12:35:30 来源:西部决策网
  1985年7月,我从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内燃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留校到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
 
  在校期间因为担任了3年多的班团支部书记和系、校两级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有一点点文字工作能力的“证明”而被学校选中。我们那届的毕业生约1300多人,留学校“机关”的共3人,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团委各一人。如是千里挑3,我算是一位幸运儿。
 
  留校工作,开启了我一段有特别意义的“官”转“学”之路。
 
  转学党政马列
 
  到党委宣传部报道时,主管领导郑玉田老师就跟我说:“组宣二部”,是学校党的核心机构,是重要的宣传和舆论阵地,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传播者。他明确指示我要补上党政、马列、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不足”,不仅要知道,而且要非常熟悉这方面的知识,“这是工作的需要”。
 
  在大家的认知中,宣传部是“当官的”,“是迟早要当官的”,而我则认为,学习党建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知和水平、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党的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等是非常重要的,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知社会的能力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能力的提升,源自学习!
 
  我记得当时部里资料室有很多相关的书籍,我可能是到资料室最多的一位,上班时间只要有阅读的时间,我就会看书;办公室是我晚上几乎天天光顾的地方。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脑等高科技,可供选择的学习路径也不多,似乎只有看书一条路。
 
  写总结、写材料、写讲话稿、写汇报、写培训讲义、写各种应急的文字等是我干的最多的工作。为了每一份材料都精准、都有“理论依据”“政策依据”“文件依据”等,结合工作的学习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记忆中那个时候“流行”知识竞赛,我担任过学校一些知识竞赛的主持人,也作为选手参加过知识竞赛,还操着不太标准的山西普通话参加过“演讲比赛”,这类活动都在党史党建和新闻宣传的范围之内。借着参加这些活动,迫使自己学习,工作的过程成为了学习的过程。
 
  入职半年之后,我担任了《太原工业大学》校报4版的责任编辑,在这个容不得半点差错的平台上,其实是需要更多更广的知识的。为了适应这份工作,我在此期间投入的学习时间应该说也是很多的。
 
  转学新闻编辑出版
 
  在宣传部工作、“培养”、“锻炼”了3年多之后,我被“安排”到了学报编辑部工作,开始从事专业性、知识性、业务性更强的编辑工作,不久之后被任命为学报编辑部主任,履行执行主编之责,时年28岁,是学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有“头衔”有“职务”的“官”了。在我看来,是“转学”的一次新的起步。
 
  新闻编辑出版,本是我的最爱,如今真的与其零距离了,当是我渴望走向学术的如愿以偿。
 
  新闻编辑出版其实也是党的工作,特别是党的新闻宣传与出版的重要工作,肩负党的“耳目喉舌”之职责,方向、路线、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转学”这个领域之后,我广泛涉猎了新闻学、编辑学、出版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深入了解了印刷行业的一些操作和基本要求,用知识不断的丰富自己。
 
  在这个时期,我开始尝试写学术论文,有选择性的参加学术会议,与学界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期刊编辑学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奖项,(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是我由“官”转“学”的一个坚定信心、提升速度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在学报编辑部工作的3年多的时间了,我在门槛非常高的《编辑之友》发表了2篇文章,几乎每年都因为文章入选而参加学术会议2-3次,在新闻传播编辑的天地之中“放飞了自我”,为我日后彻彻底底的“转学”做了强有力的铺垫,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转学学术队伍
 
  从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依法依规、公平正义做事的角度看,为官与为学是没有区别、没有差异的,都是灵魂工程和良心工程。
 
  但是我在有了“一官半职”之后,突感自己缺的太多了,除了缺对行业行规的了解之外,缺人际交往、应酬八方、巧言善辩、推过揽功、周旋平衡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缺耐心听一上午或者一整天各种务虚大于务实的会议的能力,也缺巴结讨好领导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缺“讲人话”“讲鬼话”的能力。逐渐的我对“当官”失去了兴趣。
 
  另外一方面,一个芝麻官也算不上的行政职务带给我的成就感特别小,让年少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多少有些失落。而一篇篇文章的发表,学术文章的发表,能够站在讲台上与几十人上百人进行学术交流,有些文章还能够获奖则大大的满足了我“成就感”的精神欲求。
 
  那个时候我的忘年交,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的陈浩元老师不仅编辑能力出色,而且出版了十几部学术专著,常年奔走在全国科技编辑培训的讲台上,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后来成为了我硕士导师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钱文霖编审的学术专著《科技编辑方法论导扬》获得全国性图书奖项,一大批高校学报的编辑大多数是学术高深的学者等“现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术之路是学报编辑的出路,也是在高校工作的出路。
 
  于是,我在反复思忖之后,再次下决心进行人生最大的“转学”——报考研究生并于1996年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学习,选择了科技编辑的研究方向。
 
  由此,我离开了太原理工大学,也完成了我在太原理工大学由“官”转“学”的过程。
 
  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20周年。这所享有我国最早成立的三个国立大学堂的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存在。
 
  谨以此文祝贺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20周年。
 
  (作者: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副会长李建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