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山雀

2020-04-16 09:57:10 来源:西安日报
  □陈瀚乙
  
  这次见到的红腹山雀,我以为与棕背伯劳有某一隅的相似。一个是腹部,一个是背部,均有棕栗色,栗红色,像极了我小时候穿衣服,一会儿正面穿,一会儿逆着穿。纽扣在胸部,在背部,很好玩。要不是棕背伯劳的尾巴长那么一点,我并不愿意认为我见到的是红腹山雀,而是一下想到棕背伯劳模拟了我那时的心态,穿反了衣服吧,这可是农村贫苦人家孩子最有创意的打扮或者说是化妆。
  
  我对红腹山雀的声音比较感兴趣,比如它“斯-斯-呃”接着“斯-斯-斯”,不断地重复,“呃”上扬,第二套最后一个“斯”则收尾似是余音,显得轻柔。别看语言并不丰富,在抑扬顿挫上极尽其妙,一个字不一定多意,却还可以在高低上予以变化,表达的情感,不比我了解的人类语言苍白。
  
  我有一次在湖北关见到红腹山雀,说实话,我的感受绝对与任何人不一样。当年我是常走湖北关,如今高速通了,很少走此处,而这个地方是我绕不过去的一个地方,比如民族英雄岳飞、农民领袖李自成、“白莲教”义军首领王聪儿都曾在此处屯兵血战……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郧西知县翁吉士亲临其地勘察,提出‘据险筑关’,名曰‘湖北关’。‘湖北关’北倚天堂山峰(海拔1799米)南麓,南接凤凰山垭。古城墙绵延数公里,残壁断垣依稀可见。关正中为拱形门洞,上有等距城垛,面西而立,气势雄伟,几经沧桑,修而复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当地乡绅捐资整修,门顶横额刻有‘湖北关’三个大字,由时任县长柯愈珊题撰,后经战患,关体毁坏。1987年郧西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样复修,‘湖北关’三字由时任县长张万锋所书,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一个普通人,不太在意此地是否是“秦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只知道我的舅舅在郧西县,我在镇安县。我和我的亲人年年要走啊,且几代人走了几十年。
  
  2015年因为工作调动我到此处,感慨万千,父母已逝,舅舅等老一辈亲人已逝,这条路,这个地方还在。
  
  历史的路,亲情的路,工作的路,我多年不走了,现在又来了,且遇到我喜欢的一种鸟:红腹山雀,算不算另一种收获?虽然,我还在此处见到了好多麻雀。
  
  今天,我要对着红腹山雀好好看看,兴许我还会看到最私密或者最伟大的一刻……
  
  我发现红腹山雀爱在树梢处玩,这是一个高度。我知道它也到地面处来,但这个爱好却是它要保持的,我在很多处见过它,多数时候它都在树梢处。
  
  一只鸟能保持一个有高度的爱好,为什么?依我的观察,红腹山雀这一爱好,是我永远的榜样。因此,它在树梢处,于我太励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