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9-23 22:16:36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9月23日,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首场发布会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介绍了“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产品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关情况。
  
  高阳介绍,近年来全省文旅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目标要求,乘势而上、积极作为,一批标识度高的文艺作品广受好评,一批标志性强的项目建设落地推进,产业吸引力、供给力、影响力明显增强,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突出。
  
  第一,狠抓精品创作,力促文艺事业上高原攀高峰。统筹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重大文化活动组织,为全省追赶超越凝神聚气、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一是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推出了大家熟悉的话剧《平凡的世界》《路遥》、舞剧《青铜》、秦腔《关西夫子》等一批优秀剧目,话剧《长安第二碗》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情景剧《延安保育院1946》获“红色故事会”全国大赛特等奖,8部作品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优秀剧目,话剧《共产党宣言》《路遥》全国巡演百余场,“陕派话剧”继“长安画派”之后,成为陕西文化又一新的标志性符号。“十三五”时期“文华大奖”获奖数量全国第一。二是秦腔艺术精致传承。由文化和旅游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成功举办首届国家级秦腔艺术盛会—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20余项活动惠及线上线下群众600余万人次,充分展示了陕西省艺术人才培养和剧目创作的丰硕成果。起草制定《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条例》《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方案》,厚植了传统艺术发展根基,增强了保护传承利用动能。三是重大任务精彩圆满。组织横山腰鼓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受到文旅部通报表扬。从厅系统抽调优秀干部和近千名演职人员,担负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组织协调、文艺演出等任务,彰显了文旅人的责任与担当。由序曲“迎宾鼓阵”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三个篇章组成的十四运会开幕式文体展演,生动诠释了“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主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陕西近期也因为举办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成为全国的热点,开幕式及赛事活动的传播量已过百亿。
  
  第二,狠抓保护利用,力促文化资源深挖潜变优势。一是在激活传统文化基因上实现新突破。陕西省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和宝贵见证形态众多、丰富繁杂,有人类非遗代表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674项。工作中,我们持续抓好陕北和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场活动,组织288项非遗项目、412类非遗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2个国家重点扶持非遗工坊建设稳步推进。借力全运会平台,建设十四运村非遗展示空间,高质量举办陕西传统工艺、传统体育等非遗展演。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绥德县考察时强调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非遗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底气。二是在激活红色文化基因上迈上新台阶。在全国首家发布红色文化地图,梳理全省233处重点红色资源,推出2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部红色旅游广播作品入选首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延安位居第五,全国最具人气五大红色旅游演出陕西占四席,人民群众在丰富的旅游体验中受到红色精神洗礼。三是在激活特色文化基因上展示新作为。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覆盖黄河流域10市82县区100个重点项目。4项黄河文化重点研究课题获文旅部立项。20多个景区(点)入选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印发《秦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启动编制《秦岭地区农家乐(旅游民宿)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秦岭地区农家乐基本要求》,着力全方位、深层次保护提升黄河文化、秦岭文化,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品牌。
  
  第三,狠抓体系建设,力促公共文化补短板强弱项。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均等化迈进。出台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推进《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立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推进各种文化资源、惠民服务有效下沉,全省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万余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安康等4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选派2240名文化工作者,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支持“三区”建设。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化发展。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任务,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开展群众性歌咏合唱、广场舞集中展演、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农民工诗歌朗诵会等公共文化活动5300余场次,惠及人民群众近2600万人次,形成了陕西群众文化节、阅读文化节、戏曲进乡村等一批群众文化品牌。“延安过大年”“欢乐送基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三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升级。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网络化、智慧化改造,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墙”工程,建立了五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开通喜马拉雅“陕西文旅之声”专栏、广电融媒体电视端和“爱系列”手机端文化和旅游专区,戏曲进乡村线下演出同步线上直播。推出惠民便民举措133项,发放文旅惠民卡券70余万张。“荟文化·惠生活”陕西文旅惠民演出“送文化、种文化”效应彰显。
  
  第四,狠抓创新驱动,力促文旅融合提质量增效益。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要素整合陕西省文化旅游优势资源,推进文旅与相关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不断激发新动能、创造新繁荣。一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联合省发改委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强区域间、城市间、县域间的资源整合,积极构建“一核四廊三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强省际协同,与江苏签订文旅合作发展战略协议,深化项目建设、市场开发等重点领域合作交流;与山西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共建共创壶口瀑布和乾坤湾5A级景区;与甘肃携手打造照金、两当红色旅游线路。二是载体建设不断强化。2021西安丝路旅博会邀请1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展商参加,签约重点文旅项目34个、金额174.78亿元。制定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实施意见》,在建续建项目326个,计划投资6400亿元。“十四五”时期全省新建重点项目524个,计划投资8500亿元。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十百千”培育工程,全省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基地11个,国家动漫认定企业10家,相关联企业营收达25.88亿元。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与民生银行西安分行等签订协议。三是产品供给不断细化。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着眼提质扩容、升华内涵,推动文化游、民俗游、生态游、康养游、红色游、乡村游等业态蓬勃发展,全省现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旅游度假区1个、A级旅游景区503个(5A级11个)。打造《长恨歌》《延安 延安》《驼铃传奇》等具有科技感、沉浸式、场景化旅游演艺70余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列入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四是数字赋能不断深化。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改造提升省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延安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场景创新与应用示范等3个项目进入国家文旅科技创新工程名单,陕西师范大学“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实验室”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第五,狠抓营销监管,力促市场发展优环境展形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宣传营销、对内监管服务有机统一,推动文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市场推广。以挖掘新兴客源市场为重点,在尼泊尔、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和日本京都市等境外机构(城市),举办陕西非遗、书画联展等活动,“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文化品牌影响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游陕西”已经成为全省开通最早、粉丝最多、影响最大的境外官方账号,位居全国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榜单第3名。二是加强政策保障。针对疫情对文旅行业影响较大的实际,研究制定纾困企业发展十项措施,对困难企业、景区、旅行社和相关从业人员给予适当补贴,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优惠政策,减轻经营负担。陕西省第二季度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接待人次(人天)汇总排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三是加强安全监管。突出疫情防控、景区游览车辆运行、高风险旅游项目、地质灾害等8个方面风险防范,持续加大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力度,严防疫情通过文旅场所传播。持续开展“清浊行动”,今年以来交办涉及演出市场、歌舞娱乐、网络文化等重点领域问题线索1410条,安全隐患风险提示告知662条,依法注销网站56家,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
  
  当前,我们正处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确立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任务。文化旅游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一是坚持以文化人,弘扬好、传承好、挖掘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特色标识文化,激活文化自信的陕西基因。二是坚持以文立标,创作更具标志性的文艺作品,培育更具标识度的文化成果,擦亮文化强国的陕西窗口。三是坚持以文惠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均等化迈进、共享化发展、高品质升级,打造公共文化的陕西名片。四是坚持以文兴业,聚焦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放大十四运效应,培育文旅融合的陕西品牌。五是坚持以文聚力,不断提升领导组织力、改革整合力、人才支撑力和综合保障力,树起文旅改革的陕西样板。通过多措并举,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返回顶部